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隱匿收入超47億”,醫美暴利藏著哪些貓膩
日前,“杭州一醫美公司偷逃稅被罰8800多萬(wan) ”登上微博熱搜榜。處罰事由顯示,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該公司分支機構千和醫療美容診所為(wei) 客戶提供醫療美容項目服務,利用個(ge) 人銀行賬戶收取服務款,並隱匿收入超47.55億(yi) 元,未計入財務賬。在此期間,該公司通過賬戶中隱匿收入孳生的利息收入約為(wei) 2879.68萬(wan) 元。該行政處罰引發廣泛熱議。很多人感到困惑,醫美行業(ye) 究竟有多賺錢?
一家美容診所,在不到5年的時間裏,隱匿收入就高達47.55億(yi) 元,如果加上計入賬務賬的公開收入,會(hui) 是一個(ge) 怎樣的規模?民眾(zhong) 在唏噓的同時,也難免感歎——醫美真是個(ge) 容易大發橫財的“好生意”。
稅收按實際收入核定,隱匿巨額收入,最直接的危害是偷稅。事實上,杭州市稅務局對該公司少繳的企業(ye) 所得稅約1.47億(yi) 元處百分之六十罰款,罰款金額合計約8827.27萬(wan) 元。說明這起案件正是作為(wei) 偷稅來處罰的。從(cong) 已知的信息看,偷稅之外的其他可能,尚未納入調查。
但隱匿收入的危害不僅(jin) 在於(yu) 偷稅,還在於(yu) 掩蓋亂(luan) 收費等其他現象。總賬都查不到,細查分賬就更加無從(cong) 談起,在此背景下,哪怕針對個(ge) 人隨意巧設收費項目甚至加幾倍收取費用等,都可做到“水過無痕”。在現實中,一個(ge) 小小的美容手術,收取幾萬(wan) 元的費用是常事,有人還因此背上沉重的債(zhai) 務。合同欺詐、網貸合謀、招工中介暗設陷阱等,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這些亂(luan) 象都與(yu) 錢有關(guan) ,因此也都有可能與(yu) 收入一起被“隱匿”掉了。
隱匿巨額收入意味著機構一旦遇到問題,可以通過花錢擺平。一些美容機構既不害怕罰款,又不擔心賠錢,甚至公開宣稱“隻要不死人”就行。無視安全、膽大妄為(wei) ,根源在於(yu) 有巨額收入作為(wei) “靠山”。當一次處罰不及一次美容手術所獲利潤、一次賠付可短時間“撈回”時,罰了再犯、賠了再賺等花錢擺平做法,就會(hui) 成為(wei) 美容機構慣用的應對手段。美容機構財大氣粗且資金來路隱秘,罰與(yu) 賠所帶來的成本,就顯得微不足道。
數額巨大的隱匿收入還是很多醫美不良行為(wei) 的根源。比如有錢就可以請人發布“種草”貼,就能夠養(yang) 活一批線上“醫托”;有錢也可打造“名醫”形象、聘請“名醫”走穴;有錢也便於(yu) 轉場和換人,一旦出事或口碑已壞,可迅速在其他地方改換名頭卷土重來……醫美暴利既是前期亂(luan) 象的結果,又使後期收割利益和掩蓋亂(luan) 象有了底氣和資本。
對於(yu) 這起事件,既要看到偷稅等直接危害,也要看到亂(luan) 收費等潛在可能,不僅(jin) 要按照偷稅來依法處罰,更應該細查賬目,看看是否存在更多隱秘亂(luan) 象。在醫美領域,賺錢是目的,有錢便於(yu) “使壞”,錢的事理順了,法與(yu) 理就容易理順。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將醫美利潤控製在合理水平,堵塞醫美機構財務管理漏洞等,應該成為(wei) 規範醫美市場優(you) 先采取的行動。(時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