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北鬥牽著我的手》作品研討:心中有銀河,眼裏有星辰

發布時間:2022-09-21 16:5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高凱)我國首部以“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為(wei) 主題的原創兒(er) 童小說《北鬥牽著我的手》日前在北京舉(ju) 行研討會(hui) ,這部“透過孩子的眼睛,全方位展示‘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的兒(er) 童文學作品被認為(wei) 令小讀者“心中有銀河,眼裏有星辰”。

  《北鬥牽著我的手》以“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的研製、發射,以及產(chan) 生的廣泛影響為(wei) 背景,將“北鬥衛星導航係統”這一大國重器的研發過程與(yu) 小說主人公成長的心路曆程緊密相連,凸顯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科學家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wan) 眾(zhong) 一心、追求卓越的“北鬥精神”。

  談起《北鬥牽著我的手》這部作品的創作初衷,小說作者、作家葉梅坦言,是“應時代、應孩子的召喚”而創作,她認為(wei) ,一個(ge) 當代作家,身處科技時代,如果仍然留守在傳(chuan) 統的語境中,是有負於(yu) 這個(ge) 時代的,是缺席、失語的。

  北京少年兒(er) 童出版社副社長馬姍姍表示,“北鬥衛星導航係統”於(yu) 2021年邁入全球化、產(chan) 業(ye) 化新征程,也代表我國科技領域的重要成就。為(wei) 了讓青少年深入了解這一重大科學成就的故事及北鬥精神,我們(men) 特邀涉足科技界近十年,曾采寫(xie) 了《粲然》等長篇報告文學作品的葉梅老師用小說的形式為(wei) 孩子們(men) 創作了這部作品。”

  馬姍姍稱,《北鬥牽著我的手》是一部“透過孩子的眼睛,全方位展示‘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的精彩的兒(er) 童文學作品”,希望通過閱讀,能讓小讀者們(men) 進一步認識“北鬥”,走進“北鬥”,牽起“北鬥”的手。在增長“北鬥”知識的同時,幫助大家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念,培養(yang) 科學家意識,繼承和發揚“北鬥精神”。

  資深出版人、作家海飛認為(wei) 《北鬥牽著我的手》是一部讓小讀者“心中有銀河,眼裏有星辰”的作品,它突破了傳(chuan) 統兒(er) 童文學的題材,在主題創作上體(ti) 現出兒(er) 童文學主題創作對國之重器的關(guan) 注,自覺將中國社會(hui) 發展進程融入到兒(er) 童文學創作中。

  中國作協兒(er) 童文學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兒(er) 童文學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徐德霞表示,《北鬥牽著我的手》是一部文學與(yu) 科學結合,真實反映當代少年兒(er) 童生活,謳歌時代的精品力作。這部作品完全從(cong) 孩子出發,塑造了有探索精神、新時代的當代少年形象,體(ti) 現了當代孩子的精氣神。結構上,以孩子生活為(wei) 主線,有關(guan)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的科學知識為(wei) 輔線,真實、不散亂(luan) 。

  魯迅文學院副院長李東(dong) 華認為(wei) ,《北鬥牽著我的手》是兒(er) 童文學在重大題材、重大主題創作上的新收獲。作家在創作時充分考慮了小讀者的審美訴求和理解能力,使得作品有著濃濃的兒(er) 童情趣,流暢好讀。

  魯迅文學院助理研究員楊碧薇稱,從(cong) 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從(cong) 容大氣的大國氣象,作品有非常典型的兒(er) 童性和當代性,對中國的科技史做了一個(ge) 觀察和梳理整合,科學觀的表達清晰明了。

  此外,在作品的科普性、科學性及對當代航天人的書(shu) 寫(xie) 上,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國龍談道,葉梅在《北鬥牽著我的手》中對於(yu) 文學作品中科學題材的處理十分精妙,通過學習(xi) 、遊戲、玩耍等串起了知識線,避免單純以科學知識講解為(wei) 重心而導致的“隻見科學不見文學”。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hui) 副理事長、《科普時報》原總編輯尹傳(chuan) 紅認為(wei) ,從(cong) 作品中讀者可以深刻感受到科學家精神,而且雖然以“北鬥衛星導航係統”、雷達站等科學主角貫穿全書(shu) ,但卻沒有什麽(me) “知識硬塊”,內(nei) 涵豐(feng) 富,構思精巧,生動有趣。(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