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張黎明:唱響新時代“勞動者之歌”
【二十大代表風采】
光明日報記者 劉茜 陳建強
如今,“黎明出發 點亮萬(wan) 家”已成為(wei) 國網電力一張金名片,擦亮這張名片的就是國家電網天津電力濱海供電公司配電搶修班班長張黎明。35年來,他立足平凡崗位,用心用情唱響了一曲新時代“勞動者之歌”。
“搶修工作,不但要懂技術、講效率,更要有良心、講黨(dang) 性,要對得起老百姓的信任。”張黎明心心念念的就是:讓天津濱海新區的200多萬(wan) 居民用上“放心電”。
電力搶修,對內(nei) 行來說並不複雜。但張黎明卻表示:“簡單的事,天天做實了,就不簡單;容易的事,天天做好了,也不容易。”
整整35個(ge) 寒暑,張黎明累計完成故障搶修作業(ye) 兩(liang) 萬(wan) 餘(yu) 次,練就了一手排除電力故障的絕活兒(er) 。無論哪裏出現問題,隻要他一到場,準能手到病除。“這手絕活是‘溜達’出來的……”張黎明告訴記者,隻要有空閑,他總愛沿著電力線路溜達,並不時掏出小本子記錄線路沿途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摸清服務用戶及用電性質,回家後再把一條條電力線路圖精確繪製出來。日積月累,他對所負責的電力線路全部參數指標、安全狀況、沿線環境及用戶特點等情況了然於(yu) 胸,加上長期搶修實踐經驗,使得他對故障的判斷日益精準,在搶修任務中總能為(wei) 及時恢複送電贏得寶貴時間。他也因此被同事欽佩地稱為(wei) “活地圖”。
張黎明還將多年來遇到的上萬(wan) 個(ge) 故障進行分析梳理,撰寫(xie) 了《急修案例庫》和《搶修百寶書(shu) 》分享給同事們(men) 。一旦遇到故障,大家可以像查字典一樣按圖索驥,搶修效率成倍提升。
張黎明愛創新,稱得上是“藍領專(zhuan) 家”。“我搞創新的初衷是讓同事們(men) 幹活兒(er) 更安全、更省事,讓老百姓用電更方便、更安心。”從(cong) 2017年開始,為(wei) 化解帶電作業(ye) 安全風險,張黎明迷上了人工智能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ge) 配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鋼鐵俠(xia) ”誕生了!
2019年1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天津濱海—中關(guan) 村科技園考察,張黎明和同伴們(men) 成功操作演示了“鋼鐵俠(xia) ”搭火作業(ye) 。“總書(shu) 記勉勵我們(men) 心無旁騖投入創新事業(ye) 中。”張黎明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至今仍激動不已,“總書(shu) 記的諄諄教誨言猶在耳,我要時刻牢記,創新攻關(guan) 不停歇。”3年來,張黎明帶領團隊持續將“鋼鐵俠(xia) ”迭代升級,目前已在浙江等20個(ge) 省份推廣應用,產(chan) 值達7億(yi) 元,累計代替人工作業(ye) 超過1.7萬(wan) 次。他們(men) 製定的《配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導則》成功立項該領域首個(ge) IEEE國際標準,填補了配網帶電作業(ye) 領域國際標準的空白。
如今,張黎明的創新陣地——黎明創新工作室已經成為(wei) 培育創新人才的“黃埔軍(jun) 校”。在其引領下,63個(ge) 創新工作室、2000餘(yu) 名“電力創客”“藍領創客”在天津電力各顯其能,催生著競進活力,結出了累累碩果。
張黎明還有一個(ge) 更令他驕傲的身份——濱海黎明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隊長。2007年,以張黎明名字命名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成立,並向社會(hui) 作出“黎明出發 點亮萬(wan) 家”的莊嚴(yan) 承諾。服務隊持續開展惠民誌願行動,義(yi) 務為(wei) 老舊樓道安裝節能燈具,截至目前已累計點亮400多個(ge) “黑樓道”,使4000多戶居民受益。張黎明還將自己的手機號公布在社區敬老助殘服務卡、街道市民服務手冊(ce) 和便民愛心卡上。他鄭重承諾:“百姓需要時,打個(ge) 電話隨叫隨到。”
在張黎明的帶動下,濱海黎明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已經發展成為(wei) 由30個(ge) 分隊、400多名隊員組成的製度化、常態化社會(hui) 誌願服務組織。針對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服務隊組織水、電、氣、熱等公共服務行業(ye) ,成立黨(dang) 員服務隊聯盟,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公裏”,架起了黨(dang) 和群眾(zhong) 的“連心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