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金陵琴派傳承人陶然:讓古琴藝術融入現代生活

發布時間:2022-08-16 10:1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合肥8月15日電 (劉浩)“古琴有七根弦,有十三個(ge) 徽位……”14日下午,在安徽省圖書(shu) 館古琴鑒賞會(hui) 上,金陵琴派傳(chuan) 承人陶然為(wei) 市民講解古琴文化知識,並現場演奏古曲。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國傳(chuan) 統撥弦樂(le) 器,有三千年以上曆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yu) 音悠遠。

  金陵琴派源自於(yu) 明代皇家樂(le) 官,是建立在金陵古琴文化基礎上的一支獨特古琴派別,是中國古琴屆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重要流派,在中國古琴音樂(le) 史占有重要地位。陶然早年跟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古琴藝術金陵派傳(chuan) 承人桂世民學琴並拜入門下成為(wei) 其入室弟子。

  陶然說,古琴蘊含著豐(feng) 富而深刻的文化內(nei) 涵,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愛不釋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樂(le) 在整個(ge) 中國音樂(le) 結構中屬於(yu) 具有高度文化屬性的一種音樂(le) 形式。“和雅”“清淡”是琴樂(le) 標榜和追求的審美情趣,“味外之旨、韻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樂(le) 深遠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然認為(wei) ,古琴是中國文化精神產(chan) 物,作為(wei)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它不僅(jin) 是中國的,更是全人類的。她說,理解和認識古琴,須尊重其文化內(nei) 涵和精神,作為(wei) 古琴愛好者,也應該明白古琴該如何被傳(chuan) 承和堅守。古琴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載體(ti) ,學琴之人應當遵循規範,注重學識、修養(yang) 、境界、品質以及琴藝的提高。

  市民張女士帶著10歲的女兒(er) 參加當日的古琴文化知識講座。張女士是傳(chuan) 統音樂(le) 愛好者,她說,帶女兒(er) 來聽琴,一是為(wei) 了讓其了解中國古典音樂(le) 淵源流長博大精深;二是為(wei) 了培育其對音樂(le) 的興(xing) 趣,拓展其音樂(le) 認知視野。

  陶然和學生還先後演奏了《流水》《關(guan) 山月》等古琴名曲。

  據悉,安徽省圖書(shu) 館舉(ju) 辦本次古琴鑒賞會(hui) 旨在挖掘傳(chuan) 播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音樂(le) 文化,豐(feng) 富書(shu) 友暑期閱讀生活。(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