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網紅”方錦龍:創新國樂帶“出圈”
【解說】隨著中國民族文化的不斷複興(xing) ,“國風國潮”成為(wei) 當今的流行時尚元素,並且深入到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近日,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了在雲(yun) 南參加音樂(le) 交流活動的中國國樂(le) 藝術家方錦龍。近年來,他頻繁活躍於(yu) 電視媒體(ti) 、網絡平台的各大綜藝,被稱為(wei) “國樂(le) 網紅”。
方錦龍通曉上百種中國樂(le) 器演奏技巧,尤其是琵琶的演奏別具一格,被同行評價(jia) 為(wei) “以無法為(wei) 有法,唯獨秀於(yu) 諸家”。他在國樂(le) 演奏上有很多“創新”,對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和中國古典音樂(le) 的理解也十分新穎有趣。
【同期】中國國樂(le) 藝術家 方錦龍
可是中國人為(wei) 什麽(me) 喜歡五音,後來我了解,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五音是給五髒進去按摩的。你看中國音樂(le) 的“樂(le) ”,加草(字頭)它就是“藥”。繁體(ti) 字,你看音樂(le) 的“樂(le) ”上麵加個(ge) 草。所以中國的老祖宗早就知道了,五音“宮商角徵羽”它對應什麽(me) ,心肝脾肺腎,還有金木水火土,它都是對應的。
【解說】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通勤路上聽著傳(chuan) 統國樂(le) ,在充滿現代氣息的步行街裏穿著漢服,在圖書(shu) 館中背誦經典詩詞……“國風國潮熱”已經席卷中國大街小巷,這不僅(jin) 是一種消費時尚,更是中國人民族情感的表達和文化自信的彰顯。
【解說】對包括國樂(le) 在內(nei) 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傳(chuan) 統文化貼近大眾(zhong) 生活、走進國人內(nei) 心,是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和發展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同期】中國國樂(le) 藝術家 方錦龍
把一些國樂(le) 怎麽(me) 樣就是接地氣兒(er) ,甚至我還創造了我的方式——脫口秀。用好玩兒(er) 的東(dong) 西讓孩子們(men) 看到,國樂(le) 也有“梗”。還有我們(men) 雲(yun) 南彝族的這個(ge) 口弦,本身就是一個(ge) 巧舌如簧的簧。那麽(me) 很多,可能過去我們(men) 彝族全是演奏一些少數民族東(dong) 西,那麽(me) 孩子們(men) 覺得離我很遠,可是我現在拿出口弦來,把它弄成DJ的感覺。傳(chuan) 承不守舊,創新不離根。
【解說】方錦龍組建“老F4”樂(le) 團,喜歡搞創意,他抱著五弦琵琶與(yu) 弗拉明哥吉他演奏家段昌武、打擊樂(le) 演奏家徐德梁、貝斯演奏家蔡繼文合作,打造出一個(ge) 既有民族,又有世界的概念。
【同期】中國國樂(le) 藝術家 方錦龍
我們(men) 把《愛的羅曼史》,西班牙的東(dong) 西用琵琶來組奏,西班牙的另一首曲子《圖利亞(ya) 斯》,我們(men) 把它結合在一起。還有現在年輕人比較喜歡的《我要你》,就是那個(ge) 《驢得水》的主題歌,我們(men) 都演奏了,甚至《彝族舞曲》就是你們(men) 雲(yun) 南的,我們(men) “老F4”都演奏過,就是通過這些你就可以看到,真的這個(ge) 創意太重要了。
【解說】在年輕人比較感興(xing) 趣的“二次元”領域,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對於(yu) “國漫”的崛起發揮了很大作用。同樣,“國漫”所傳(chuan) 遞的東(dong) 方美學意境,也為(wei) 國樂(le) 的複興(xing) 創造條件。目前,方錦龍已經做了很多場“二次元”主題音樂(le) 會(hui) ,他想通過“二次元”讓年輕人更加喜歡國樂(le) 。
【同期】中國國樂(le) 藝術家 方錦龍
所以我們(men) 早都有了,我們(men) 《大鬧天宮》不就是現在的二次元嗎,或者《葫蘆娃》、《黑貓警長》孩子們(men) 看過的。所以這些年我把這些音樂(le) 全部提煉出來,我還有另一個(ge) 組合叫“大威天龍”,全部把中國的二次元搬到舞台上來了。所以一下子讓年輕人突然,哇,我們(men) 中國也有那麽(me) 好的東(dong) 西。我開玩笑說,我是“勾引”高手,要溝通引導。我突然發現,哦,原來我要換一個(ge) 思路,我要放低身價(jia) ,我要跟年輕人交朋友。所以我的脫口秀就應運而生了,我一起調侃他們(men) ,跟他們(men) 一起講諧音梗,講好玩的故事。
【解說】傳(chuan) 承不守舊,創新不離根。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需要“出圈”,傳(chuan) 統音樂(le) 人需要“網紅”,方錦龍用充滿創新、富有創意的方式,讓國人更了解國樂(le) ,讓國樂(le) 更走近國人。
記者 杜瀟瀟 昆明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