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解讀文化生命力
多角度解讀文化生命力
張德祥
在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今天,如何深入理解中國文化,進而激發其內(nei) 在活力,助力當代發展?《中國文化的生命力》一書(shu) 對此多有思考。全書(shu) 共有六輯,分別從(cong) “認識與(yu) 表述我們(men) 自己”“從(cong) 民族性格看中國文化”“重新發現漢語之美”“中國哲學與(yu) 藝術精神”等不同角度聚焦這一問題。
要認識中國文化,首先要從(cong) 認識自我開始:我們(men) 是誰?中國文化給我們(men) 提供了怎樣的精神力量?在第一輯中,作者指出有什麽(me) 樣的人就會(hui) 創造什麽(me) 樣的文化,有什麽(me) 樣的文化就會(hui) 造就什麽(me) 樣的人。今天我們(men) 探討中國文化是為(wei) 了更好地認識我們(men) 自己。具體(ti) 到中國文化的發展規律,作者認為(wei) ,中國文化的發展不是簡單的替代取代,而是在各種文明的交融與(yu) 疊積中不斷生成的。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元素,體(ti) 現了中國人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特點。在本書(shu) 第三輯中,作者分別從(cong) 漢字中的文化密碼、漢語韻律之美、由古典詩詞體(ti) 會(hui) 漢語之美、方言的妙趣與(yu) 魅力等多個(ge) 角度切入,與(yu) 讀者分享其對漢語之美的點滴感悟,文字明快風趣又不失雅韻,與(yu) 所探討的話題相得益彰。在第四輯中,作者剔抉提要,探討中國哲學史和藝術史背後的精神符碼,以古典詩詞、古代書(shu) 畫作品為(wei) 例,闡釋中國藝術精神,展現中國文化獨有的意象、意境與(yu) 意趣。在第五輯中,作者提出“三山五嶽間如斯古老的村落,勾連起中國文化細密而深沉的磅礴根係。正因有如此細密而深沉的磅礴根係,中國文化這棵大樹才得以曆經數千年風雨而愈發枝繁葉茂。”作者認為(wei) ,中國文化的根在民間,民間的紅紅火火、生生不息是文化的滋養(yang) ,為(wei) 文化發展注入活力。
文化是一個(ge) 民族的精神命脈,認真、科學地認識我們(men) 的文化傳(chuan) 統,關(guan) 乎未來發展。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本書(shu) 作者試圖回答中國文化生命力問題,是對時代發展的積極響應,體(ti) 現出作者的學術眼光和學術責任。在具體(ti) 論述上,本書(shu) 思路開闊,文字生動,多有閃光的思想火花。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論述中常常結合現實生活,把學術研究和世界萬(wan) 象打通,讀來饒有生趣。
社會(hui) 日新月異,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和思維觀念都在不斷改變。從(cong) 古而來的文化要接受時代的洗禮,我們(men) 也需要在新的曆史方位中重新認識我們(men) 的文化,以更好地賡續傳(chuan) 承。結合社會(hui) 生活與(yu) 時代變遷對中國文化生命力進行解讀,《中國文化的生命力》一書(shu) 具有啟發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