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直在加速

發布時間:2022-08-19 11:04:00來源: 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並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時至今日,已是長三角一體(ti) 化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的第四年。

  四年來,滬蘇浙皖緊密攜手,各揚所長、協同發力,緊扣“一體(ti) 化”和“高質量”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以4%的國土麵積創造了全國1/4的經濟總量,使長三角成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互聯互通,“軌道上的長三角”跑出加速度

  隨著高鐵網絡的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正加速“奔”來。2021年,長三角高鐵營業(ye) 總裏程達6542公裏,比2018年增長54.7%。

  而長三角交通的通達性還在提高!7月13日,滬蘇嘉城際鐵路開工儀(yi) 式在浙江嘉善舉(ju) 行。一線跨三地,該鐵路建成投用後,滬蘇浙兩(liang) 省一市交界地區將由交通薄弱地區轉變為(wei) 交通樞紐節點,進一步實現交通出行的“同城化”。長三角示範區執委會(hui) 生態和規劃建設部部長劉鋒感慨道:“以往一條鐵路從(cong) 規劃到開工都要三四年的時間,滬蘇嘉城際鐵路隻用了1年左右,這是從(cong) 來沒有過的。”

  除了鐵路,長三角的世界級港口群和機場群規模也在不斷壯大。

  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位,不僅(jin) 開通馬鞍山、六安等海鐵聯運線路,寧波舟山港還與(yu) 上海港交叉持股,與(yu) 江蘇省港口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為(wei) 深化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共同打造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提供有力支撐,更好服務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國家戰略,6月15日,上海市政府與(yu) 浙江省政府以視頻連線方式正式簽署進一步深化小洋山區域合作開發框架協議。

  2021年長三角的集裝箱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yi) 標箱,港口貨物吞吐量在全國占比達41.8%;同時長三角區域目前共有運輸機場24座,貨郵吞吐量達624.6萬(wan) 噸,旅客吞吐量已達1.7億(yi) 人次。

  “距離”近了,產(chan) 業(ye) 科創協同順勢“起飛”

  8月11日,2022年度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拍賣會(hui) 成交金額突破50億(yi) 元。從(cong) 最初的1.04億(yi) 元,到去年的10.23億(yi) 元,再到今年突破50億(yi) 元,科技成果拍賣會(hui) 成交額呈現井噴式增長。瞄準民用航空這片萬(wan) 億(yi) 級的藍海,日前國產(chan) 大飛機C919完成取證試飛,將帶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大飛機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快速發展。

  當前,環太湖科創圈和沿滬寧產(chan) 業(ye) 創新帶加快建設,蘇州高新區位於(yu) “一圈一帶”交匯點,為(wei) 打造一流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帶來了重大機遇。今年5月底,為(wei) 加快打造高水平創新集群、建設環太湖科創圈引領區,蘇州高新區召開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會(hui) 議,重磅發布“人才支持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18條”。根據新政,蘇州高新區聚焦“2+6+x”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對頂尖人才(團隊)給予最低5000萬(wan) 元、上不封頂的支持。

  “安徽認真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戰略,與(yu) 滬蘇浙合力將長三角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共同體(ti) 。”安徽省科技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吳勁鬆表示,今年上半年,安徽從(cong) 滬蘇浙吸納科技成果788項、成交額約92億(yi) 元,向滬蘇浙輸送科技成果713項、成交額約59億(yi) 元,成交額占比分別超省外吸納、輸出的40%、50%,同比增長約700%、1400%。

  在2021年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的評選中,長三角地區共獲獎137項,在全國占比超50%,其中一等獎獲獎6項,在全國占比超4成。2021年長三角獲得的發明專(zhuan) 利數為(wei) 18.2萬(wan) 件,較2018年增長了63%,在全國占比達26%。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數量達104家,在全國占到20%。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大步向前

  建設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成立兩(liang) 年多來,緊扣高質量和一體(ti) 化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一體(ti) 化製度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作為(wei) 一體(ti) 化製度創新的試驗田,示範區緊盯一體(ti) 化發展共性難點問題,在兩(liang) 周年已形成73項製度成果的基礎上,聚焦綠色發展、雙碳戰略、要素流動、共同富裕等重點領域,又推出了15項具有“含金量”的製度成果。目前,在示範區已形成的88項製度創新成果中,已有38項向全國複製推廣。創新成果落地見效,不斷釋放製度紅利。

  跨域重大項目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滬蘇浙兩(liang) 省一市在交界處麵積約35平方公裏範圍內(nei) ,合力打造體(ti) 現一體(ti) 化示範區生態綠色理念的功能樣板區“水鄉(xiang) 客廳”,建設一張藍圖管全域、一個(ge) 主體(ti) 管開發、一套標準管品質、一個(ge) 平台管實施、一體(ti) 化製度管治理等“五個(ge) 一”共建模式集中實踐地,推動行政區經濟末梢區域加快向現代化功能經濟區轉變。青浦、吳江、嘉善三地分別牽頭推進青浦西岑科創中心、吳江高鐵科創新城、嘉善祥符蕩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增強區域輻射帶動能力。

  新型跨域治理模式不斷取得新成效。形成最大共識、凝聚最大合力、整合最大資源,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贏。一體(ti) 化示範區“理事會(hui) +執委會(hui) ”工作機製高效運轉,示範區開發者聯盟吸引中國三峽集團等一大批優(you) 質市場主體(ti) 和高端要素資源深度賦能示範區建設,目前已由12家創始成員增加至53家成員單位,覆蓋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重點高校、谘詢機構和主流媒體(ti) ,聯盟成員積極參與(yu) 一體(ti) 化示範區綠色基建、綠色金融、能源環保、高端製造、文化旅遊等領域重點項目開發建設,為(wei) 一體(ti) 化示範區建設注入強勁發展動能。

  (記者 孟歆迪 蘇雁 曾毅 常河 陸健 劉已粲)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