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生荸薺、自製生醃……這些東西最好別吃
近日,一位歌手因口腔癌過世,再次引發“檳榔致癌”的討論。“女子體(ti) 內(nei) 排出長絛蟲”的新聞前幾天也登上熱搜,嚇到好多網友,據報道這名女子有經常吃生食的習(xi) 慣。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諸如此類的病從(cong) 口入?小編研究了一番,還真有不少東(dong) 西是最好別吃的!一起來看一下——
檳榔
檳榔,是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幹燥成熟種子,通常為(wei) 卵形、球形或橢圓形。食用檳榔一般由檳榔果、石灰水、香精香料等製作而成,有的還會(hui) 加入烤煙、香料等物,其中的檳榔堿和檳榔次堿、煙絲(si) 等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容易使人成癮。
長期食用檳榔有致癌的風險。研究顯示,在流行咀嚼檳榔的地方,口腔癌的發病率很高。還有研究表明,咀嚼檳榔與(yu) 咽癌、喉癌、食道癌明顯相關(guan) 。這主要是因為(wei) ,咀嚼檳榔時,會(hui) 反複摩擦口腔粘膜和牙齦粘膜,造成物理性損傷(shang) ,引起水腫、炎症和傷(shang) 口遷延不愈合,導致粘膜的纖維性病變,可能導致口腔癌的發生。
生荸薺
不隻是動物,有些植物裏麵也有寄生蟲,比如荸薺。荸薺[bí qi],也叫馬蹄,是一種水生植物,在南方更常見,味道脆甜,很多人直接把它當水果吃。但是,生吃荸薺有可能感染薑片蟲!薑片蟲是水裏的一種常見的寄生蟲,多存在於(yu) 長江中下遊盛產(chan) 菱、藕等水生植物的地區。人如果誤食薑片蟲,會(hui) 寄生在十二指腸內(nei) ,導致薑片蟲病,可造成腸道潰瘍、腹瀉或麵部浮腫等。
所以,荸薺不要帶皮生吃,一定要洗淨去皮,再用淡鹽水衝(chong) 洗幹淨。不過,荸薺個(ge) 頭小小的,實在是不好削皮,也很難削得很幹淨。最保險的還是把荸薺去皮後加熱做熟了吃,比如荸薺炒肉就是一道美味。此外,像蓮藕、菱角等水生植物最好也都別生吃。
自製生醃
生醃食品今年好像一下子很火,但這種“網紅食物”也有風險。最近就有新聞報道說,有人在網上學著自製生醃,卻一不小心吃得食物中毒。
生醃食物中最常見的是醉蝦、醉蟹等,但如果自製醉蝦醉蟹則很不安全,白酒未必能完全殺死寄生蟲和細菌,食用後容易腹瀉或食物中毒。如果實在想吃,還是別自製了,可以選擇購買(mai) 正規廠家經過質檢的成品。
發黴、發苦的堅果
很多堅果都很有營養(yang) ,但是如果放久了或者保存不當,會(hui) 發黴、發苦。雖然堅果大都很貴,扔了覺得可惜,但這種變質的堅果最好別吃,裏麵可能產(chan) 生了黃曲黴毒素。黃曲黴毒素是黃曲黴菌的代謝產(chan) 物,一般情況下肉眼是看不見的,它具有很強的致癌性,能導致肝癌的產(chan) 生。
除了變質的食物,黃曲黴毒素還喜歡藏身在發黴的筷子中,建議平常家裏使用的筷子要徹底洗幹淨,存放時保持幹燥,有條件的話使用消毒櫃給筷子消毒,木頭筷子每半年更換一次。
變紅的甘蔗
如果甘蔗變紅,說明甘蔗已經腐壞變質了。黴變的甘蔗會(hui) 產(chan) 生很多毒素,對人體(ti) 的神經係統、肝髒、腎髒等都會(hui) 造成損傷(shang) ,可能使人產(chan) 生惡心、嘔吐、腹瀉、腹痛、視力模糊等症狀,重度中毒甚至會(hui) 導致肢體(ti) 抽搐、腦部水腫、肺水腫、呼吸衰竭等。
很多人以為(wei) 把甘蔗發黴、發紅的部分砍掉,再吃剩下的甘蔗就沒問題了,這也是個(ge) 誤區。病菌入侵甘蔗後,菌絲(si) 可以延伸,即使砍掉黴變的部分,剩下的甘蔗也有肉眼看不見的大量毒素。所以,隻要發現甘蔗變紅,就不要再吃了。
發芽的土豆
發芽的土豆含有大量龍葵堿,食入龍葵堿0.2-0.4克就可引起食物中毒。誤食龍葵堿後,會(hui) 出現口腔及咽喉部瘙癢、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症狀輕的可自愈,但如果吃進0.3-0.4克或更多的龍葵堿,症狀會(hui) 很嚴(yan) 重,可導致體(ti) 溫升高、反複嘔吐、抽搐等。所以,一旦發現土豆發芽就扔了吧。
超過65℃的熱飲
“趁熱吃”雖然是很多人吃飯時候的口頭禪,很多食物也的確是熱著的時候更好吃,但是這個(ge) “熱度”一定要把握好。如果長期食用65℃以上的熱飲或食物,會(hui) 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
因為(wei) 過燙的食物會(hui) 對食管黏膜造成物理性損傷(shang) ,長期反複損傷(shang) 容易導致細胞癌變,患食管癌的風險隨之也會(hui) 增加。所以,以後就算趁熱吃,也不要在食物過熱的時候吃,比如吃火鍋時可以把食物撈出來在碗裏稍微放涼一會(hui) 兒(er) 再吃,也不要喝燙喉嚨的熱飲。
(本文部分內(nei) 容綜合自科普中國)(吳麗(li) 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