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江蘇南通江畔“鏽帶”變“秀帶”
原標題:江畔“鏽帶”變“秀帶”
傍晚時分,行走在江蘇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的觀江棧道上,道旁蘆葦隨風搖曳,調皮的江豚逐浪而出。狼山、軍(jun) 山、劍山、黃泥山、馬鞍山“五山”在此臨(lin) 長江而立,為(wei) 遊人奉上“山畔嬉江水、江上攬五山”的一派盛景。
很難想象,這片有山有水的長江岸線腹地,曾經卻是“江風一吹、黃塵漫天”的模樣。作為(wei) 曾經全國最大的進口硫磺集散地之一,過去的五山片區“化工圍江”問題突出,港口產(chan) 業(ye) 效能低、汙染大,江畔更是髒亂(luan) 差。“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qin) 水”是南通人當時的切身感受。
2016年底,南通以生態修複保護倒逼產(chan) 業(ye) 升級和城市轉型,以南通港的整體(ti) 搬遷為(wei) 突破口,引導沿江數百家散亂(luan) 汙企業(ye) 有序退出,拆遷河道周邊各類違建6.5萬(wan) 平方米,清理沿線港口貨運功能地帶和修複岸線12公裏,騰出濱江空間造綠地、建公園,讓“工業(ye) 鏽帶”蝶變為(wei) “生態秀帶”。
原來住在江邊水泥廠旁的市民吳湛,前年搬進了新家。依然臨(lin) 江而居,但已是今非昔比。從(cong) 不敢開窗曬被,到站在家裏就能看到綠意盎然的五山風光,吳湛一家真切體(ti) 會(hui) 到沿江生態環境的滄桑巨變。
良好生態帶來的幸福體(ti) 驗來之不易、千金難買(mai) 。現在,吳湛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就帶著自製圖板,到濱江步道上進行長江大保護誌願宣講,呼籲大家共同守護這片山水交映的美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