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努力打贏秋糧豐收保衛戰——相關部門和地區加強抗旱防災舉措奪秋糧豐收

發布時間:2022-09-02 10:56: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題:努力打贏秋糧豐(feng) 收保衛戰——相關(guan) 部門和地區加強抗旱防災舉(ju) 措奪秋糧豐(feng) 收

  新華社記者於(yu) 文靜、汪海月、周勉

  前段時間,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少雨,近日一些地區降雨後旱情有所緩解,但降水分布不均,局地旱情仍在持續。當前正值秋糧產(chan) 量形成的關(guan) 鍵時期,有關(guan) 部門和地區加強部署,落實相關(guan) 舉(ju) 措,努力打贏秋糧豐(feng) 收保衛戰。

  早上6點半,安徽省天長市防汛抗旱服務隊隊長王澤彬和隊員已開著裝滿維修工具的小貨車來到周邊鄉(xiang) 鎮,檢查臨(lin) 時泵站的運轉情況。

  調試設備、建立臨(lin) 時泵站、巡檢維修……服務隊輾轉於(yu) 多個(ge) 鄉(xiang) 鎮,為(wei) 農(nong) 田“解渴”。過去100多天裏,78個(ge) 新建的臨(lin) 時泵站和新架設的管道讓河水流入了天長市100多萬(wan) 畝(mu) 稻田中,為(wei) 農(nong) 戶解了燃眉之急。

  “現在是水稻最需要用水的時候,看到田塊幹裂,我們(men) 一度很著急。現在臨(lin) 時泵站能把白塔河的水抽提到農(nong) 田,我們(men) 終於(yu) 放心了。”天長市汊澗鎮釜山社區的農(nong) 民李登貴說。

  奪取秋糧豐(feng) 收,必須毫不放鬆防災減災。針對可能出現的長江中下遊伏秋連旱、華西旱澇急轉、東(dong) 北早霜和北上台風,有關(guan) 部門正在加強監測預警,做好各項防禦準備,並及早謀劃冬小麥、冬油菜播種。

  近日,財政部會(hui) 同水利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研究,緊急通過中央預備費安排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水利救災資金100億(yi) 元,支持各地做好抗旱救災、秋糧防災穩產(chan) 、保障群眾(zhong) 飲水安全等相關(guan) 工作。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突出實效用足用好救災穩產(chan) 資金,指導督促相關(guan) 省份抓緊製定細化方案,協調有關(guan) 部門盡快盡數把救災資金撥付到縣市,把農(nong) 資補貼兌(dui) 付到實際種糧農(nong) 民手中。

  水利是農(nong) 業(ye) 的命脈。湖南省常德市安鄉(xiang) 縣三岔河鎮水利管理站是洞庭湖區一所普通的基層水管站,共有職工37人,服務著6.5萬(wan) 人和9萬(wan) 畝(mu) 稻田。一個(ge) 多月來,職工們(men) 堅守工作崗位,盡力減輕旱情對群眾(zhong) 生活生產(chan) 造成的影響。

  記者見到站委委員周剛時,他正在羅洲電排指導村民提灌。4位村民在取水口不停調整水管位置,周剛則在岸邊時刻根據情況變化操作控製台。隨後,他又和同事到合家垸村,為(wei) 村民提供抗旱指導。

  “多虧(kui) 了他們(men) ,我家種的56畝(mu) 水稻才沒有因為(wei) 幹旱受災。”種糧農(nong) 戶陳伏秋說。

  記者從(cong) 相關(guan) 部門了解到,在加強應急舉(ju) 措的同時,要著眼長遠強化防災抗災能力建設,針對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多發頻發的情況,係統考慮品種培育、水利工程、農(nong) 田建設、農(nong) 機農(nong) 藝等各環節,推動健全完善農(nong) 業(ye) 防災救災工作體(ti) 係和機製。

  確保秋糧豐(feng) 收,技術落實到位是關(guan) 鍵。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根據作物生育進程和災害發生特點,組織專(zhuan) 家製定分區域、分作物防災減災技術指導意見。及時組派工作組包縣包鄉(xiang) 、進村入戶,督促落實防災減災措施;組派專(zhuan) 家組和科技小分隊,深入生產(chan) 一線蹲點包片、巡回指導。

  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建議,當前要精準施策全力做好南方秋糧生產(chan) ,中稻重點是針對前期高溫熱害影響,因地製宜采取追施穗粒肥、噴施葉麵肥等措施增加粒重;晚稻要加密調度情況、精準指導,促進孕穗抽穗;未受災地區要落實好“一噴多促”全覆蓋等穩產(chan) 增產(chan) 措施。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