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
【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
光明日報記者 彭景暉
8月17日,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舉(ju) 行“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成就與(yu) 舉(ju) 措,並回答記者提問。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hui) 副主任趙勇表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戰略高度,統籌謀劃和推進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集中起來講就是五個(ge) “新”,即確立了“新思想”、明確了“新主線”、展現了“新麵貌”、匯聚了“新力量”、形成了“新格局”。
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hui) 實現曆史性發展
“去年我到西藏山南市的普瑪江塘鄉(xiang) 調研。當地百姓告訴我,過去這個(ge) 地方交通閉塞,住的房子是土坯房。這次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幢幢嶄新的民居、一條條整潔的馬路,老百姓家裏家具齊全,非常整潔,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發布會(hui) 上,趙勇分享了自己調研的經曆,他指出,民族地區曾是我國脫貧攻堅的難點和重點,脫貧攻堅給民族地區帶來了曆史性變化,概括起來可以從(cong) 幾個(ge) 方麵來看:
各族群眾(zhong) 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通過脫貧攻堅,各族群眾(zhong) 有了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好的醫療衛生條件、更優(you) 質的生活環境。這十年,民族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長7.7%,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長10.2%。現在民族地區的人均壽命大幅度提高,西藏這十年人均壽命提高了整整4歲。
各族群眾(zhong) 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由過去一些群眾(zhong) “蹲在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變成現在“用雙腳丈量致富路、用雙手打拚好日子”;過去一些人“守著一畝(mu) 三分地”變成現在“勇敢闖天下、走四方”。思想觀念的變化帶來了生活方式和生產(chan) 方式的深刻變革,用上了水衝(chong) 廁所,用上了互聯網,種地大多也實現了機械化。可以說,現在各族群眾(zhong) 信心更足了、幹勁更足了。
民族地區的內(nei) 生動力極大增強。各地建設了大批基礎設施,僅(jin) 鐵路這一項,民族八省區十年增加了1.58萬(wan) 公裏,同時建設了一大批園區,發展了一大批產(chan) 業(ye) 項目,發展的後勁越來越足。
社會(hui) 主義(yi) 民族關(guan) 係得到鞏固和加強。現在各族群眾(zhong) 相互幫助、相互欣賞、相互支持的故事比比皆是,很多城市56個(ge) 民族都齊全,多個(ge) 民族成員組成的家庭越來越多。新疆110萬(wan) 名幹部和160多萬(wan) 戶少數民族家庭結對認親(qin) ,書(shu) 寫(xie) 了新時代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的感人故事。
“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趙勇表示,我們(men) 將按照黨(dang) 中央的決(jue) 策部署推動民族地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重點扭住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生態屏障“三個(ge) 關(guan) 鍵”,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完善差別化的區域支持政策,推動民族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
“2021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強調,必須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中央統戰部民族工作局局長華彥龍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是我國的一個(ge) 顯著特征。
華彥龍表示,在2019年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men) 悠久的曆史是各民族共同書(shu) 寫(xie) 的,我們(men) 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men) 偉(wei) 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就是要教育引導各族群眾(zhong) 準確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曆史脈絡,準確認識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ti) ,準確認識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發布會(hui) 介紹,在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方麵,目前正在開展的一些重點工作包括:一是加強史料整理工作,進一步挖掘和運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考古實物、文化遺存,進一步完善中華民族曆史敘述。二是加強學術研究工作,堅持多學科、多角度,加強考古學和曆史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聯合攻關(guan) ,進一步回答好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等重大問題,為(wei) 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奠定學理支撐。三是加強宣傳(chuan) 教育工作,將反映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的最新成果,納入教材、進入課堂、融入生活,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ge) 孩子心靈深處;依托自然人文景觀、民族節慶活動以及愛國主義(yi) 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chuan) 教育活動,讓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不斷深入人心。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為(wei) 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打造的一塊“金字招牌”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打造的一塊‘金字招牌’,它發端於(yu) 新中國成立之初,發展於(yu) 改革開放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得到了創新性的發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體(ti) 現在多個(ge) 方麵。”趙勇介紹。
創建工作已經成為(wei) 各族群眾(zhong) 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義(yi) 務的一個(ge) 生動實踐。憲法規定每個(ge) 公民都有維護民族團結的義(yi) 務,創建工作為(wei) 公民履行義(yi) 務搭建了很好的平台。現在創建工作已經拓展到企業(ye) 、鄉(xiang) 村、機關(guan) 、社區,可以說在群眾(zhong) 身邊就有民族團結進步的陣地,有民族團結進步的活動,還有民族團結進步的群眾(zhong) 組織。老百姓都更加自覺地參與(yu) 到民族團結進步的實踐活動當中來。
創建工作已經成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一個(ge) 重要抓手。新修訂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指標體(ti) 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幾項戰略任務細化成了創建的主要指標,形成一個(ge) 指揮棒,使創建工作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來開展。
創建工作已經成為(wei) 促進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一個(ge) 助推器。各個(ge) 地方都把創建工作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創造了“創建+東(dong) 西協作”“創建+產(chan) 業(ye) 發展”“創建+社區治理”等多種形式,既促進了經濟發展、產(chan) 業(ye) 升級,又改善了民生,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的實際問題。
“我們(men) 將按照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精神,把創建工作不斷引向深入,打造創建工作的‘升級版’。”趙勇進一步解釋,一是要深化內(nei) 涵,更加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二是要豐(feng) 富形式,根據各行各業(ye) 的特點和各個(ge) 地方的實際,創造更多便於(yu) 群眾(zhong) 參與(yu) 的好的載體(ti) 和抓手;三是要創新方法,做到東(dong) 中西部、城市鄉(xiang) 村全覆蓋,通過打造“升級版”吸引更多的各族群眾(zhong) 自覺參與(yu) 到民族團結進步實踐中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