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再添新物種
白鵜鶘首次現身曹妃甸濕地
河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再添新物種
8月21日,曹妃甸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發現一隻大鳥落在保護區人工繁殖塔上,河北省林草局組織8位國內(nei) 野生動物專(zhuan) 家鑒定後確認,這隻神秘的大鳥名叫白鵜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是該物種首次在河北現身。
“在眾(zhong) 多水禽中,白鵜鶘總是那麽(me) ‘鶴立雞群’。”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正旺介紹,白鵜鶘體(ti) 長140至175厘米,體(ti) 形粗短肥胖,頸細長,嘴下有一橙黃色皮囊。繁殖羽頭後部有一簇長而窄的白色冠羽,極為(wei) 醒目。
在河北愛鳥人眼中,白鵜鶘是難得一見的“稀客”。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劉洵告訴筆者,白鵜鶘曾是我國西北地區的常見鳥類,但由於(yu) 生態環境惡化,如今野外數量已十分稀少。2021年,白鵜鶘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成為(wei) 一級保護動物。
白鵜鶘的造訪,對曹妃甸濕地來說可謂喜上加喜。十幾天前,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現一對疣鼻天鵝在水麵遊弋、覓食,該物種也是首次在曹妃甸濕地被發現。
鳥類用翅膀公平、公正地考量著棲息地的生態,珍稀鳥類尤其被人視作最佳“環評師”。近年來,曹妃甸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編製完成核心保護區海水、鹵水、淡水、漁葦、水庫、稻田和一般控製區稻田、淡水養(yang) 殖池塘7種濕地類型共8個(ge) 生態養(yang) 護方案,開展生態補水、退養(yang) 還濕、增殖放流、生態修複,為(wei) 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覓食環境。保護區先後設立東(dong) 方白鸛繁殖地、林帶鷺鳥繁殖地等10處鳥類專(zhuan) 屬保護地,並成立了執法大隊和警務站,稀有鳥類數量越來越多。
“白鵜鶘的現身,讓河北自然分布的陸生野生動物‘大家族’又添新物種,河北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從(cong) 43種增加到44種。”劉洵說。今年,白洋澱鳥類繁殖季首現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滹沱河濕地首次發現“淩波仙子”水雉,駝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現華北豹……珍稀動物頻頻現身,見證了河北生態之變。
近年來,河北不斷加強陸生野生動物保護,確定野生動物禁獵區和禁獵期,組織實施了係列生態保護修複和相關(guan) 專(zhuan) 項規劃,保護恢複了一批重要的野生動物棲息地,目前已批建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278處,有效維護了生物多樣性。(記者李巍 通訊員姚偉(wei) 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