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每周一村”中醫藥服務暖民心
“太好了,這大老遠的,專(zhuan) 家把服務送家門口來了。”“對對對,就是這裏疼......”9月25日上午,在東(dong) 至縣大渡口鎮麻石村衛生室,由縣總醫院中醫院院區開展的“每周一村”義(yi) 診活動,吸引了200餘(yu) 名村民前來就診。
“這是典型的筋膜炎,針灸主要以阿是穴為(wei) 主......”治療區,康複科醫師胡景奇一邊麻利地為(wei) 65歲的陳滿英施針,一邊向鄉(xiang) 衛生院醫生和村醫解說要點。
在農(nong) 村,頸肩腰腿痛最為(wei) 常見,針灸、推拿、拔罐、小針刀等中醫適宜技術不僅(jin) 可以有效治療,還具有“簡、便、效、廉”的優(you) 勢。但一直以來,基層中醫藥服務存在著人才缺失、能力薄弱等短板。今年6月,該縣以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縣為(wei) 載體(ti) ,在池州市率先開展“每周一村”中醫藥健康服務義(yi) 診行動。
“活動以專(zhuan) 家義(yi) 診、健康宣教、專(zhuan) 項培訓等形式,大力推廣應用中醫適宜技術。著重通過現場教學‘傳(chuan) 幫帶’,鞏固提升基層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讓患者在基層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療。”該縣總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薑魯峰介紹,目前活動已經惠及14個(ge) 村3600餘(yu) 名群眾(zhong) ,“兩(liang) 年內(nei) ,將實現‘每周一村’行動全縣234個(ge) 村全覆蓋。”
在洋湖鎮衛生院住院部,65歲的趙世英前段時間突發腦梗塞導致他口角歪斜,“每周一村”活動中,專(zhuan) 家建議他在衛生院中醫館進行康複治療。“沒想到,鄉(xiang) 鎮衛生院技術也這麽(me) 好了,你看,才兩(liang) 個(ge) 多療程,現在都不怎麽(me) 歪了,麻木也好多了。”趙世英開心地說道。
“‘每周一村’行動不僅(jin) 讓群眾(zhong) 在家門口享受到中醫專(zhuan) 家的診療,為(wei) 我們(men) 現場‘充電’,還營造了基層群眾(zhong) 信中醫、看中醫的良好氛圍。”洋湖鎮衛生院院長郝銀貴說。
近年來,東(dong) 至縣始終把推進中醫藥傳(chuan) 承發展作為(wei) 一項惠民、利民工程來抓,出台《東(dong) 至縣促進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具體(ti) 舉(ju) 措任務清單》。連續兩(liang) 年組織全縣381名村醫參加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與(yu) 安徽中醫藥大學合作,選拔43名非中醫類別的醫師參加為(wei) 期兩(liang) 年的西學中培訓等,不斷強化人才培育。
據悉,東(dong) 至縣現有二級中醫醫院1所、中醫診所和衛生所16個(ge) ,縣域15個(ge) 鄉(xiang) 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可開展6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8個(ge) 社區衛生服務站及234個(ge) 村衛生室能提供4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全縣中醫執業(ye) (助理)醫師236人,其中國家基層名中醫1名,安徽省名中醫3名。
“我們(men) 正在積極推進互聯網+智慧中醫藥服務一體(ti) 化建設。基層醫療機構可以通過總醫院共享智慧中藥房平台發起會(hui) 診、開具處方,再由總醫院煎配中心通過物流,把中藥飲片或煎好的湯劑送到老百姓手中,滿足群眾(zhong) 對中醫藥服務多層次、現代化的需求。”薑魯峰說。(丁滿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