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中國】推動“中國之治”進入新境界
【領航中國】
推動“中國之治”進入新境界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持續推進全麵依法治國述評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jue)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一係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hui) 活力、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維護社會(hui) 和諧穩定、確保黨(dang) 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將全麵依法治國納入“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統籌推進。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科學引領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不斷健全,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進一步發揮,黨(dang) 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
“全麵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yi) 務……”
2021年12月3日,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太穀校區的大學生們(men) 在老師的帶領下誦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條文,共同參與(yu) 國家憲法日“憲法晨讀”活動。每年的全國“憲法宣傳(chuan) 周”,全國各地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憲法宣傳(chuan) 活動推動學習(xi) 憲法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時光回溯,黨(dang) 的十八大閉幕後不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出席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hui) 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
為(wei) 子孫萬(wan) 代計,為(wei) 長遠發展謀。黨(dang) 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jue) 心、舉(ju) 措和力度推進全麵依法治國。
2014年10月,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開啟大幕。“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第一次鐫刻在黨(dang) 的中央全會(hui) 的曆史坐標上。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第一次係統、全麵地展現在世人麵前。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在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的征程上樹起一座新的裏程碑。
2020年11月,黨(dang) 的曆史上首次召開的中央全麵依法治國工作會(hui) 議,將習(xi) 近平法治思想明確為(wei) 全麵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對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推進全麵依法治國作出戰略部署。
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時代波瀾壯闊的治國理政實踐中應運而生,並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創新發展,日益成熟完備,為(wei) 新時代全麵依法治國、實現美好法治願景提供根本遵循,注入不竭動力。
“通過!”
2020年5月28日,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誕生。
作為(wei) 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譽為(wei) “新時代人民權利宣言書(shu) ”,是推進全麵依法治國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對加快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具有重大意義(yi) 。
依法治國是黨(dang) 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改革發展穩定,內(nei) 政外交國防,治黨(dang) 治國治軍(jun) ,無不以法治為(wei) 依憑、用法治作保障、由法治來貫徹。
高舉(ju) 思想旗幟,推進偉(wei) 大事業(ye)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法治中國建設作出頂層設計和重大部署。
2021年初,中共中央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在這份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ge) 關(guan) 於(yu) 法治中國建設的專(zhuan) 門規劃中,邁向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的“路線圖”清晰可見——
到2025年,黨(dang) 領導全麵依法治國體(ti) 製機製更加健全,以憲法為(wei) 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更加完備……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初步形成。
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基本形成……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與(yu) 《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法治社會(hui) 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構建起法治中國建設的“四梁八柱”。
“一規劃兩(liang) 綱要”,確立了“十四五”時期全麵依法治國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標誌著新時代全麵依法治國的總體(ti) 格局基本形成。
製定出台《關(guan) 於(yu) 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決(jue) 定進一步深化司法體(ti) 製和社會(hui) 體(ti) 製改革的實施方案》,推動司法改革向著建設公正高效權威司法製度的宏偉(wei) 目標紮實邁進;防止幹預司法“三個(ge) 規定”的印發,為(wei) 領導幹部、司法機關(guan) 內(nei) 部人員等幹預司法增設“高壓線”,司法機關(guan) 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製度保障愈加完善;依法治省(市、縣)委員會(hui) 全麵設立,加強各地法治建設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
十年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頂層設計和法治實踐相結合,不斷提升法治促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效能。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
“看,小江豚遊過來了。”
一到夏天,在湖北宜昌葛洲壩下遊江段,成群的江豚開始活躍起來,“拖家帶口”,逐浪嬉戲。
“微笑精靈”江豚的成群出現得益於(yu) 長江生態的持續改善,伴隨著長江保護法等一係列保護措施的嚴(yan) 格實施,這一江段的江豚家族連年“添丁”。
製定長江保護法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確定的重大立法任務。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保立法加快步伐,實現從(cong) 量到質的全麵提升,為(wei) 生態環境治理提供強大助力。
法者,治之端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麵,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ge) 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ge) 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從(cong) 建立憲法宣誓製度,設立國家憲法日,到國歌法、國旗法、國徽法構成落實憲法規定的國家象征與(yu) 標誌重要製度;從(cong) 通過新中國曆史上首部民法典,到審議通過監察法、國家安全法、外商投資法等重要基礎性法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截至2022年9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hui) 新製定法律70件,修改法律238件,通過有關(guan) 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釋9件。迄今現行有效法律共293件,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日臻完善。
公平正義(yi) ,國之基址。推進全麵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公正司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zhong) 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在每一個(ge) 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yi) ,決(jue) 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shang) 害人民群眾(zhong) 感情、損害人民群眾(zhong) 權益。
“原審被告人聶樹斌無罪!”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曆時21年的聶樹斌案沉冤昭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司法機關(guan) 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張玉環案等刑事冤錯案件得到依法糾正。
問題出在哪裏,改革就指向哪裏。
司法體(ti) 製改革緊緊牽住司法責任製這個(ge) “牛鼻子”,“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體(ti) 製機製更加完善,推進以審判為(wei) 中心的訴訟製度改革,建立健全錯案發現、糾正、防範和責任追究機製,司法機關(guan) 麵貌一新,司法公信力、審判質效顯著提升。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實現管轄範圍全覆蓋,被群眾(zhong) 稱為(wei) “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全麵建成運行審判流程公開、庭審活動公開、裁判文書(shu) 公開、執行信息公開四大平台,讓公眾(zhong) 知情權有更多的實現渠道;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guan) 法律監督,推動履行“四大檢察”職能……
改革舉(ju) 措環環相扣,步伐進一步加大、力度進一步加強,守護好公平正義(yi) 的最後一道防線。法治建設從(cong) 法律體(ti) 係向囊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的法治體(ti) 係全麵提升。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把體(ti) 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麵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
一切為(wei) 了人民,這是法治中國的目標指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用法治維護人民權益、保障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起全體(ti) 人民的法治信仰。
2021年10月的一天,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的黃慧欣喜萬(wan) 分。在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江蘇路派出所,她為(wei) 戶籍在外地的孩子申領到一張身份證。
上海推出的“跨省通辦”項目,為(wei) 長三角區域內(nei) 戶籍居民異地工作、學習(xi) 、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務。
法治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賦能,推動“中國之治”邁向更高水平。
全麵清理“奇葩證明”為(wei) 群眾(zhong) 減負,嚴(yan) 格規範執法讓權力不再“任性”,落實重大行政決(jue) 策程序、加強行政決(jue) 策執行與(yu) 評估……法治政府建設換擋提速,依法行政成為(wei) 各級政府鮮明印記。
曾經,“門難進”“事難辦”,老百姓對司法機關(guan) 望而卻步怎麽(me) 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要堅持司法為(wei) 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jue) 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群眾(zhong) 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
聚焦老百姓的“急難愁盼”,一項項司法改革舉(ju) 措直擊靶心。
立案登記製改革破解群眾(zhong) “立案難”,截至今年6月,全國法院累計登記立案13837.17萬(wan) 件,平均當場立案率達到95.7%。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底,全國檢察機關(guan) 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67萬(wan) 餘(yu) 件。
人民法院宣告“基本解決(jue) 執行難”,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檢察機關(guan) 公益訴訟更好保護社會(hui) 公共利益,守護人民美好生活;公安機關(guan) 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升執法公信力邁出新步伐;健全完善“人人可享”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ti) 係,推進法律服務均等化、多元化、專(zhuan) 業(ye) 化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司法執法機關(guan) 立行立改,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對法律的信仰、對法治的信心。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推動各地方各部門清理證明事項2.1萬(wan) 多項,有效解決(jue) 了“奇葩證明”“重複證明”等問題。
全麵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製,建立健全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製度,製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實施農(nong) 村“法律明白人”培養(yang) 工程,“七五”普法順利完成,公民法治素養(yang) 明顯提升。
……
法治興(xing) 則民族興(xing) ,法治強則國家強。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法治中國、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一體(ti) 建設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劉奕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