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評劇《胡風漢月》經典唱腔精研班匯報演出在京上演

發布時間:2022-09-30 15:15:00來源: 光明網

  9月23日至24日,評劇《胡風漢月》經典唱腔精研班匯報演出在北京9劇場·北京朝陽區文化館如期舉(ju) 行。本次活動由北京市朝陽區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朝陽區宣傳(chuan) 文化中心主辦,北京劉秀榮評劇團承辦,北京朝陽區宣傳(chuan) 文化中心杜洋、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穀文月、原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馬明群等到場觀看。同時,文化部原副部長高占祥為(wei) 活動題字,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張德福先生、首屆梅花獎獲得者穀文月、二度梅得主崔連潤、梅花獎得主李鼎、著名作曲家黃兆龍、評劇花臉名家孫路陽、新派傳(chuan) 人與(yu) 梅花獎得主羅慧琴、新派傳(chuan) 人與(yu) 梅花獎得主王向陽、優(you) 秀青年評劇演員張超群、北京淩空評劇團等以視頻方式送上祝福。

  評劇《胡風漢月》於(yu) 2000年首演,是“文華”獎“五個(ge) 一工程”獎劇目。本次精研版《胡風漢月》融入時代特征,拓寬了傳(chuan) 統戲曲舞台表現形式。通過設定“看戲人”這一角色,讓看戲人和劇中角色乳娘不斷跳進跳出,推動情節發展。在舞台表現方麵,通過聲、光、電的運用,劃分了舞台上的表演空間,打破了現代看戲人與(yu) 劇中人的時空界限,實現在舞台上的隔空對話。該版本保留了原劇的絕大部分精彩唱段,故事情節清晰明了、去繁就簡、守正創新,努力實現讓老觀眾(zhong) 過癮、讓新觀眾(zhong) 看懂的目標。

  演出結束後,導演趙雅博向觀眾(zhong) 介紹了演員、主創團隊,並特別設置致敬環節,向評劇《胡風漢月》原版主創人員如編劇薑朝皋、唱腔設計樊繼忠、導演張秀元等藝術家致敬。宣傳(chuan) 總監張金鬆代表主創團隊致辭,他首先感謝了來自全國的評劇名家為(wei) 此次匯報演出錄製的祝福視頻,感謝主創團隊和所有演職人員的辛勤付出,並表示“希望學員和觀眾(zhong) 把‘今別離’等經典唱腔唱成像‘報花名’‘小橋送線’一樣流行。”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原版蔡文姬扮演者劉秀榮等人也進行了發言。除此之外,張金鬆還在現場展示了文化部原副部長高占祥特為(wei) 本次活動的題字,由劉秀榮當場宣讀。

  活動結束後,北京朝陽區宣傳(chuan) 文化中心杜洋與(yu) 主創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高度認可此次匯報演出。她提道,“感謝文旅部與(yu) 北京市朝陽區文化和旅遊局對非遺項目的支持,今後我們(men) 會(hui) 繼續做好非遺傳(chuan) 承工作。”鬆說評劇作為(wei) 本次活動的媒體(ti) 支持單位,通過公眾(zhong) 號、視頻號等對精研班進行了全方位、立體(ti) 式宣傳(chuan) ,不斷擴大精研班的活動影響力,營造出了良好的藝術氛圍。

  近年來,隨著國家一係列振興(xing) 傳(chuan) 統文化政策的出台,評劇藝術乘上了文化盛世的東(dong) 風,出作品、出人才、多排戲、排好戲。評劇《胡風漢月》經典唱腔精研班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自開班以來,通過線上理論課程與(yu) 線下麵授課程相結合的形式,張誌欣、張金鬆、劉秀榮等名家分別從(cong) 理論與(yu) 實踐兩(liang) 方麵入手進行教學,讓學員們(men) 能夠全麵、充分地學習(xi) ,不斷迎接挑戰,力爭(zheng) 做到最好。

  此次精研班讓評劇《胡風漢月》再次迸發出新的生機與(yu) 活力,未來,也必將繼續在評劇舞台上熠熠生輝。(李耐)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