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學科專業目錄:新在何處,如何落實
【思想匯】
作者:李海生(華東(dong) 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編者按
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和教育部聯合發布了《研究生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2022年)》,同時印發了《研究生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管理辦法》。這是我國自1983年首次製定《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草案)》以來,發布的第五版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是國家進行學位授權審核與(yu) 學科管理、學位授予單位開展學位授予與(yu) 人才培養(yang) 工作的基本依據,在人才培養(yang) 和學科建設中發揮著重要指導作用和規製功能。為(wei) 此,有必要對新目錄的變化及發展趨勢加以分析。
目錄變化:數量調整與(yu) 內(nei) 涵優(you) 化結合
對比曆次修訂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可以發現新版目錄延續了學術學位以一級學科為(wei) 單位進行分類、建設與(yu) 管理的模式,同時在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的內(nei) 容結構、調整方向以及管理機製等方麵出現了新的趨勢。
新增一批交叉學科和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在新版目錄中,交叉學科門類下新增設了5個(ge) 交叉學科,強化了對科技前沿和關(guan) 鍵領域的學科支撐,為(wei) 培育新學科提供了重要契機。在新目錄中,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在數量和博士學位授予層次方麵均實現大擴容,學位類別由原來的47個(ge) 增加到67個(ge) ,博士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由原來的13個(ge) 增加到36個(ge) 。新目錄中大量增加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更好滿足各行各業(ye) 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增強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能力。新版目錄在編排格式上也有重大變化,具有相同學科基礎的一級學科和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置於(yu) 同一學科門類下,彰顯兩(liang) 種類型的人才培養(yang) 處於(yu) 同一層次,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有利於(yu) 提升社會(hui) 和用人單位對專(zhuan) 業(ye) 學位重要性的認識。
注重學科內(nei) 涵的更新優(you) 化。本次目錄修訂涉及調整的一級學科約20個(ge) ,但一級學科總量增加並不多,僅(jin) 從(cong) 舊版目錄中的113個(ge) 增加到新版中的117個(ge) 。究其原因,主要是本次目錄修訂堅持相對穩定與(yu) 適時調整的辯證統一,將學科數量增減與(yu) 學科內(nei) 涵建設有機結合,一方麵,文理基礎學科目錄保持了穩定性,僅(jin) 根據學科內(nei) 涵對部分已有一級學科進行更名、合並或類型調整;另一方麵,新目錄中一級學科設置堅持有增有減,重點支持新興(xing) 學科、交叉學科以及服務國家治理體(ti) 係與(yu) 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學科,同時對不符合人才成長規律、不能很好滿足社會(hui) 需求的學科及專(zhuan) 業(ye) 學位類別設置進行了調整優(you) 化。
創新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管理模式。本次新目錄發布的同時,主管部門將另行下發國家急需學科專(zhuan) 業(ye) 發展清單,清單每年動態調整編製學科專(zhuan) 業(ye) 名單。目錄加清單的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管理模式,有效解決(jue) 了以往目錄缺少靈活性與(yu) 開放性,調整周期較長,及時更新機製缺乏,對科學發展新趨勢和急需人才需求響應不及時等諸多難點,在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的總體(ti) 穩定性與(yu) 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快速變化的靈活性之間達成了有效平衡。這種融合互補的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管理模式,既注重了目錄的規範引導功能,又強調了響應需求的服務功能,有利於(yu) 引導學位授予單位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加快培養(yang) 緊缺人才,提升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
目錄功能:規製指導與(yu) 分類統計並重
規製指導與(yu) 分類統計並非一對矛盾範疇,新目錄實施中處理好兩(liang) 者關(guan) 係,重點在於(yu) 同時發揮好目錄的規製指導與(yu) 分類統計功能。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有較強的規製功能,既受曆次目錄的慣性因素影響,也是我國特殊的國情和治理體(ti) 製使然。我國雖為(wei) 研究生教育大國,但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明顯,研究生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為(wei) 確保人才培養(yang) 口徑同一和基本質量底線,需要有基本的國家標準作為(wei) 規範,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的規製引導不可或缺。而高校發展水平較大的差異性,又決(jue) 定了規製功能不宜“一刀切”。對不同水平的培養(yang) 單位,需要適用不同的標準,規製程度應有所不同。對於(yu) 高水平培養(yang) 單位應降低目錄規製程度,賦予他們(men) 更多自主權和足夠的靈活性,為(wei) 高校在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上留出更大的自主探索空間。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在實踐中早已突破學位授予、人才培養(yang) 的原始功能,在學科建設、師資評聘、知識管理、學科評價(jia) 、院係設置等方麵發揮著指揮棒作用。這種“功能過度”現象對目錄的本質功能產(chan) 生了幹擾。明確目錄功能定位,需要在目錄實施中有意識地防止目錄的功能越位,縮限目錄的非本質功能。
分類統計是目錄的另一重要功能。準確分類的前提是明確知道每個(ge) 類別的標準特征。找尋較為(wei) 穩定、同一的劃分標準與(yu) 依據,是提升目錄分類統計功能的基礎。縱觀曆次修訂的目錄,均是國家意誌、學科知識創新、行業(ye) 產(chan) 業(ye) 變革以及其他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產(chan) 物,由此決(jue) 定了學科專(zhuan) 業(ye) 劃分勢必存在多重邏輯。這也是新目錄中學科門類寬窄不一、個(ge) 別學科屬性模糊、學科跨越幅度過大以及學位授予名稱與(yu) 培養(yang) 內(nei) 容不盡相符等老問題未能完全解決(jue) 的主要原因。在此情境下,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於(yu) 精確性與(yu) 模糊性、科學性與(yu) 實用性間尋找平衡,成為(wei) 符合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現實選擇。發揮目錄的分類統計功能,還需要解決(jue) 好不同目錄體(ti) 係之間的銜接問題。如同為(wei) 人才培養(yang) 依據的研究生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與(yu) 本科專(zhuan) 業(ye) 目錄,存在學科層次與(yu) 學科名稱內(nei) 涵相似,而名稱與(yu) 代碼不同,難以有效銜接等問題。在教育係統之外,我國還適用“學科分類與(yu) 代碼”“中國圖書(shu) 分類法”等其他目錄,多種目錄體(ti) 係難以互容互通。提升學科目錄分類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還可借鑒國外學科分類的有益經驗和成熟做法,如適當增加一級學科的種類,甚至對部分門類試行按一級學科授予學位,以解決(jue) 學科定位不清晰、歸屬不準確等問題,提高在國際研究生教育交流合作中的融通性和可比性。
目錄落實:基本遵從(cong) 與(yu) 自主探索並行
新目錄實施中,研究生培養(yang) 單位需要平衡好遵從(cong) 目錄與(yu) 主動作為(wei) 的關(guan) 係。以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修訂為(wei) 標誌的一係列學科專(zhuan) 業(ye) 調整管理製度,為(wei) 各研究生培養(yang) 單位提供了程度不等的學科專(zhuan) 業(ye) 自主設置空間,但目錄依然是各單位開展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的基本遵循。以新目錄為(wei) 指引建設高質量的學科專(zhuan) 業(ye) 體(ti) 係,要求培養(yang) 單位完善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程序及發展規劃。具體(ti) 而言,一要處理好學科專(zhuan) 業(ye) 增與(yu) 減的關(guan) 係,抑製規模擴張的衝(chong) 動,存量學科專(zhuan) 業(ye) 重點做好內(nei) 涵建設,新增學科專(zhuan) 業(ye) 應將國家需要、學校發展定位以及已有學科基礎等綜合因素作為(wei) 前提條件。二要建立嚴(yan) 格科學的審核程序、調整機製與(yu) 質量保障體(ti) 係,對新設學科專(zhuan) 業(ye) 的必要性、可行性、特色優(you) 勢、資源約束條件以及發展前景等進行充分論證,減少人為(wei) 因素對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的影響。三要處理好學科專(zhuan) 業(ye) 短期調整與(yu) 長遠建設之間的關(guan) 係,因應目錄調整周期縮短變化,培養(yang) 單位應將學科發展長期規劃與(yu) 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調整有機銜接,保持戰略定力,不盲目跟風,構建具有自身特色、優(you) 勢明顯的學科布局,形成特色鮮明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管理製度。
不同類型培養(yang) 單位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自主探索的路徑選擇應各有側(ce) 重。經過多次學位授權改革,國內(nei) 32所辦學水平較好的高校,在學科專(zhuan) 業(ye) 自主設置和動態調整上獲得了較大自主權,這類高校學科專(zhuan) 業(ye) 調整應防止“任性”,重心應聚焦黨(dang) 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知識創新和學科交叉,同時為(wei) 我國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建設提供製度、機製等方麵的成功範例。而對其他培養(yang) 單位而言,應運用好學科專(zhuan) 業(ye) 動態調整以及自設二級學科權力,注重學科專(zhuan) 業(ye) 內(nei) 涵建設,探索促進學科專(zhuan) 業(ye) 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獨特做法和成功經驗。在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調整過程中要力避唯目錄傾(qing) 向,防止將學科專(zhuan) 業(ye) 的調整簡單理解為(wei) 規模、層級、種類及結構等方麵的變化,而僅(jin) 進行單純的數量增減。概言之,培養(yang) 單位在遵從(cong) 基本目錄指引的基礎上,既要運用好主管部門提供的政策和條件,在政策空間內(nei) 大膽探索,發揮最大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同時也要自覺建立有效的自我約束和外部監督機製,有序推進學科專(zhuan) 業(ye) 的健康發展。
目錄改進:理論研究與(yu) 協商機製並舉(ju)
目錄的編製或修訂是對現實和未來的規範。目錄修訂完成後,通常會(hui) 保持較長時間的穩定性,在適應環境變化與(yu) 需求上會(hui) 有一定滯後性。同時,目錄文本在形成或修訂中,常會(hui) 麵臨(lin) 理解的不完備性和預見的困難性等困境,成型的目錄勢必存在一定局限性。新目錄實施過程中,目錄製度的自我完善與(yu) 更新影響著政策目標實現,需要我們(men) 重視目錄及配套製度的持續修訂。
完善目錄製度,首先,要對學科目錄形成完整的認識。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是按一定邏輯排列以供查考的學科名目,它與(yu) 圍繞學科專(zhuan) 業(ye) 的設置、管理而形成的一係列製度,共同組成了學科專(zhuan) 業(ye) 管理的政策工具箱。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作為(wei) 顯性政策工具廣受矚目,但也隻是政策工具箱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作用的發揮或製度文本的完善均需要與(yu) 配套政策結合起來同步進行。對目錄的解讀不應片麵化、絕對化,應將靜態的製度文本與(yu) 動態的政策調整機製結合起來。其次,要重視對目錄和配套製度的理論研究。目錄的生命力一定程度上來自理論滋養(yang) ,目前相關(guan) 理論研究隊伍與(yu) 成果都較為(wei) 有限,不足以支撐對目錄進行整合性、整體(ti) 性修訂。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的研究不應僅(jin) 是調整時的階段性熱點話題,而應成為(wei) 長期和係統的研究課題,從(cong) 而為(wei) 目錄修訂提供重要理論支持。最後,建立政府主導、多元協同的修訂機製。修訂目錄文本和配套製度,完善目錄內(nei) 容與(yu) 結構,需要理論與(yu) 實踐相互碰撞。這要求政府與(yu) 不同主體(ti) 間構建相互認同、相互依存又相互影響的平等協商機製,給予行業(ye) 產(chan) 業(ye) 等市場主體(ti) 和專(zhuan) 家學者更多的參與(yu) 機會(hui) ,為(wei) 目錄及配套製度未來改進奠定基礎。
總之,新發布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遵循了學科自身發展和人才培養(yang) 規律,更好地響應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進產(chan) 業(ye) 變革以及新時代國家治理需求,在構建中國特色的研究生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體(ti) 係方麵邁出了重要步伐。期待新目錄實施中進一步明晰功能定位、優(you) 化實施策略、強化目錄製度自我完善,在構建更加開放、更加靈活、更加高效、更加科學合理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和治理體(ti) 係方麵取得新進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