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筆從戎 強軍有我
“上級命令我班奪控一號高地,端掉‘敵’暗堡……”8月10日黃昏,陸軍(jun) 第79集團軍(jun) 某合成旅裝步六連正在組織裝甲步兵班綜合演練。一班班長李賀接到上級指令後,迅速組織任務部署、清點分發彈藥,指揮全班駕駛新型步兵戰車向目標地域機動。
現場組織演練的六連指導員李成介紹,如今每個(ge) 裝甲步兵班都列裝了新型步戰車,配備了反坦克導彈、霰彈槍、狙擊步槍、班用機槍等10多種火器,可使用近20種彈藥。
有了這些“神器”加持,李賀指揮步戰車火力掩護載員交替前進,狙擊手占據有利地形,對“敵”一線有生力量進行狙殺。同時,反坦克火箭筒手王金濤完成射擊前準備,隨著一聲巨響,幾百米外的“敵”暗堡“應聲開花”。李賀快速指揮步戰車集火向縱深突入,剿滅殘“敵”。
今年是二級上士李賀當兵的第十一個(ge) 年頭。剛入伍時,他是摩托化步兵班的一名機槍手。“那時班裏火器隻有步槍、機槍、四〇火箭筒‘老三樣’,全排長途機動隻有1台解放‘平頭柴’運輸車,衝(chong) 鋒陷陣全靠兩(liang) 條腿。”親(qin) 曆部隊10年間的裝備升級換代,李賀自豪地說,“以前在電影電視劇裏眼饞的裝備都已列裝,我們(men) 的武器真是‘鳥槍換炮’了。”
一“班”之變,正是該旅在改革重塑中涅槃的縮影。陸軍(jun) 第79集團軍(jun) 某合成旅誕生於(yu) “八一”南昌起義(yi) 的槍聲中,在與(yu) 軍(jun) 史同齡的崢嶸歲月裏,這支部隊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近10年來,這支部隊曆經由師改旅的規模調整、摩步變合成的力量調整、建製轉隸的序列調整、駐地換防的部署調整等變化,完成了由摩托化到機械化再到合成化的“三級跳”,旅隊圓滿完成了馬裏維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國際軍(jun) 事比賽等重大任務。
“我們(men) 是新時代強軍(jun) 事業(ye) 的參與(yu) 者、見證者、推動者。”李賀說,“青春有很多種樣子,很慶幸我們(men) 的青春是迷彩色的。”
鑄魂育人
今年“八一”建軍(jun) 節當天,該旅炮兵營千裏機動奔赴塞北大漠開展演訓活動。軍(jun) 列上,官兵們(men) 圍繞習(xi) 主席不久前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zhuan) 題研討班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展開討論。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隻要路走對了,就不怕路途遙遠。”來自反坦克導彈連的新疆和田籍維吾爾族上等兵阿卜來提·阿卜力克木的發言雖然不長,但讓人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名青年軍(jun) 人堅定的理想信念。
“黨(dang) 的創新理論每發展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該旅“紅九連”是學用理論聞名全軍(jun) 的標杆連隊,連隊榮譽室裏至今還珍藏著上世紀60年代官兵學習(xi) 毛主席著作時用過的一盞馬燈。
該旅警衛勤務連班長周玉健原是“紅九連”的一名戰士。他軍(jun) 事素質出眾(zhong)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他是“平型關(guan) 大戰突擊連”英模部隊方隊基準兵,和戰友一起豪邁地走過天安門,還榮立了三等功。2017年旅裏新組建警衛勤務連,為(wei) 了選拔優(you) 秀骨幹,旅黨(dang) 委把目光投向了他。
周玉健來到新連隊後被任命為(wei) 班長,他一邊抓訓練,一邊把“紅九連”學用理論經驗在新連隊輻射,連隊官兵備戰打仗的熱情進一步高漲。
“人人在學、緊緊跟學,才能鍛鑄最堅硬的骨骼、最深沉的信賴。”近年來,該旅廣泛開展“學強軍(jun) 思想、幹強軍(jun) 事業(ye) ”主題實踐活動,讓青年官兵在體(ti) 會(hui) 身邊巨變、追溯發展根源、感悟統帥關(guan) 懷中增進情感認同、理論認同,鑄牢理想信念,確保軍(jun) 魂永固。
“能打勝仗,才是硬核青春。”被北部戰區陸軍(jun) 評為(wei) “狙擊槍王”的該旅偵(zhen) 察一連班長張曉凱說,“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如今,強軍(jun) 重任已經交到了我們(men) 手中,我們(men) 要隻爭(zheng) 朝夕、不負韶華,努力譜寫(xie) 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裝備換代
裝步連奪控戰鬥對抗激烈、工兵連遇險架橋跨越天塹、特種車輛飛馳通過障礙……盛夏時節,在這個(ge) 旅多個(ge) 訓練場,各專(zhuan) 業(ye) 訓練齊頭並進,各型新裝備馳騁沙場,一支新型合成作戰力量正加速成長。
該旅偵(zhen) 察營情報處理隊隊長、上校楊大俊是名“老偵(zhen) 察”。入伍26年來,親(qin) 曆了營隊戰場偵(zhen) 察能力的躍升。
“我剛入伍時,偵(zhen) 察兵是重點建設兵種,武器裝備在團裏數一數二,電台、望遠鏡能配到班裏,人手配一支64式微聲衝(chong) 鋒槍。那時候,用好電台、望遠鏡,練好射擊、體(ti) 能是偵(zhen) 察兵的看家本領。”談起近10年來營裏武器裝備的發展變化,楊大俊連說了3個(ge) “沒想到”:“沒想到更新換代這麽(me) 快,沒想到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這麽(me) 高,沒想到戰場偵(zhen) 察手段這麽(me) 多樣。”
2019年,網絡化、野戰化的新型裝備已成為(wei) 這個(ge) 旅偵(zhen) 察營主體(ti) 。當年年底,旅裏組織實兵對抗演習(xi) ,營裏無人偵(zhen) 察、衛星偵(zhen) 察、雷達偵(zhen) 察、紅外偵(zhen) 察等多向多維發力,極大提高了戰場感知和偵(zhen) 察預警能力。
“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講,打仗就是打保障。”李賀介紹,除了合成、偵(zhen) 察、炮兵、電子對抗等主戰裝備,旅裏的保障裝備也在升級換代。
不久前,某生疏複雜地域,突擊集群風馳電掣。滾滾煙塵中,列裝不久的新型炊事車一邊行駛一邊自動作業(ye) ,剛抵達目的地,炊事員就將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下了車。
該旅防空營副營長李超高興(xing) 地說:“有了這台新‘寶貝’,官兵們(men) 無論在北疆大漠還是林海雪原,走到哪兒(er) 都能吃上熱乎可口的飯菜了。”
近幾年,隨著新裝備升級換代,該旅信息指揮能力、遠程機動能力、火力打擊能力、綜合防護能力等呈幾何級數式增長。2019年11月,這個(ge) 旅迎來轉型發展的高光時刻——他們(men) 作為(wei) 北部戰區陸軍(jun) 轉型建設的先進單位,為(wei) 百名將校軍(jun) 官進行示範演練。
戰鬥在夜幕中打響,麵對錯綜複雜的溝壑塹壕,官兵駕乘新型步兵戰車、突擊炮車,使用防空反導、電子對抗、戰場保障等新裝備,配合多兵種、多火力,僅(jin) 用40分鍾就快速突破“敵”防禦前沿,並奪控要點,以雷霆萬(wan) 鈞之勢把紅旗插到“敵”陣地上。
走下演兵場,領略了新裝備的“不凡表現”,官兵們(men) 興(xing) 奮地說,“這次終於(yu) 找到現代戰爭(zheng) 的感覺了。”
迷彩青春
7月以來,今年首批春季入伍的新兵陸續下連。該旅裝步一連指導員李洋沒等新兵到位,見到花名冊(ce) 就樂(le) 開了花——16名新兵100%都是大學生,有5人來自985、211院校。
炮兵營中校政治教導員佟京運介紹,10年前,他所在的連隊隻有零星幾名大學生士兵,如今士兵隊伍學曆越來越高。“目前,全營67.2%的戰士都是大學生士兵。”
該旅防空營指揮保障連中士張柯,曾是一名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被解放軍(jun) 從(cong) 廢墟中刨出的“地震男孩”。2016年,讀大二的張柯在連續3年報名應征後,終於(yu) 攜筆從(cong) 戎,圓夢軍(jun) 營。
來到部隊後,張柯感覺“自己身上有著用不完的勁兒(er) ”。他主動選擇連隊最苦最累的有線通信專(zhuan) 業(ye) ,訓練中主動加量加難,手上磨出血泡,腫得拿不起筷子,他平均一個(ge) 月就穿壞一雙鞋。
2019年,張柯在旅創破紀錄比武中一舉(ju) 奪冠,還在各級比武中奪得7項冠軍(jun) ,“入伍6年,3次立功。”
去年6月,一場聯合實兵演習(xi) 在漠北草原打響。拂曉時分,防空營突然接到做好臨(lin) 空攔截準備的命令。不料,指令還未接收完畢,就遭“敵”強電磁幹擾,通聯被迫中斷。
緊急關(guan) 頭,張柯主動請纓,閉燈駕駛摩托車使用自製革新器材,快速恢複了指揮所通聯,旅領導忍不住對他豎起大拇指。
“社會(hui) 招聘文職、定向培養(yang) 軍(jun) 士、特招入伍……這幾年,人才強軍(jun) 戰略的實施和政策製度的改革,讓官兵隊伍結構正在不斷發生變化,同時聚焦勝戰選人用人的導向也越來越清晰,未來強軍(jun) 人才的‘森林’會(hui) 更加鬱鬱蔥蔥。”旅政治工作部人力資源科科長李瑞自信地說。
“高學曆人才為(wei) 戰鬥力生成吹氧助燃。”李瑞介紹,2020年8月29日,“國際軍(jun) 事比賽-2020”“安全環境”項目“遭遇伏擊”射擊賽,在俄羅斯佩索契諾耶綜合訓練基地野外射擊場進行。比賽開始後,一名中國參賽選手戴著防毒麵具快速打開車門跳出俄式裝甲防化偵(zhen) 察車,隨後緊趕兩(liang) 步,一個(ge) 前撲臥倒在40厘米高的射擊孔前,裝彈匣、據槍、瞄準、射擊,一氣嗬成。
4聲槍響過後,80米處兩(liang) 個(ge) 半遮擋的人形靶被準確命中,以全場射擊最高得分,一舉(ju) 摘得該項目個(ge) 人射擊賽冠軍(jun) 。摘下防毒麵具,呈現在大家麵前的是一張陽光的青春臉龐——該旅火力二連班長、中士隋東(dong) 京。
該項目裁判長馬羅夫稱讚道:“中國參賽隊表現非常出色,水平非常高。”隋東(dong) 京隨後獲評“最佳射手”稱號,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親(qin) 自為(wei) 他頒發證書(shu) 和獎章。
“網絡上有句流行語:‘這輩子,你有沒有為(wei) 誰拚過命?’我想說,我曾為(wei) 祖國和軍(jun) 隊的榮譽拚過命!”站在異國領獎台上,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隋東(dong) 京的眼眶濕潤了。
聯合製勝
10年前,該旅合成三營營長李遠超還是一名排長。當時他覺得,合成營長是重大演習(xi) 中的“臨(lin) 時頭銜”,感覺非常“高大上”。“如今,我當合成營長都3年多啦!”李遠超說,與(yu) 傳(chuan) 統步兵營相比,合成營幾乎涵蓋了陸軍(jun) 所有基礎兵種專(zhuan) 業(ye) ,“部隊編成變化很大,伴隨著戰鬥力也在成倍增長。”
不久前,在該旅防空營空情模擬訓練室,發射控製班號手、二級上士王宇生緊盯屏幕上的空情變化,仔細甄別並快速鎖定打擊目標。隻見他按下發射按鈕,“導彈”呼嘯而出,目標很快“空中開花”。
在新一輪國防和軍(jun) 隊改革之前,王宇生是某型牽引高炮的彈藥裝填手。2018年連隊換裝後,他成為(wei) 某新型地空導彈發射車車長。雖然轉型之路千辛萬(wan) 苦,但連隊如今的戰鬥力卻“發生了質的飛躍”:以前高炮在空中密織火力網是“概率瞄準”,如今地空導彈“一對一”精確製導,一箭封喉。近4年多來,連隊實射的導彈100%命中目標。
近年來,隨著一部部新大綱、戰訓法等軍(jun) 事訓練法規的頒發,該旅以聯合作戰綱要為(wei) 抓手,逼著機關(guan) 基層融會(hui) 貫通形成聯合作戰觀念,曲指成拳發揮最大作戰效能。
“二號方案,出動!”一次任務中,接到命令,該旅裝步七連官兵迅速攜行武器彈藥和個(ge) 人隨身生活物品,直奔裝備庫房啟動戰車,按協同預案與(yu) 火箭軍(jun) 某部集結。
為(wei) 了提高出動效率,他們(men) 結合各分隊任務實際,將部分戰備物資提前預儲(chu) 在聯戰單位,攜手製訂應急出動、協同指揮、綜合保障、日常維護保養(yang) 等方案計劃。“初步實現了現代版‘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合成二營首席參謀王洋通過對比發現,實行戰備物資跨軍(jun) 種儲(chu) 備後,連隊出動速度比以往提高了20%。
“我也能調來飛機,感覺當時跟做夢一樣。”前年12月,合成四營與(yu) 空軍(jun) 、陸航組織近距離空地聯合火力支援行動。戰鬥中,火力四連排長李晨向空軍(jun) 航空兵部隊發出空中火力支援指令。不久,兩(liang) 架殲擊機就呼嘯而至,對“敵”進行火力急襲。
“隻有‘聯’得到位,才能產(chan) 生‘合’的威力。”2021年,該旅赴朱日和訓練基地參加實兵演習(xi) ,他們(men) 充分運用聯訓成果,與(yu) 空軍(jun) 、陸航、特戰、防化等力量密切協同配合,基本實現了聯合作戰從(cong) “形聯”到“神聯”的質的跨越,進一步提升了部隊全時待戰、隨時能戰的能力。
海洋 詹麗(li) 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