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大中小學國防教育一體化建設
【專(zhuan) 家視角】
作者:李明(信陽師範學院當代馬克思主義(yi) 研究所研究員)
《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要著眼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采取紮實有力措施,不斷提高青少年國防素養(yang) 。”加強青少年國防教育,必須統籌推進大中小學國防教育一體(ti) 化建設,將國防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環節,建立起完備的學校國防教育體(ti) 係,培養(yang) 廣大青少年崇文尚武的精神風貌、堅強勇毅的意誌品質、強健陽光的體(ti) 魄性格、昂揚向上的陽剛正氣、團結協作的集體(ti) 意識,增強青少年關(guan) 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擔負起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保衛者、傳(chuan) 承者的神聖使命。
培養(yang) 目標有序銜接
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ei) 容。《意見》強調,“要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特點,研究製定加強青少年國防教育的措施辦法。”學校國防教育讓青少年學什麽(me) 、能學到什麽(me) 、學得怎麽(me) 樣,與(yu) 教育培養(yang) 體(ti) 係密切相關(guan) 。加強學校國防教育,重在準確把握國防教育在國民教育諸學段的發展規律和本質要求,按照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特點和成長發展規律有序銜接培養(yang) 目標,將不同階段的培養(yang) 目標具體(ti) 化,將不同學齡的課程內(nei) 容實操化。從(cong) 具體(ti) 實現形式看,高等教育階段學校應當把國防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使學生掌握紮實的國防理論、知識和技能;高中階段學校應當把學生軍(jun) 事技能和軍(jun) 事基本知識相關(guan) 內(nei) 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與(yu) 施訓,並在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活動,增強學生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和革命英雄主義(yi) 教育,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國防常識和技能;義(yi) 務教育階段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基本的國防教育,將課堂教學與(yu) 課外活動相結合,積極開展少年軍(jun) 校、軍(jun) 事夏(冬)令營等國防教育實踐活動,培養(yang) 學生的愛國主義(yi) 精神和國防觀念,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國防常識和技能。
教材建設統籌推進
教材是傳(chuan) 播知識的主要載體(ti) ,是規範教學、育人育才最主要的遵循,建設什麽(me) 樣的教材體(ti) 係,傳(chuan) 授什麽(me) 樣的教學內(nei) 容、倡導什麽(me) 樣的價(jia) 值觀念,體(ti) 現國家意誌,是國家事權。《意見》指出,“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學科建設,完善學科課程體(ti) 係,開展理論研究和教材編寫(xie) ”。實質上,青少年國防教育的本質是“思想”的輸送,而內(nei) 容是思想的載體(ti) 。統籌推進教材建設,就要從(cong) 學生認知規律出發,以學生成長成才為(wei) 目標,積極推動大中小學國防教育教材編寫(xie) 工作,編寫(xie) 出版麵向大中小學各學段、內(nei) 容有機銜接的教材,構建立體(ti) 化教材體(ti) 係,深入開展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特別是習(xi) 近平強軍(jun) 思想教育,不斷強化國防理論、國防知識、國防曆史、國防法規、國防形勢與(yu) 任務、國防技能教育,著重進行國防法、國防教育法、國防動員法、兵役法、軍(jun) 事設施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普法宣傳(chuan) 教育,培養(yang) 國防素養(yang) ,增強國防觀念,築牢青少年愛國強軍(jun) 的思想根基。同時,鼓勵各地根據教育教學實際,適時組織編寫(xie) 具有地方特色的大中小學國防教育教學用書(shu) 、分級課程和輔導讀物,開展案例征集推廣,充分發揮好教材、輔導讀物、教學案例在大中小學國防教育一體(ti) 化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
教學體(ti) 係前後貫通
人的成長和發展是連貫性與(yu) 階段性的統一。連貫性是前後相繼的過程,體(ti) 現出整體(ti) 規劃、係統推進、協調一致;階段性是時限區間的表達,體(ti) 現出時間固定、任務清晰、目標明確。統籌推進大中小學國防教育一體(ti) 化建設,需要在教學體(ti) 係前後貫通上做文章。教學體(ti) 係前後貫通,就要充分考慮大中小學不同學段目標重點、實施方式、運行機製和特點規律,以大中小學各學段的學習(xi) 為(wei) 經,以大中小學國防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設置和教材體(ti) 係等要素為(wei) 緯,明確大中小學各學段教學的目標和重點,設置相關(guan) 的教學單元和專(zhuan) 題,形成全麵覆蓋、類型豐(feng) 富、層層遞進、相互支撐的教學體(ti) 係。同時,要樹立“互聯網+”和“國防教育+”的理念,針對大中小學不同學段的學生接受能力,最大限度發揮信息技術的正效應,運用圖像、音頻、視頻等信息技術,利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建設沉浸式全景影像、曆史場景複原、情景體(ti) 驗場景,創設線上線下交織的跨界場景,讓青少年學生通過人機互動、紅外線體(ti) 感交互、多屏互動、“3D+5G+VR”技術“移情入境”穿越到現場,以沉浸式體(ti) 驗打造可親(qin) 身參與(yu) 、可深度了解、可普及知識的教育教學新模式。
教師隊伍一體(ti) 培養(yang)
學校國防教育是貫徹落實黨(dang) 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nei) 容。加強學校國防教育,關(guan) 鍵在教師,教師的配備數量、國防素養(yang) 、知識技能、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著學校國防教育的效果。《意見》指出,“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探索建立軍(jun) 人、退役軍(jun) 人擔任青少年國防教育輔導員製度”。無論是高等教育階段學校,還是高中階段學校,抑或是義(yi) 務教育階段學校,師資隊伍都是基礎和支撐。隻有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充實教師隊伍,打造一體(ti) 化培養(yang) 體(ti) 係,才能夯實學校國防教育的基礎。教師隊伍一體(ti) 培養(yang) ,就要把國防教育專(zhuan) 職軍(jun) 事教師隊伍建設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總體(ti) 規劃,根據學校國防教育工作需要,分梯次配備相應數量的國防教育輔導員,並逐步配齊軍(jun) 事課教學專(zhuan) 職教師,將國防教育軍(jun) 事理論課納入教學管理,合理解決(jue) 專(zhuan) 職軍(jun) 事教師的專(zhuan) 業(ye) 技術職務評聘問題,以保證教師的相對穩定性。鼓勵和支持不同階段的學校根據有關(guan) 規定,聘請當地軍(jun) 事機關(guan) 、軍(jun) 隊院校的現役官兵或具備條件的預備役人員擔任兼職軍(jun) 事教師,借助老紅軍(jun) 、老革命、老幹部等寶貴資源,建立健全國防教育師資庫,為(wei) 學校國防教育提供力量支撐。同時,分批分類常態化開辦大中小學國防教育專(zhuan) 兼職師資隊伍培訓班、研討班、輪訓班,采取短期培訓、專(zhuan) 題培訓、邊教邊學集訓等方式,逐步提高專(zhuan) 兼職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著力打造一支懂國防、愛軍(jun) 事、善教學、會(hui) 管理的大中小學國防教育專(zhuan) 兼職師資隊伍。
實踐鍛煉貫穿結合
國防教育蘊含著軍(jun) 事文化的獨特魅力、軍(jun) 事課程的獨特內(nei) 容、軍(jun) 事訓練的獨特實踐,在提升青少年政治覺悟、道德素養(yang) 和意誌品質等方麵具有獨特優(you) 勢,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國防教育既要重視理論傳(chuan) 授,也要注重實踐鍛煉,讓青少年學生的愛國情、強國誌、報國行通過親(qin) 眼看見、親(qin) 身體(ti) 會(hui) 體(ti) 現出來。實踐鍛煉貫穿結合,就要針對不同學齡的學生需求,分層次、分批次組織學生到部隊體(ti) 驗軍(jun) 營生活,通過觀摩訓練演練、參觀武器裝備、與(yu) 官兵座談交流等形式,引導青少年厚植家國情懷。積極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國防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組織軍(jun) 事知識講座、辦國防教育板報牆報、讀紅色經典圖書(shu) 、傳(chuan) 唱軍(jun) 旅歌曲或愛國主義(yi) 歌曲、看軍(jun) 事題材電影等,使青少年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充分發揮紀念館、革命曆史遺址、重要曆史人物故居、烈士陵園等紀念設施和圖書(shu) 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以及少年軍(jun) 校、軍(jun) 事主題公園等陣地作用,結合各自功能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大中小學開展國防教育和革命傳(chuan) 統教育,使青少年學生由“用手用腳的具體(ti) 行動”轉化為(wei) “入腦入心的係統認識”,切實提升青少年國防教育質效。同時,加強青少年學生軍(jun) 事訓練,采取基地化輪訓、錯峰施訓的方式,普遍開展大中學生軍(jun) 事訓練,大學生安排21天,高中生14天,有條件的學校開展初中生7天軍(jun) 訓,讓青少年學生感受令行禁止的嚴(yan) 明紀律,培養(yang) 雷厲風行的頑強作風,曆練不畏艱難的吃苦精神,著力增強青少年學生愛國愛黨(dang) 愛軍(jun) 愛社會(hui) 主義(yi) 的深厚情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崇軍(jun) 尚武的思想觀念、強國強軍(jun) 的責任擔當,努力成為(wei)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