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掌中木偶戲:千年非遺發新枝
【解說】打花鼓、舞彩帶、耍火棍、舞獅子,小小的掌中木偶戲台上,一個(ge) 個(ge) “梁山好漢”各顯神通,引得台下小學生紛紛鼓掌。戲台的背後,演員們(men) 早已熱得滿頭大汗。本是不動不言的布袋木偶在他們(men) 的掌中,經過細致地擺弄,將各種特技演出躍然“指”上。近日,在福建泉州晉江市希信中心小學的禮堂內(nei) ,晉江市掌中木偶戲劇團的演員們(men) 正為(wei) 孩子們(men) 表演典劇目《大名府》。
【同期】晉江市掌中木偶戲劇團演出隊 隊長 陳代宮
像我們(men) 這種進校園的演出,都是一般就是比較有教育意義(yi) 的一些劇目,比如說像今天演的這個(ge) 《司馬光砸缸》,還有《愚公移山》,還有我們(men) 一個(ge) 很經典的劇目叫《大名府》。就是讓小孩子更加了解我們(men) 跟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家鄉(xiang) 的文化。
【解說】公益演出結束後,劇團的演員們(men) 便返回劇團排練室。排練室裏正緊鑼密鼓地排演著新編傳(chuan) 統劇《李東(dong) 假巡按》,而劇中木偶的一動一靜,一顰一笑,一唱一和,就在反複排練中漸入佳境。
【解說】年僅(jin) 24歲的木偶演員張漫鈴從(cong) 初中畢業(ye) 便開始學習(xi) 掌中木偶,現在已經是劇團裏的新秀。談及漫長而艱苦的學藝曆程,她說,因為(wei) 熱愛,所以堅持;因為(wei) 熱愛,所以傳(chuan) 承。
【同期】晉江市掌中木偶戲劇團 演員 張漫鈴
在學習(xi) 傳(chuan) 統戲的過程中,特別是打基礎的時候會(hui) 稍微比較難一些,就比較枯燥,會(hui) 比較難堅持下來。但是看到木偶能在自己手上栩栩如生地演出,是很吸引人的一件事情。所以最後還是有努力地堅持下來,也為(wei) 了能夠讓自己的木偶在台上看起來形態更加地好,然後動作也更加地擬人化。
【解說】掌中木偶戲,又稱“布袋戲”,已有一千多年曆史。2006年,木偶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名錄”,晉江木偶劇團也被確定為(wei) 該劇種的傳(chuan) 承單位,曾多次前往世界各國和地區演出。
【解說】作為(wei) 劇團“當家花旦”,南派掌中木偶第六代繼承人、晉江市掌中木偶藝術保護傳(chuan) 承中心副主任蔡美娜,20多年來始終以傳(chuan) 承和弘揚掌中木偶藝術為(wei) 己任。近期蔡美娜正專(zhuan) 注於(yu) 《李東(dong) 假巡按》、《弓鞋記》等傳(chuan) 統經典劇目的複排,試圖通過表演內(nei) 容和表演形式的創新,讓掌中木偶這一非遺技藝重煥生機。
【同期】晉江市掌中木偶藝術保護傳(chuan) 承中心 副主任 蔡美娜
(劇團)每一年都開展複排傳(chuan) 統戲,把就是老一輩的這些傳(chuan) 統技藝,原汁原味地傳(chuan) 承、繼承下來。現在我們(men) 除了繼承傳(chuan) 統的技藝,也在傳(chuan) 統的技藝的基礎上要加以創新。因為(wei) 為(wei) 了迎合新一代的觀眾(zhong) 的審美角度,所以在藝術的創作上我們(men) 也要有所提升,包括舞台、燈光、舞美,還有偶形的造型設計,包括劇目也要有所創新。
【解說】蔡美娜表示,為(wei) 推廣掌中木偶,傳(chuan) 承中心經常會(hui) 開展“木偶進校園”、木偶戲公益表演等活動,她也時常走進學校為(wei) 學生授課,尋覓優(you) 秀的木偶傳(chuan) 承人。
【同期】晉江市掌中木偶藝術保護傳(chuan) 承中心 副主任 蔡美娜
因為(wei) 老一輩的藝術家,他們(men) 都非常能吃苦耐勞,所以我覺得這一點精神也要傳(chuan) 承下去,就是傳(chuan) 授給“90”還有“00”後的(演員),包括我們(men) (“80後”)都要繼承老一輩的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把這種傳(chuan) 統技藝傳(chuan) 承下來。
柯寧 吳冠標 福建泉州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