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十四五”期間將完成造林種草等國土綠化5億畝

發布時間:2022-09-16 11:02:00來源: 法治日報

  林草興(xing) 則生態興(xing)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國土綠化。

  全國綠化委員會(hui) 近期編製印發《全國國土綠化規劃綱要(2022—2030年)》(以下簡稱《綱要》),全麵布局了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國土綠化工作,為(wei) 科學推進國土綠化事業(ye) 高質量發展製定了時間表、路線圖。

  《綱要》明確“十四五”期間主要目標,規劃完成造林種草等國土綠化5億(yi) 畝(mu) ,治理沙化土地麵積1.0億(yi) 畝(mu) 。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2%。生態係統固碳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態安全屏障作用顯著發揮,城鄉(xiang) 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到2030年,自然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高,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治理穩步推進,生態係統碳匯增量明顯提升,生態產(chan) 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態狀況持續好轉。

  形成國土綠化合力

  據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複司司長張煒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科學開展國土綠化,全麵推行林長製,國土綠化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截至2021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森林蓄積量達到194.93億(yi) 立方米,森林麵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保持“雙增長”;完成種草改良6.11億(yi) 畝(mu) ,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0.32%,草原持續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製;完成防沙治沙3億(yi) 畝(mu) ,土地沙化程度和風沙危害持續減輕,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高,全社會(hui) 生態意識明顯增強,為(wei) 生態文明和美麗(li) 中國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綱要》作為(wei)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推進我國國土綠化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將在推動國土綠化事業(ye) 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

  張煒說,《綱要》注重落實科學綠化要求,堅持走科學、生態、節儉(jian) 的綠化之路,著力解決(jue) “在哪造”“造什麽(me) ”“怎麽(me) 造”“怎麽(me) 管”的關(guan) 鍵問題。注重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推進係統治理從(cong) 單要素單係統向多要素多係統轉變,著力提升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注重做好與(yu) 國家“十四五”規劃、“雙重”規劃以及相關(guan) 專(zhuan) 項規劃緊密銜接,著力構建布局合理、體(ti) 係完善、協調推進的國土綠化新格局。注重協同推進部門綠化,統籌安排部署各有關(guan) 部門和係統綠化任務,著力形成國土綠化工作合力。

  科學推進落地上圖

  《綱要》強調,要重點做好合理安排綠化空間、持續開展造林綠化、全麵加強城鄉(xiang) 綠化、強化草原生態修複、推進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鞏固提升綠化質量、提升生態係統碳匯能力、強化支撐能力建設8個(ge) 方麵工作,全麵推行林長製,充分調動各方力量,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嚴(yan) 格督導考核、完善政策機製、營造良好氛圍等保障措施,協同推進國土綠化。

  記者注意到,在合理安排綠化空間方麵,《綱要》明確,開展造林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將規劃造林綠化空間明確落實到國土空間規劃中,並上圖入庫、統一管理。要科學合理安排年度綠化任務,實現落地上圖。合理增加城市綠化麵積,統籌推進鄉(xiang) 村綠化美化。嚴(yan) 禁違規占用耕地造林綠化。

  據悉,綠化用地問題是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關(guan) 鍵,經過幾十年的大規模植樹綠化和生態治理,可造林綠化空間日益減少,國土綠化的態勢和區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據張煒介紹,國家林草局黨(dang) 組高度重視國土綠化用地問題,為(wei) 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精神,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先後會(hui) 同自然資源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部門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文件,采取一係列重大舉(ju) 措,落實國土綠化用地空間。一是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明確造林綠化空間。二是帶位置精準安排造林綠化任務。三是積極增加綠化麵積。四是加強農(nong) 田防護林建設管理。

  今年5月,國家林草局會(hui) 同自然資源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強農(nong) 田防護林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堅持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服務,遵循因害設防、因地製宜、節約用地的原則,在符合相關(guan) 規劃和標準前提下,結合生態保護修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等項目,統籌開展農(nong) 田防護林建設。

  張煒表示,“我們(men) 將認真落實科學綠化的理念和要求,依據國土空間規劃中明確的造林綠化空間,科學推進國土綠化,一張藍圖繪到底,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譜寫(xie) 新的篇章”。

  加強古樹名木保護

  記者還注意到,在全麵加強城鄉(xiang) 綠化方麵,《綱要》明確,推進美麗(li) 宜居城鄉(xiang) 建設,持續開展森林城市、園林城市示範創建。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不得隨意遷移砍伐大樹老樹。

  古樹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對於(yu) 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li) 中國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在發布《綱要》的同一天,國家林草局還發布了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

  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範圍內(nei) 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wan) 株,包括散生122.13萬(wan) 株和群狀386.06萬(wan) 株。散生古樹名木中,古樹121.4865萬(wan) 株、名木5235株、古樹且名木1186株;群狀古樹分布在18585處古樹群中。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萬(wan) 株,分布在鄉(xiang) 村的有483.53萬(wan) 株。全國散生古樹名木中數量較多的樹種有樟樹、柏樹、銀杏、鬆樹、國槐等。通過本次資源普查,基本查清了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本底狀況,建立了古樹名木資源管理檔案和數據庫。

  如何運用普查結果,做好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讓古樹名木“活”起來?張煒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推進古樹名木掛牌保護,實施古樹名木搶救複壯,加快推進古樹名木保護法治建設,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專(zhuan) 題宣傳(chuan) ,增強全民保護意識,切實保護好中華大地上的古樹名木資源。

  據悉,下一步將加快出台國務院古樹名木保護的行政法規,推進森林法實施條例修訂工作,進一步細化古樹名木保護法律責任,形成依法保護古樹名木的長效機製。組織開展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chuan) 周活動,以圖片展、宣傳(chuan) 片、專(zhuan) 題報道、普法活動、推出古樹遊線、打造古樹公園等形式,講好古樹名木故事,增強全社會(hui) 保護古樹名木意識和熱情,引導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和監督,形成古樹名木保護的合力。

  記者 徐強 見習(xi) 記者 劉欣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