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文心常伴歲月
願文心常伴歲月
葉曉光文/圖
如果雲(yun) 層是天空的一封信,火紅的楓葉與(yu) 金黃的銀杏葉就是藏在信箋中翩翩起舞的文字,點綴天空。秋天已至,你想欣賞怎樣的風景?
去年,我有幸成為(wei) 了日本華文作家協會(hui) 的一員,並在11月與(yu) 前輩和文友們(men) 參加了協會(hui) 在國營昭和紀念公園舉(ju) 辦的賞秋采風活動,這也是我在新冠肺炎疫情後首次參與(yu) 的線下文學活動。
昭和紀念公園位於(yu) 東(dong) 京近郊的立川市與(yu) 昭島市之間,於(yu) 1983年向公眾(zhong) 開放,四季皆有美景,尤以秋季為(wei) 最。參加這次采風之前,我也曾在這裏感受過銀杏與(yu) 楓葉遍染的秋夜,當滿懷憧憬再次回來的時候,更期待收獲一種來自於(yu) 景致、又更高於(yu) 景致的人文經驗。
那天上午10時30分,我們(men) 抵達公園一個(ge) 叫“曙”的入口。本次活動的組織者、資深編輯弓也直老師已早早在此等候。大家從(cong) 各地趕來齊聚在此,作詞家莊笛老師更是從(cong) 名古屋遠道而來。悉數抵達後,大家一同在公園入口處合影留念,伴隨秋日私語開始了這次文學采風。
公園遊客絡繹不絕,野餐、運動、攝影、散步的遊客隨處可見。順著長廊直走,枝葉被整齊打理過的銀杏映襯在人工水池的水麵,噴泉也“瀟灑吐露”著對遊人的歡迎。
我和幾位同是“90後”的文學前輩一起向公園深處行進。在與(yu) 青春文學作家春馬老師的交流中得知,他在東(dong) 京從(cong) 事IT行業(ye) ,我驚奇於(yu) 他是如何平衡事業(ye) 與(yu) 愛好的;與(yu) 正讀博士的書(shu) 法家張月老師交流中得知,我倆(lia) 那時是活動中僅(jin) 有的兩(liang) 名在讀大學院生,便交流了一通未來對職業(ye) 的規劃。行走近30分鍾,抵達公園深處的廣場,我們(men) 坐在塗成彩虹色的板凳旁,等候與(yu) 其他前輩集合。
在廣場中央一棵直插雲(yun) 霄的櫸樹下,我們(men) 開始了一次難忘的野餐。文學博士王海藍會(hui) 長首先致辭,熱烈歡迎大家到來。或良久未見,或僅(jin) 相聚線上,或隻聞其作未知其人而初次相識……大家一一做了自我介紹,隨筆作家萬(wan) 景路老師隨後以幽默的話語將愉悅氣氛點燃至高潮;翻譯家金曉明老師悠然倚靠大樹,輕鬆閑適的氣氛,灑脫得像從(cong) 他本人正著手翻譯的《萬(wan) 葉集》中走出來的詩篇。
接下來是自由活動,我陪同高大健碩的出版社社長向安全老師一路賞景一路聊天,還偶遇了之前我去東(dong) 京高尾山進行拉練時結識的登山友人,驚歎“人生何處不相逢”。
回到集合點,大部隊計劃繼續向著公園裏的日式庭園進發。我曾參加過公園的夜間點燈活動,沉醉於(yu) 那裏“月落烏(wu) 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般的夜色,因此也自然好奇這裏白天有怎樣的風景。
進入庭園內(nei) ,一種傳(chuan) 統的日式庭園映入眼簾。湖麵波瀾不驚,寧靜地映襯著植物和建築的倒影,偶爾還有身穿和服的婦人倩影。我在這裏與(yu) 詩人金蔚老師交流日韓語的學習(xi) 心得,向隨筆作家也是收藏家的蔡之嶽老師討教保持身材的秘訣。一路踩著石橋穿梭在湖中時,也感受到了這個(ge) 庭園晝夜不同的風光。
想起自己上次參加大型采風活動還是在2012年,那時我才高一,代表母校福建泉州七中與(yu) 市作協同遊古城。一晃已是10年過去,這場文學馬拉鬆仿佛才剛剛開始。
回家後,我開始構思該如何提筆,好好記下這次文學采風的感悟。當我還在為(wei) 擬題而感到一頭霧水時,詩人季風老師早已將采風新作分享給大家,散文作者霞光老師也整理好圖文,發表在了她的“美篇”中。前輩們(men) 的熱忱和幹勁讓我自愧不如。
衷心希望能夠和前輩們(men) 一樣,用文學的橋梁為(wei) 中日友好交流盡力,也衷心希望這一刻與(yu) 諸位前輩共同感受過的銀杏與(yu) 楓葉繾綣旖旎的深情,能夠任時光流轉,始終珍藏在這片天空下,讓文心永遠不老。
(作者係日本埼玉大學文化人類學碩士,目前任職於(yu) 北京外國語大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