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曲流淌的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稚嫩的童聲朗誦《二十四節氣歌》,鼓聲漸起,氣勢磅礴。接著,交響樂(le) 奏響,大屏幕上,火紅的剪紙動畫映襯出喜慶的氛圍……一曲《立春》將萬(wan) 物萌動的勃勃生機演繹得淋漓盡致,也在中西合璧中拉開了《萬(wan) 物生長》二十四節氣交響套曲音樂(le) 會(hui) 的大幕。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智慧結晶,於(yu) 2016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時光流轉,古老文化如何融入當代生活,彰顯時代新義(yi) ?近日,作為(wei) 中國廣播藝術團第三屆藝術季的重點演出項目,這場由中國廣播藝術團原創出品、中國電影樂(le) 團擔綱演奏的音樂(le) 會(hui) 奏出了獨特的答案。
從(cong) 《夏至——逍遙遊》裏竹笛、薩克斯、嗩呐的“爭(zheng) 奇鬥豔”,到《白露——憶蒹葭》裏和著交響樂(le) 的動情吟唱,再到《寒露——辭青秋》中簫聲、琵琶聲和翩然舞姿的交相輝映,舞台上,以交響樂(le) 為(wei) 基礎,民樂(le) 、流行音樂(le) 、舞蹈、詩歌等眾(zhong) 多藝術元素詩意碰撞,用中西合璧、剛柔並濟的方式演繹歲時節令之美。同時,燈光變換,大屏幕上,山林、荷塘、秋葉等節氣畫卷徐徐展開,帶領觀眾(zhong) 沉浸式感受音畫融合的自然樂(le) 章。
“在創作中我發現二十四節氣的內(nei) 涵實在太豐(feng) 富了,我一直在尋找好的切入點,把抽象的東(dong) 西呈現得更加深入淺出。”音樂(le) 會(hui) 作曲、中國廣播藝術團青年作曲家楊青說。春意、夏情、秋夢、冬蘊,4個(ge) 樂(le) 章風格迥異,將節氣的更替化為(wei) 對音樂(le) 的想象,現場聆聽,仿佛身臨(lin) 其境。穀雨,聽到的是靜謐的雨中森林,風鈴、鳥哨、雨棍模擬鳥鳴和雨聲;小暑,表現的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清麗(li) 的古箏奏出荷花的風雅和搖曳;冬至,又能感受到熱氣騰騰的餃子宴,民族樂(le) 器三弦彈出地道的民俗味道……自然時序為(wei) 曲,民俗風情當歌,講述了對節氣文化的深厚感情,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
據了解,今年4月,《萬(wan) 物生長》二十四節氣交響套曲音樂(le) 會(hui) 係列宣傳(chuan) 片發布,並在海外平台推出。與(yu) 世界共賞“中國風”,也是音樂(le) 會(hui) 的初衷之一。“我們(men) 一直想用全新的藝術表達把節氣文化展現在當代舞台上,曆時5年的創作,經過多次采風、研討,最終形成了這個(ge) 多元、跨界、融合的作品。希望用世界通用的音樂(le) 語言去傳(chuan) 播中國特色的節氣文化,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音樂(le) 會(hui) 總策劃、中國廣播藝術團團長劉學俊表示。(管璿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