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秋日美景鋪陳來
【節氣裏的韻味中國】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當二十四節氣的時鍾撥動至處暑,炎夏的滾滾熱浪如潮水般退散,灼灼驕陽變得溫和可親(qin) ,涼風送爽,天朗氣清。“離離暑雲(yun) 散,嫋嫋涼風起。”處暑仿如自然律動中的一個(ge) 休止符,自此天地重歸寂靜遼闊。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wei) 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處暑時節,老鷹在天空盤旋著捕獵鳥類,天地萬(wan) 物開始凋零,農(nong) 作物逐漸成熟。歲月炎涼的牒文在此交替,我們(men) 終與(yu) 夏日告別,迎接新秋。
對於(yu) 苦熬盛夏的人們(men) 來說,最喜的是處暑的涼爽。“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在陸遊看來,四季各有其美,但最舒服的還是暑熱消盡的新秋時節。在二十四節氣當中,最炎熱的是大暑,其次分別是小暑和立秋。與(yu) 立秋相比,處暑顯得更加“實在”。立秋給人們(men) 帶來的是對秋日的期盼,秋天的味道還很難品出,處暑則攜帶著陣陣清風,似有點秋天的韻味了。人們(men) 常說立秋不是秋,從(cong) 氣象意義(yi) 上,真正的秋日,在處暑之後才姍姍來遲。
盛夏的暑氣正式落幕,秋日的美景鋪陳開來。處暑是出遊迎秋賞景的好時節,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yun) ”之說。細心人會(hui) 發現,此時天空的雲(yun) 彩越來越美,天高雲(yun) 淡,無不讓人心曠神怡。在北京潮白河畔,但見鷺鳥在河水之上翩躚起舞,淺水處不時有小魚躍出水麵,泛起陣陣漣漪,蘆葦雖還是青色,但夏日的燥熱已被風吹走,天空在晚霞映襯下流光溢彩,不禁感受到王摩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yun) 起時”的自由恬淡。
從(cong) 時間上來說,處暑與(yu) 中元節十分靠近,所以民俗上大多與(yu) 中元節相似,如祭祖迎秋、放河燈等。放河燈也稱“放荷燈”,在底座上放上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表達對逝去親(qin) 人的悼念。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人們(men) 的飲食起居也日漸發生變化。汪曾祺說:“秋風一起,胃口大開,總想吃點好吃的。”民間認為(wei) ,夏季過於(yu) 炎熱,人體(ti) 損耗比較大,所以到了秋天要進補,但是又怕秋燥傷(shang) 人,於(yu) 是隻能選擇一些中性或者是涼性的肉,家禽鴨子就成為(wei) 不二之選。正如民諺裏說的“處暑送鴨,無病各家”,南方有處暑吃鴨肉的食俗。蘇州人處暑要吃“鴨子宴”——鴨子做好以後先分給左鄰右舍品嚐,然後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討一個(ge) 無病健康的好彩頭。
對於(yu) 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便是漁業(ye) 收獲的時節。這時海水溫度依然偏高,魚蝦蟹貝肥美,正是捕撈的大好時機。浙江象山每年處暑前後都舉(ju) 辦隆重的開漁節,舉(ju) 行盛大的祭海開漁儀(yi) 式後,漁民們(men) 揚帆出海,千帆競渡,收獲滿滿。
在二十四節氣中,處暑顯得有些低調,它的名字既不像立夏、立秋那麽(me) 鮮明,也不像驚蟄、穀雨那樣靈動,往往在不經意間便過去了。但處暑卻蘊含著天地之大美,生命之智慧。“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wan) 金。”沒有處暑,炎夏將永無止境。人生不能永遠隻有攀登,當經曆過繁盛的生長期,我們(men) 終將迎來沉甸甸的收獲期。絢爛隻是人生的一瞬光景,成熟才是生命的本色。
(作者:趙斌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