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戲曲進校園的四大困境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傳(chuan) 統藝術的集大成者,彰顯著中華民族的藝術精神與(yu) 審美特征。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現為(wei) 文化和旅遊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提出“遵循美育特點和學生成長規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讓每個(ge) 學生都享有戲曲教育的機會(hui) ,成為(wei) 戲曲進校園的受益者”,是宣傳(chuan) 與(yu) 推廣戲曲藝術的重要舉(ju) 措。
戲曲進校園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仍然存在進一步普及和挖潛的空間。究其原因,大致存在著認識、資金、師資與(yu) 成果轉化四個(ge) 方麵的困境,如何突破這四大困境,則需要在落實國家戲曲政策、實現戲曲育人與(yu) 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文化的方式上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認識困境
隨著“戲曲進校園”政策的逐年實施,大中小學開設戲曲專(zhuan) 業(ye) 或者選修課程、增設戲曲興(xing) 趣班的數量有較大增加,校內(nei) 外的戲曲演出、戲曲講座、交流活動、賽事豐(feng) 富多樣,但是隻限於(yu) 局部時空的參與(yu) 和活動,更大空間的交流和人數有待提高。破解這一問題,首先需要破解的是認識困境。
第一,自信與(yu) 擔當。落實“戲曲進校園”是履行教書(shu) 育人職能、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手段。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戲曲進校園”正是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基礎工程之一,教育工作者應當把傳(chuan) 承與(yu) 創新戲曲藝術作為(wei) 一個(ge) 信念、一種擔當,全力以赴地參與(yu) 到“戲曲進校園”的實踐之中。
第二,認同與(yu) 激發。戲曲不是夕陽藝術,戲曲文化更不是沒落的、缺乏養(yang) 料的糟粕,優(you) 秀的戲曲藝術能夠給人以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深深的心靈慰藉。“戲曲進校園”可以將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入到學生心中,其中,中華民族的“仁、義(yi) 、禮、智、信”和強烈的愛國精神,以及孝道等文化一直存在於(yu) 戲曲的作品中,影響著中國的人民,可以激發學生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厚情感,獲得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民族向心力,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對戲曲藝術的興(xing) 趣愛好,培養(yang) 高尚的道德情操,成為(wei) 全麵發展的人才。
二、資金困境
開展“戲曲進校園”,學校需要新建或改造排練場地,購買(mai) 相當數量的表演道具,為(wei) 了調動學習(xi) 氛圍、實現較高程度的演出效果,又需要購置特定曲目的服裝、購買(mai) 一定的化妝用品。這樣下來,學校要支出一大筆的專(zhuan) 項經費。尤其對於(yu) 公辦的義(yi) 務教育階段的初中與(yu) 小學來說,形成了極大的財政負擔。麵對這些資金困境,學校領導們(men) 很難執行得堅定、落實得徹底。
因此,資金困境的破解之路,即在於(yu) 作為(wei) “戲曲進校園”實施者的學校,必須獲得足夠的經費支持。
第一,經費政策。應製定相應經費政策,對於(yu) 有決(jue) 心、有條件做好“戲曲進校園”的學校,可向教育主管部門提交經費預算,經過核準後,教育部門下撥專(zhuan) 項經費,使學校做到“肚中有糧,心中不慌”,更有利“戲曲進校園”的務實與(yu) 持續開展。
第二,監督機製。製定監督考核機製,接受經費資助的學校,要定期上報資金使用情況,按時接受主管部門資金審查,確保經費用到了實處,能夠有效提升學校戲曲教育的質量,有效提高學生戲曲素養(yang) 的水平。
三、師資困境
戲曲教學,是“戲曲進校園”的重要環節,教師應該來自專(zhuan) 業(ye) 的師資隊伍。然而,即使隻是“興(xing) 趣班”的教學形式,也需要較多的精力投入,即便專(zhuan) 業(ye) 劇團的演員,很難抽出固定的時間參與(yu) 到學校的戲曲教學之中。在這個(ge) 方麵,就形成了“請不來、留不下”的師資困境。有的學校甚至讓自己的音樂(le) 老師自學戲曲、匆匆上陣,更是使“戲曲進校園”工作浮於(yu) 形式,甚至會(hui) 導致學生對戲曲文化的誤解。
“戲曲進校園”的師資困境,可以從(cong) “請進來”與(yu) “走出去”兩(liang) 個(ge) 方麵嚐試解決(jue) 。
第一,外聘師資。爭(zheng) 取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協調文化主管部門,邀請專(zhuan) 業(ye) 戲曲老師擔任中小學戲曲教學的客座教師,以對方時間為(wei) 主,有計劃地到中小學開展講座、演出與(yu) 指導,既指導學生學戲,又指導教師教戲。
第二,培養(yang) 人才。選拔學校內(nei) 具有戲曲學習(xi) 意願與(yu) 發展潛力的年輕教師,在寒暑假及周末等時間,到專(zhuan) 業(ye) 劇團“拜師學藝”,學習(xi) 戲曲表演技巧;在課餘(yu) 時間,到開設戲曲專(zhuan) 業(ye) 的高校旁聽戲曲課程,學習(xi) 戲曲教學方法。學校在經費、職稱、評優(you) 評先等方麵給予必要支持,鼓勵積極性,提高主動性。
四、成果轉化困境
有人認為(wei) ,“戲曲進校園”就是到學校做幾次戲曲講座,辦一些戲曲演出,開幾個(ge) 戲曲“興(xing) 趣班”。這些學校的“戲曲進校園”工作宣傳(chuan) 上繪聲繪色、形式上轟轟烈烈、匯報上可圈可點,但是在實際上,幾乎沒有形成有效的經驗總結,更沒有使學生對戲曲文化形成深刻的認識與(yu) 理解。也就是說,“戲曲進校園”的成果轉化工作,還存在著極大的提升空間。
第一,學會(hui) 與(yu) 掌握。通過“戲曲進校園”,要使學生們(men) 學會(hui) 什麽(me) 東(dong) 西,這是成果轉化的內(nei) 容問題。這個(ge) 問題在《關(guan) 於(yu) 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已有明確指示,即“讓每個(ge) 學生都享有戲曲教育的機會(hui) ,成為(wei) 戲曲進校園的受益者”。
第二,提升與(yu) 轉化。怎樣才能將“戲曲進校園”做得紮實有效、持續創新,這是成果轉化的方法問題。例如:1、一校一策,製定符合自己的實施方案,量力而行;2、更新載體(ti) ,積極使用新媒體(ti) 的傳(chuan) 播渠道,如學校的微信公眾(zhong) 號;3、形成體(ti) 係,如將戲曲選修教育納入學生培養(yang) 大綱,定期進行傳(chuan) 統戲曲曲目匯演,申請項目課題等;4、落實考核,階段性地總結“戲曲進校園”的經驗與(yu) 不足,形成常態。
總體(ti) 而言,《關(guan) 於(yu) 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出台後,有的學校設立戲曲社團,有的學校增設戲曲課程,有的學校與(yu) 戲劇團體(ti) 之間開展聯誼交流,定期觀摩、座談、演出……對戲曲的弘揚和傳(chuan) 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而認識困境、資金困境、師資困境與(yu) 成果轉化困境是切實存在的,對這些問題的突破,將進一步增強校園的藝術氛圍與(yu) 文化底蘊,激發學生對戲曲文化的深厚情感,弘揚傳(chuan) 統文化,形塑道德情操。(文/魏潔 河南藝術職業(ye) 學院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