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熱播 “國家的孩子”袒露真情
中新網呼和浩特9月22日電 (記者 李愛平)由著名導演爾冬升導演的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連日來在全國各地熱播。
22日,記者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采訪發現,與(yu) 其他類型電影所不同的是,這部講述“三千孤兒(er) 入內(nei) 蒙古”的影片,引發了一批“國家的孩子”的情感共鳴。
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講述的是20世紀50年代末,新中國遭遇嚴(yan) 重自然災害,大批南方孤兒(er) 麵臨(lin) 營養(yang) 不足的危機。在這個(ge) 關(guan) 頭,內(nei) 蒙古自治區主動向中央請纓,本著“接一個(ge) ,活一個(ge) ,壯一個(ge) ”的原則,將三千多名孤兒(er) 接到了大草原上,交給淳樸善良的牧民們(men) 收養(yang) 。
影片中人氣演員陳寶國、馬蘇、阿雲(yun) 嘎、羅意用史詩般的故事和真情實感演繹了草原人民的包容豁達,跨越山水的人間大愛。
居住在呼和浩特的其木格,作為(wei) 一名“國家的孩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看了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從(cong) 感情方麵很受觸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勾起自己對往事的諸多回憶。
其木格介紹,她是60年前從(cong) 上海來到內(nei) 蒙古的三千孤兒(er) 之一,後落戶到錫林郭勒盟牧民家裏,養(yang) 父母取名阿拉騰其木格(記者注:後改名為(wei) 其木格),是“美麗(li) 花”的意思。
“我們(men) 這些三千孤兒(er) 經曆不同,但有個(ge) 共同點,就是我們(men) 的養(yang) 父母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我們(men) ,含辛茹苦把我們(men) 撫養(yang) 成人。”受訪時,其木格激動地說。
其木格對記者表示,非常感謝內(nei) 蒙古草原的阿爸、額吉收留了自己,養(yang) 育了自己,也永遠不會(hui) 忘記至愛至親(qin) 的內(nei) 蒙古人民和這片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沃土,“我要把這份深厚的感情傳(chuan) 承給我的孩子們(men) 。”
“社會(hui) 上稱我們(men) 是‘國家的孩子’,我們(men) 感到親(qin) 切也很榮幸。”其木格對此深以為(wei) 然。
“我們(men) 不僅(jin) 是阿爸、額吉的孩子,也是內(nei) 蒙古草原人民的孩子,‘國家的孩子’,我們(men) 終身感恩,永生難忘。”其木格如是說道。
中新網記者了解到,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熱播至今,在內(nei) 蒙古生活的“國家的孩子”馬秉勤、王亞(ya) 平、高金梅等人,作為(wei) 影片中的人物原型,均表達了類似阿拉騰其木格般的感情,她們(men) 的講述,經媒體(ti) 報道後,一度讓人潸然淚下。
來自內(nei) 蒙古電影集團的消息顯示,《海的盡頭是草原》上映以來,許多年輕觀眾(zhong) 看完後,還會(hui) 帶上爸爸媽媽一起二刷三刷,父母長輩也深深被草原一家人的真情打動。
有媒體(ti) 表示,影片中平凡人物身上閃爍的人性光輝,深深烙印在了觀眾(zhong) 心中,不僅(jin) 在觀影過程中引人數度落淚,走出影院後也久久難以平複:“額吉是水,阿爸像山,哥哥就是溫暖的風。裏麵大家和小家的故事都很感人,一定要帶爸爸媽媽去看。”
內(nei) 蒙古電影集團董事長曾涵表示,這是一部流淌著民族大愛的影片,牧民們(men) 以博大的胸懷接納和養(yang) 育了這些孤兒(er) ,成就了一段民族團結、守望相助的佳話。(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