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坐標中找準青春定位《2022開學第一課》“開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dong) )新學年伊始,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主辦的大型公益節目《2022開學第一課》,9月1日20:00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並在央視新聞、央視頻、學習(xi) 強國、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等新媒體(ti) 平台同步播出。節目以“奮鬥成就夢想”為(wei) 主題,邀請“八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科學工作者、奧運健兒(er) 、誌願者等上講台,上天入地,登山下海,鳥瞰入微,大開大合,帶領青少年遨遊在曆史、地理、文化、科學的知識海洋中,從(cong) 不同視角和維度體(ti) 驗時代熱點,感受時代脈動。
作為(wei) 麵向全國中小學生的“國家級思政課堂”,《2022開學第一課》將節目小課堂與(yu) 社會(hui) 大課堂緊密結合起來,回溯了2022年的熱議話題:冬奧體(ti) 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生態文明、文明探源、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國防軍(jun) 事、航天科技。這些領域的關(guan) 鍵性人物作為(wei) “奮鬥者”在節目中現身說法:從(cong) 在冬奧賽場上奮力拚搏的奧運冠軍(jun) ,到50年紮根土地隻為(wei) 培育金色種子的院士;從(cong) 在荒原上種出全球麵積最大的人工林場、創造“綠色奇跡”的三代務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巔、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氣候變遷的青藏科考隊;從(cong) 首批艦載機英雄飛行員,到不忘使命、從(cong) 老一輩航天人手中接過接力棒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每一個(ge) 曆史性成就都在這些個(ge) 體(ti) 奮鬥的講述中得以生動呈現。
82歲的謝華安院士向同學們(men) 講述了“50年金色種子夢”。他的外婆曾經想喝上一碗稀飯都是奢望,為(wei) 此,他立誌“人人有一碗飯吃”,50年來不斷培育優(you) 質稻種,致力於(yu) 讓中國人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首批艦載機飛行員、著艦指揮官戴興(xing) ,在節目中動情地向孩子們(men) 講述他第一次在航母上起降、第一次著艦成功、第一次進入實戰演訓的故事,展現了幾代海空雄鷹為(wei) 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夢而努力奮鬥的精神和情懷。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節目裏回望30年中國載人航天和60多年中國航天事業(ye) 的發展曆程:一代代中國航天人從(cong) 當年“東(dong) 方紅”衛星發射成功到如今“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墨子”傳(chuan) 信、“北鬥”組網、“天問”探火、“天宮”攬勝……中國航天人用默默付出、團結奉獻、拚搏奮鬥讓一個(ge) 個(ge) 中華遠古神話變成現實。
《2022開學第一課》通過這些頂尖科學家、飛行員的人生經曆,傳(chuan) 遞出清晰的價(jia) 值導向:青少年應該從(cong) 國家、民族、時代的坐標係中找到自己的誌向,把個(ge) 人的小夢想融入國家民族的大夢想。
2022年《開學第一課》在形式上創新采用“實景課堂”的形式,獨辟蹊徑將課堂設在錦繡山河、田間地頭、科考一線、浩瀚蒼穹、碧波大海,讓孩子們(men) 在祖國廣袤大地上切身感知山河美好、生態變化。無論是微距鏡頭展現水稻種子“微觀世界”,延時攝影再生稻動態生長,還原鑽取冰芯、岩芯過程,還是現場讓人歎為(wei) 觀止的殲-15模型模擬、1:1比例複原問天實驗艙等,節目采用AR、CG等數字技術與(yu) 節目內(nei) 容進行深度融合設計,讓孩子們(men) 不僅(jin) 大開眼界,而且進一步啟發了想象力。
(《開學第一課》節目組/供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