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整版闡釋: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的創新突破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22日 09 版)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的最新理論成果,以一係列原創性戰略性重大思想觀點豐(feng) 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從(cong) 發展階段、發展動力、發展價(jia) 值目標等許多方麵豐(feng) 富發展了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包括創新發展了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理論。本期學術版圍繞這一主題,刊發3篇文章進行闡釋。
——編 者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理論的創新突破(學苑論衡)
吳曉明
現代化是一個(ge) 世界性潮流,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是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重要議題之一。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不斷探索、勇於(yu) 開拓,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運用大曆史觀認識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可以清楚看到,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推進和拓展,不僅(jin) 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曆史命運,而且實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創新突破,為(wei) 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注入強大生機活力,為(wei) 推進世界現代化進程作出重要貢獻。
以大曆史觀認識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18世紀出現了蒸汽機等重大發明,成就了第一次工業(ye) 革命,開啟了人類社會(hui) 現代化曆程。”現代化幾乎與(yu) 西方工業(ye) 文明相伴而生。曆史上,西方國家借助其先行構建和主導的資本主義(yi) 現代化體(ti) 係壟斷了現代化的定義(yi) 權和解釋權,並對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進行奴役和壓迫。在由西方國家主導的現代化體(ti) 係中,後發國家往往被動卷入現代化進程,要實現現代化絕非易事。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中指出:“資產(chan) 階級使農(nong) 村屈服於(yu) 城市的統治……它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cong) 屬於(yu) 文明的國家,使農(nong) 民的民族從(cong) 屬於(yu) 資產(chan) 階級的民族,使東(dong) 方從(cong) 屬於(yu) 西方。”經過對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方式的考察,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深刻揭示了曆史向世界曆史轉變的趨勢:“各個(ge) 相互影響的活動範圍在這個(ge) 發展進程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於(yu) 日益完善的生產(chan) 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曆史也就越是成為(wei) 世界曆史。”
近代中國對現代化道路的求索,就處於(yu) “東(dong) 方從(cong) 屬於(yu) 西方”“曆史向世界曆史轉變”的曆史背景之下。1840年鴉片戰爭(zheng) 以後,中國逐漸淪為(wei)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被迫卷入由西方主導的現代化體(ti) 係,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wei) 改變自身命運,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探尋適合自身的現代化道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雖然都做出過現代化的嚐試和探索,但都以失敗告終。實踐證明,一個(ge) 民族的現代化道路和進程取決(jue) 於(yu) 其所處的具體(ti) 社會(hui) 條件和曆史環境。把西方資本主義(yi) 現代化作為(wei) 一般公式,並把這種“超曆史的”公式先驗地強加於(yu) 他人是行不通的。實踐證明,現代化任務的普遍性隻有通過每一民族在其社會(hui) 曆史發展中的具體(ti) 性才可能得以實現。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中國這樣一個(ge) 幅員遼闊、人口眾(zhong) 多、國情複雜的東(dong) 方大國想要徹底改變自身命運,必須在先進政黨(dang) 領導下,在科學理論指引下探尋適合自身的現代化發展道路。隻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xing) 、人民幸福。肩負這一曆史使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應運而生。有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鬥爭(zheng) 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cong) 精神上由被動轉為(wei) 主動。正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中國人民找到了適合自身的現代化道路。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偉(wei) 大成就,為(wei) 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創造了根本社會(hui) 條件;創造了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的偉(wei) 大成就,為(wei) 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偉(wei) 大成就,為(wei) 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ti) 製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創造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偉(wei) 大成就,為(wei) 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了更為(wei) 完善的製度保證、更為(wei) 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wei) 主動的精神力量。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最新成果為(wei) 指導,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華民族徹底改變了自身曆史命運,創造了人類現代化史上的奇跡,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正在徹底改寫(xie) 現代化的世界版圖。
豐(feng) 富和發展了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理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黨(dang) 的領導和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屬性決(jue) 定,中國式現代化與(yu)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創新突破,豐(feng) 富和發展了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理論,讓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從(cong) 1516年英國人托馬斯·莫爾出版《烏(wu) 托邦》算起,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已走過500多年的曆程,其從(cong) 空想到科學、從(cong) 理論到實踐、從(cong) 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反映了人類對美好社會(hui) 製度的追求。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就是這一美好追求的具體(ti) 實踐。同時也應看到,社會(hui) 主義(yi) 是前無古人的事業(ye)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必然要在摸索中前進。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遭受嚴(yan) 重曲折陷入低潮。
認識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同樣需要將中國式現代化置於(yu) 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在曲折中發展的曆史背景下來把握。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不懈奮鬥,經過長期實踐探索、經驗總結和理論創新,我們(men) 黨(dang) 對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在戰略上不斷成熟、在實踐上不斷豐(feng) 富,我國現代化進程深入推進。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的飛躍,奠定了新時代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
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們(men) 黨(dang) 在理論和實踐上實現一係列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並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一係列鮮明特質。在現代化觀方麵,強調“隻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hui) 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在把握現代化的中國特質方麵,強調“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在發展過程方麵,闡明“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ge) ‘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ye) 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men) 要後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jue) 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ge) ‘並聯式’的過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在實現方式方麵,強調“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一個(ge) 地區、一個(ge) 民族都不能落下,同時我國區域差異大、發展不平衡,現代化進程不可能齊步走,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支持帶動其他地區實現現代化”。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在中華大地上全麵建成了小康社會(hui) ,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這在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為(wei) 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朝著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一係列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豐(feng) 富和發展了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理論,科學回答了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如何實現現代化的重大命題,在21世紀的中國展示了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強大生機活力,使世界範圍內(nei) 兩(liang) 種意識形態、兩(liang) 種社會(hui) 製度的曆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於(yu) 馬克思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的深刻轉變。
為(wei) 推進世界現代化進程作出重要貢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這個(ge) 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實現了現代化,意味著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中國人民將進入現代化行列,其影響將是世界性的。”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貢獻,需要將中國式現代化置於(yu)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置於(yu) 人類社會(hui) 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探索中加以把握。
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yi) 產(chan) 生、發展、滅亡和共產(chan) 主義(yi) 取代資本主義(yi) 的曆史必然性,對未來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的發展過程、發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學預測和設想。在《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深刻闡明資本主義(yi) 的內(nei) 在矛盾和無產(chan) 階級的曆史使命,揭示了資本主義(yi) 必然滅亡和共產(chan) 主義(yi) 必然勝利的曆史規律。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進一步指出:“無論哪一個(ge) 社會(hui) 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chan) 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jue) 不會(hui) 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hui) 的胎胞裏成熟以前,是決(jue) 不會(hui) 出現的。”“兩(liang) 個(ge) 必然”的曆史規律和“兩(liang) 個(ge) 決(jue) 不會(hui) ”的曆史依據,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得到驗證。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西方資本主義(yi) 現代化使全球少部分人口實現現代化,卻帶來必須由全人類共同麵對和解決(jue) 的嚴(yan) 峻問題。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處於(yu) 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人類社會(hui) 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現代化道路以克服資本主義(yi) 現代化的固有弊端,為(wei) 推進世界現代化進程提供全新選擇。
進入新時代,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我們(men) 黨(dang) 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經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中國式現代化得到成功推進和拓展。不僅(jin) 如此,中國還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等重大思想理念,成為(wei) 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創新突破的重要內(nei) 容,成為(wei) 推進世界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實踐證明,治理一個(ge) 國家,推動一個(ge) 國家實現現代化,並不隻有西方製度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為(wei)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注入重要的積極變量,為(wei) 廣大發展中國家摒棄西方以資本為(wei) 中心的現代化、兩(liang) 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yi) 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破除“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探尋適合自身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鑒、全新選擇,為(wei) 推進世界現代化進程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作者為(wei) 複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深化社會(hui) 主義(yi) 價(jia) 值目標理論(思想縱橫)
趙中源
馬克思認為(wei) :“人們(men) 奮鬥所爭(zheng) 取的一切,都同他們(men) 的利益有關(guan) ”。為(wei) 了誰的利益而奮鬥是判斷政黨(dang) 價(jia) 值立場的依據。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的價(jia) 值立場與(yu) 價(jia) 值追求,清晰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價(jia) 值目標、價(jia) 值標準等問題,彰顯著人民至上的價(jia) 值追求,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深化了社會(hui) 主義(yi) 價(jia) 值目標理論。
馬克思主義(yi) 是為(wei) 無產(chan) 階級和人類謀解放的學說。從(cong) 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宏觀探尋到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矛盾的微觀考察,從(cong) 包含“新世界觀萌芽”的《關(guan) 於(yu) 費爾巴哈的提綱》到被譽為(wei) “工人階級的聖經”的《資本論》,馬克思主義(yi) 始終圍繞“為(wei) 人類求解放”這一主題展開。馬克思主義(yi) 揭示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hui) 關(guan) 係的總和,科學闡明了人民的主體(ti) 性需要通過實踐得以體(ti) 現的內(nei) 在邏輯。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是馬克思主義(yi) 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強調在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發揮人民群眾(zhong) 的主體(ti) 作用,確立無產(chan) 階級專(zhuan) 政,實現勞動者與(yu) 生產(chan) 資料的直接結合,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建立起“一個(ge) 更高級的、以每個(ge) 人的全麵而自由的發展為(wei) 基本原則的社會(hui) ”,即共產(chan) 主義(yi) 社會(hui) 。人的全麵而自由的發展,是指在生產(chan) 力高度發達、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的基礎上,實現人的智力和體(ti) 力的全麵充分發展,實現人的能力和個(ge) 性的自由充分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追求人的全麵而自由的發展,既具有符合人類根本需要與(yu) 理想的合目的性,又具有反映社會(hui) 進步必然趨勢的合規律性。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人民是我們(men) 黨(dang) 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men) 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men) 強黨(dang) 興(xing) 國的根本所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高興(xing) 不高興(xing) 、答應不答應作為(wei) 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立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曆史任務,提出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隻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hui) 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明確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的價(jia) 值目標。
肯定人民群眾(zhong) 在社會(hui) 曆史發展中的決(jue) 定作用,是馬克思主義(yi) 的一個(ge) 基本觀點。馬克思、恩格斯認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是曆史的創造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堅持群眾(zhong) 路線,就要堅持人民是決(jue) 定我們(men) 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men) 黨(dang) 立於(yu) 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凸顯了人民在推動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主體(ti) 作用。我們(men) 黨(dang) 堅持尊重群眾(zhong) 首創精神,尊重人民群眾(zhong) 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了發展手段與(yu) 發展目標的有機統一。發展手段是實現發展目標的必要條件和保證,發展目標決(jue) 定著發展手段的選擇。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ge) 抽象的概念,而要體(ti) 現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方麵各環節。這一思想強調為(wei) 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奮鬥,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我們(men) 黨(dang) 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始終指向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目標。要求通過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最終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
對社會(hui) 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認識達到新高度
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動力理論實現新發展(專(zhuan) 題深思)
董振華
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生產(chan) 力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互作用、相互製約,構成社會(hui) 的基本矛盾運動,支配著社會(hui) 發展曆史進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全麵深化改革,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充分體(ti) 現我們(men) 黨(dang) 對改革的認識不斷深化,對社會(hui) 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認識達到新高度,豐(feng) 富和發展了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動力理論。
在“為(wei) 什麽(me) 改”問題上,認識更加深刻。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時,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生產(chan) 關(guan) 係、上層建築中不相適應的問題也有新的變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科學把握全麵深化改革所處的發展階段和時代特征,指出“改革開放越往縱深發展,發展中的問題和發展後的問題、一般矛盾和深層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務和新提出的任務越交織疊加、錯綜複雜。改革開放中的矛盾隻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jue) ”“堅決(jue) 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ti) 製機製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係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製度體(ti) 係”。這體(ti) 現出把社會(hui) 基本矛盾理論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運動的具體(ti) 實踐統一起來,從(cong) 理論和實踐結合上實現了對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動力理論的新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既立足於(yu) 解決(jue) 當前矛盾和問題,又著眼長遠目標和發展,結合我國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對全麵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yi) 作出深刻闡釋,強調“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根本動力仍然是全麵深化改革”“改革開放是決(jue) 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guan) 鍵一招,也是決(jue) 定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一招”,進一步明晰全麵深化改革的曆史必然性、現實緊迫性,揭示其動力作用。
在“往哪兒(er) 改”問題上,方向更加明確。全麵深化改革往什麽(me) 方向走,這是一個(ge) 帶有根本性的問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全麵深化改革,全麵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標,也要回答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wei) 了什麽(me) 、要取得什麽(me) 樣的整體(ti) 結果這個(ge) 問題。”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把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明確為(wei)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圍繞總目標明確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體(ti) 製和黨(dang) 的建設製度等具體(ti) 目標,合理布局了全麵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優(you) 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製、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形成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等一係列新的重大突破。全麵深化改革總目標是一個(ge) 有機整體(ti) ,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後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鮮明指向,兩(liang) 句話都講,才是完整、全麵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這個(ge) 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而不是其他什麽(me) 道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深刻揭示了全麵深化改革與(yu)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之間的辯證關(guan) 係,回答了各領域改革中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引領全麵深化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行。
在“為(wei) 誰改”問題上,價(jia) 值指向更加鮮明。馬克思指出:“沒有需要,就沒有生產(chan) 。”人們(men) 都有不斷改善自己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正是這種需要推動著生產(chan) 和社會(hui) 的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全麵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增進人民福祉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把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體(ti) 現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個(ge) 環節,做到老百姓關(guan) 心什麽(me) 、期盼什麽(me) ,改革就要抓住什麽(me) 、推進什麽(me) ,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zhong) 帶來更多獲得感”。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這是我們(men) 黨(dang) 正確把握社會(hui) 發展動力和社會(hui) 發展規律,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價(jia) 值取向在全麵深化改革中的充分體(ti) 現。全麵深化改革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cong) 製約經濟社會(hui) 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著力解決(jue) 好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
在“怎麽(me) 改”問題上,方法更加科學。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ye) ,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創造性提出全麵深化改革的科學方法和有效路徑,形成全麵係統的改革方法論,為(wei) 推動改革行穩致遠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深化改革。在製定方案、部署落實上,強調改革是奔著問題去的,哪裏矛盾和問題最突出,就重點抓哪項改革。二是運用係統思維,注重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加強各項改革關(guan) 聯性、係統性、可行性,使各項改革舉(ju) 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三是運用辯證思維,處理好一係列重大關(guan) 係。在推進改革中,強調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guan) 係、整體(ti) 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guan) 係、全局和局部的關(guan) 係、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guan) 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guan) 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guan) 係。四是堅持加強黨(dang) 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既注重發揮黨(dang) 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又堅持人民是推動社會(hui) 曆史發展的動力,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
(作者為(wei)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