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意大利視角下的現代藝術

發布時間:2022-09-21 16:09: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趙炎

  正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展出的“百年無極:西方現當代藝術大師作品展”,將意大利國家現當代美術館珍藏的62件作品帶入京城,在展覽所涉及的全部46位藝術家之中,不乏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梵高、畢加索、馬蒂斯、莫迪利亞(ya) 尼等人,為(wei) 喜愛西方現代藝術的觀眾(zhong) 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展覽涉及的時間跨度從(cong) 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以不同時期藝術家的作品為(wei) 節點,展示西方現代藝術百年間的滄桑巨變。在西方藝術史上,一般認為(wei) 現代藝術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是法國巴黎,這也是傳(chuan) 統上國內(nei) 觀眾(zhong) 對於(yu) 西方現代藝術的認識都聚焦於(yu) 法國的原因。而此次展覽的作品全部來自意大利國家現當代美術館,該館是意大利專(zhuan) 門聚焦現當代藝術收藏和展示的重要美術館,從(cong) 19世紀末就開始進行現代藝術收藏,有著豐(feng) 厚積澱,因此,展覽呈現出的是現代藝術發展史的一個(ge) 意大利視角:一方麵,展現出了法國在現代藝術發展進程中的強大影響力,另一方麵也凸顯出了意大利在現代藝術史上獨特的身份和地位,尤其是此次展覽展出了形而上畫派、未來主義(yi) 等重要的意大利現代主義(yi) 流派,這在此前國內(nei) 展覽中是不多見的。

  不僅(jin) 如此,在展牆時間線的梳理中,將同時期中國藝術發展的大事件也融入其中,這樣能夠讓中國觀眾(zhong) 更有代入感,在循著不同展覽單元參觀的過程中“穿越曆史”,將中國藝術史的內(nei) 容“自動”同步進西方現代藝術史的發展脈絡之中。

  展覽第一部分“日常生活與(yu) 世俗社會(hui) ”對19世紀中期意大利的藝術語境進行了一個(ge) 簡要提示,其中幾件作品涉及到馬基亞(ya) 伊奧利畫派,這是這一時期意大利藝術中受法國巴比鬆畫派影響而出現的畫派,注重對景寫(xie) 生,表現外光,並具有一定現實主義(yi) 傾(qing) 向。一件頗受關(guan) 注的作品是弗朗西斯科·海耶茲(zi) 的《浴女》,他與(yu) 雕塑家卡諾瓦堪稱這個(ge) 時期意大利新古典主義(yi) 的代表。這部分作品顯現出現代藝術萌芽之時意大利藝術的大致麵貌:正處在從(cong) 古典到現代的轉型期。

  從(cong) 第二部分“在巴黎的天空下”開始,展覽顯示出了19世紀中後期至20世紀初法國現代藝術強勁的影響力,這一時期最著名的流派是印象派,進入20世紀初則是野獸(shou) 派和立體(ti) 派。但展覽中並沒有印象派名家的油畫作品展出,僅(jin) 有一張德加的小版畫《更衣室舞者》,野獸(shou) 派代表人物馬蒂斯也僅(jin) 有一張速寫(xie) 和兩(liang) 張版畫。時間稍晚的巴黎畫派的代表人物鬱特裏羅有一件不錯的風景畫《安茹碼頭》,這在此前國內(nei) 的展覽中不多見。相比之下,展廳中喬(qiao) 瓦尼·博爾迪尼的一件肖像《羅斯福·呂塞侯爵夫人》以其純熟的技術、灑脫的用筆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博爾迪尼是當時活躍在巴黎的意大利藝術家,主要為(wei) 上流社會(hui) 創作肖像,盡管在當時的藝術圈名聲顯赫,但由於(yu) 趣味保守、風格創造性不足,在現代藝術史上評價(jia) 不高。

  對普通公眾(zhong) 而言,最關(guan) 注的莫過於(yu) 著名藝術家的真跡了,此次展覽中最具影響力的或許就是梵高的《園丁》和莫迪利亞(ya) 尼的《漢卡·紮布羅夫斯卡肖像》這兩(liang) 件作品。這兩(liang) 位藝術家都以其悲情人生和顯赫的藝術史地位的戲劇性反差為(wei) 人們(men) 津津樂(le) 道,此次展出的兩(liang) 件作品都占據了單獨的展廳,可以讓喜歡這兩(liang) 位藝術家的觀眾(zhong) 一睹原作真容。相比之下,盡管還有畢加索的作品展出,但由於(yu) 是小件的版畫,並未引起過多的關(guan) 注。實際上,其中的版畫《佛朗哥的夢想與(yu) 謊言》是很重要的作品,與(yu) 畢加索著名的巨作《格爾尼卡》都創作於(yu) 1937年,此時正值西班牙內(nei) 戰最嚴(yan) 酷的時候,堪稱畢加索關(guan) 於(yu) 這一重要曆史事件的姊妹之作。

  進入20世紀之後,現代藝術的發展流派紛呈且風格多變,雖然大多數新的藝術風格發源於(yu) 法國,但最值得意大利驕傲的就是未來主義(yi) 。未來主義(yi) 是受立體(ti) 主義(yi) 影響、在意大利出現的一個(ge) 激進流派,他們(men) 宣告傳(chuan) 統藝術的死亡,熱情地用藝術宣揚和表現工業(ye) 化時代的速度和力量,此次展出的賈科莫·巴拉的作品能夠很明顯地體(ti) 現出未來主義(yi) 的風格特征。喬(qiao) 爾喬(qiao) ·德·基裏柯的作品也是本次展覽的一個(ge) 亮點,基裏柯是意大利形而上畫派的代表人物,更為(wei) 重要的是,他的創作啟發了後來的超現實主義(yi) ,被譽為(wei) 超現實主義(yi) 的先驅。此次展出了他的4件作品,其中包括一張非常精致的自畫像,值得仔細品讀。

  除此之外,在展覽中,還有諸多名家的作品,如:與(yu) 畢加索同時開創立體(ti) 主義(yi) 的喬(qiao) 治·波拉克,抽象藝術的開創者康定斯基,超現實主義(yi) 代表畫家馬格利特、恩斯特等,雖然每位藝術家僅(jin) 有一兩(liang) 件作品,也能夠顯示出這一時期藝術風格多樣化的麵貌。

  “現實主義(yi) 的回歸”單元,展示的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意大利本土繪畫中出現的一種回歸現實主義(yi) 的傾(qing) 向,主要以“魔幻現實主義(yi) ”和“羅馬畫派”為(wei) 代表,有的藝術家開始從(cong) 早期文藝複興(xing) 藝術中尋找靈感,也有的人試圖將其與(yu) 現代藝術元素結合起來。其中比較著名的是雷納托·古圖索,他在吸收表現主義(yi) 和立體(ti) 主義(yi) 的基礎上,運用寫(xie) 實手法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個(ge) 人麵貌。此外,還有喬(qiao) 治·莫蘭(lan) 迪的作品,他以低飽和度的色彩和單純靜穆的畫麵關(guan) 係成為(wei) 意大利現當代藝術史中比較知名的人物。

  二戰之後,西方現代藝術發展頗引人注目的當屬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yi) ,而對戰後歐洲藝術的發展情況則關(guan) 注不足,此後隨著研究的推進,藝術史家引入了法國哲學家喬(qiao) 治·巴塔耶的“無形式”(又譯“無定形”)理論,用來描述在經典的走向平麵化的抽象藝術風格之外的那些抽象形態。展覽的“無形式藝術”單元,就是借用了這一術語來指二戰之後歐洲出現的那些多樣化的抽象藝術形態,這一部分內(nei) 容中國觀眾(zhong) 此前了解不多,此次展覽或可彌補缺憾。

  藝術的發展如同曆史的走向一樣,總是充滿著不確定性和多條線索,對藝術的認識也是在曆史的進程中不斷豐(feng) 富和深化的。“百年無極”不僅(jin) 為(wei) 藝術家和研究者提供了一條獨特的意大利現代藝術發展脈絡,同時也以有限的作品提綱挈領地帶領觀眾(zhong) 領略了西方現代藝術百年發展的巨變,是推動中國觀眾(zhong) 深入了解西方現代藝術的一堂公共藝術課。(趙炎)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