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海龍灣:“退港還海”打造港城融合發展新樣板
中國青年網日照8月18日電(記者宿希強)漫步山東(dong) 港口日照港海龍灣,一條人造沙灘宛如一條“金腰帶”,從(cong) 著名的燈塔旅遊景區向南蜿蜒,湛藍清澈的海水倒映著藍天白雲(yun) ,海鷗不時飛掠過水麵,仿佛置身美麗(li) 畫卷中。
日照港因煤而生。為(wei) 了滿足北煤南運和對外貿易需求,1982年日照港開工建設,成為(wei) 我國西煤東(dong) 輸、北煤南運的重要能源港,並逐步成長為(wei) 世界上最年輕的4億(yi) 噸綜合性大港。山東(dong) 港口一體(ti) 化改革以來,日照港有了更大的發展平台,更加澎湃的發展動能,成為(wei) 全國沿海港口第6、世界第9大港。
海龍灣原址,正是日照港最早的煤炭堆場,經過40年發展,港口和市區已融為(wei) 一體(ti) ,隨著港口規模迅速擴大和城市快速發展,港城矛盾也日益凸顯。港口煤炭作業(ye) 區緊鄰當地著名旅遊景區,城市生態旅遊岸線至此戛然而止,也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退港還海,打造港城融合發展新樣板
為(wei) 有效解決(jue) 港、城發展矛盾,日照市與(yu) 日照港攜手規劃退港還海工程。2020年10月,海龍灣工程作為(wei) 我國首例港口工業(ye) 岸線退港還海、修複整治生態岸線項目正式竣工驗收,昔日的煤堆場變成了碧海藍天的黃金岸線。
“主動融入日照市的發展大局,為(wei) 城市發展讓渡空間,把‘碧海藍天’還給日照人民和廣大遊客,成為(wei) 山東(dong) 港口日照港堅定不移的選擇。”山東(dong) 港口日照港工程建設部副部長範江山說。在日照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山東(dong) 港口日照港下定決(jue) 心將靠近主城區的煤炭作業(ye) 區逐步搬遷至遠離城區的石臼港區南區,同時對騰空的海岸線進行修複再造,為(wei) 城市圍上一條“金腰帶”。如今海龍灣工程已經完工,昔日的黑色煤堆場變成了黃金海岸線,自燈塔廣場護岸向南一直延伸到煤碼頭引橋根部,長度達1882米,形成沙灘麵積約46萬(wan) ㎡,一條生態“綠絲(si) 帶”正在城市黃金海岸線上徐徐展開。
未來,秉持山東(dong) 港口“三個(ge) 更加”“三個(ge) 滿意”發展理念,山東(dong) 港口日照港將加快推進東(dong) 煤南移工程,將海龍灣工程新形成的2000多畝(mu) 可開發土地,打造成集休閑、旅遊、度假、商務為(wei) 一體(ti) 的高端城市綜合體(ti) ,為(wei) 山東(dong) 港口和日照市港產(chan) 城融合發展帶來新產(chan) 業(ye) 空間,為(wei) 天藍水碧、精致城市建設貢獻更多的港口力量。
變廢為(wei) 寶,探索工業(ye) 岸線修複新路徑
在開敞水域形成沙灘,國內(nei) 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鑒,海龍灣工程在施工中麵臨(lin) 著環保、技術、資金等諸多困難。技術問題也是擺在港口人麵前的一道難關(guan) ,據了解,在日照這樣平直的海岸線上,極難直接造出沙灘,再加上洋流的影響,沙灘造出來能不能留得住也是一個(ge) 問題。此外,造沙灘約需450萬(wan) 立方米沙子,如從(cong) 陸地挖沙將會(hui) 破壞生態環境,大量沙的來源和巨額施工成本成為(wei) 主要困難之一。
日照港委托業(ye) 內(nei) 知名機構進行高起點規劃設計,同時聯合國內(nei) 著名海洋科研機構、院校,反複研討,創新提出了做曲線形長堤的辦法來造沙灘,並利用港內(nei) 疏浚航道的泥沙來吹填沙灘,輔之以攔汙屏等設備保護環境。此外,日照港還創新研發了自動水幕式噴淋裝置等10餘(yu) 項綠色環保新技術,不僅(jin) 節約資源,還最大限度保護海洋環境。
“我們(men) 結合石臼港區南區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的實施,將疏浚過程中產(chan) 生的粗礫砂運至現場使用,既疏浚了航道,又將疏浚物變廢為(wei) 寶,形成了沙灘,減少了陸上開采等方式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範江山告訴記者。
經過監測發現,沙子不但留住了,而且還不斷地增長,現在海龍灣形成了10公裏優(you) 質的砂質岸線,讓海岸線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地更綠了。這兩(liang) 年海龍灣水域迎來了不少“稀客”,其中有太平洋蠵龜、黃嘴白鷺和東(dong) 亞(ya) 江豚等對生態要求較高的物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