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更豐富、更便捷、更對味兒 86.6%受訪青年感到可選擇的文化活動變多了

發布時間:2022-09-23 15:2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近十年來,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不斷豐(feng) 富,人們(men) 可選擇的文化活動越來越多。看電影、逛書(shu) 店、觀演出、遊博物館、聽音樂(le) 會(hui) ……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各個(ge) 文化場館人頭攢動,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把人們(men) 的休閑時間填得滿滿當當。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2名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6.6%的受訪青年覺得近年來可選擇的文化活動變多了。大家覺得文化服務和產(chan) 品更豐(feng) 富(65.4%)、更便捷(48.6%)、更“對味兒(er) ”(45.9%)了。

  86.6%受訪青年覺得可選擇的文化活動變多了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傳(chuan) 統節日也有了新過法。直播間裏體(ti) 驗端午習(xi) 俗,雲(yun) 端製作花燈過元宵節,賞月讀詩過中秋,視頻拜年迎除夕。”北京某高校英語專(zhuan) 業(ye) 學生高晨曦說,近十年來,我們(men) 不斷借助晚會(hui) 、動漫、脫口秀等新形式,深挖了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增強了文化體(ti) 驗,讓傳(chuan) 統文化真正融入大眾(zhong) 生活中。

  調查顯示,86.6%的受訪青年覺得近年來可選擇的文化活動變多了。

  具體(ti) 而言,大家覺得文化服務和產(chan) 品更豐(feng) 富(65.4%)、更便捷(48.6%)、更“對味兒(er) ”(45.9%)了。其他還有:更有品質(45.7%)、更有創意(43.7%)、守正創新(43.7%)。

  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係主任郭嘉介紹,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經曆了“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多”“從(cong) 多到優(you) ”的不同發展階段,取得了多方麵的成就。首先,公共文化服務規模不斷擴大,參與(yu) 公共文化建設的社會(hui) 主體(ti) 也如雨後春筍般壯大起來,其中,公益性組織數量不斷增多,涉及繪畫、書(shu) 法、文物保護、非遺傳(chuan) 承保護等10多個(ge) 門類。其次,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公共文化建設模式日趨多元化,探索出了諸如政府購買(mai) 、社會(hui) 力量獨立興(xing) 辦、設立基金會(hui) 等多元化的參與(yu) 模式。第三,公共文化服務社會(hui) 化示範性項目不斷湧現,各種新業(ye) 態發展令人矚目,吸引了很多年輕人。

  62.5%受訪青年期待文藝作品更接地氣,反映青年現實生活

  對於(yu) 獲得更好的文化體(ti) 驗,62.5%的受訪青年期待文藝作品更接地氣,反映青年現實生活,54.6%的受訪青年期待文旅融合熔鑄出更多具有曆史文化底蘊的風景,54.2%的受訪青年期待建立科學文藝評價(jia) 體(ti) 係,湧現更多文藝精品,49.2%的受訪青年期待科技助力,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更具時代感染力。

  郭嘉說,首先,公共文化服務可以整合分散的文化資源,協調文藝團體(ti) 、行業(ye) 協會(hui) 等多方力量,使其與(yu) 區域內(nei) 公共文化設施形成高效合作模式。相關(guan) 運營團隊還可以吸納其他文藝個(ge) 體(ti) 、高校大學生等來增強團隊的豐(feng) 富性和創造力,打造更為(wei) 專(zhuan) 業(ye) 的運營團隊,打造特色化、品牌化、格調化的公共文化空間,不斷滿足群眾(zhong) 日益多元化、高質量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與(yu) 時俱進,創新傳(chuan) 播渠道和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平台社群、短視頻等傳(chuan) 播手段,並運用VR、AR等技術,使得青年群體(ti) 獲得更好的文化體(ti) 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 實習(xi) 生 朱銳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