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專題深思)

發布時間:2022-09-29 15:55:00來源: 光明網

  文化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專(zhuan) 題深思)

  郭曉慶

  一個(ge) 民族的複興(xing) 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這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對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所具有的重大意義(yi)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源自於(yu) 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曆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熔鑄於(yu) 黨(dang) 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植根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文化自信是對包括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在內(nei) 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這一有機整體(ti) 的自信,反映的是中國人民對在黨(dang) 領導下創造的偉(wei) 大成就特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成就的積極評價(jia) 和由衷自豪。

  在長期曆史發展進程中,文化成為(wei) 一個(ge) 民族的基因,塑造著這個(ge) 民族的精神氣質,涵育著人們(men) 的精神世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chuan) 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文化影響著人們(men) 的思維方式、行為(wei) 方式、生活方式,關(guan) 係國家和社會(hui) 發展的方方麵麵。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離不開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chuan) 承。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ti) 係,是在我國曆史傳(chuan) 承、文化傳(chuan) 統、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nei) 生性演化的結果。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強大的韌性和頑強的生命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幾千年的曆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cong) 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men) 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er) 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wei) 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zheng) 中,14億(yi) 多中國人民風雨同舟、守望相助,顯示出高度的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友愛情懷,鑄就了團結一心、眾(zhong) 誌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充分彰顯了文化的力量。

  文化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guan) 國運興(xing) 衰、事關(guan) 文化安全、事關(guan) 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隻有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有堅守的定力、奮發的勇氣、創新的活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hui) 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wei) 新時代開創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新局麵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作為(wei) 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科學引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形成廣泛的價(jia) 值共識、堅定的文化自信。在新征程上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堅持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賡續中華文脈,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不斷強固中華民族披荊斬棘、意氣風發邁向未來的精神支撐。

  (作者單位:遼寧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遼寧大學理論研究基地)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