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探索紅色經典的創新表達(新語·讓好聲音成為最強音)

發布時間:2022-09-30 15:03:00來源: 光明網

  探索紅色經典的創新表達(新語·讓好聲音成為(wei) 最強音)

  王 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

  當我走上今年新落成的中央歌劇院的舞台,參加原創音樂(le) 劇《江姐》的首演時,看著台下一張張年輕而有活力的臉龐,我的內(nei) 心感慨萬(wan) 千。歌劇《江姐》是原空軍(jun) 政治部文工團根據小說《紅岩》改編而成的一部紅色劇目,自1964年公演以來,作為(wei) 民族歌劇經典的《江姐》塑造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留下了《紅梅讚》《繡紅旗》等經典唱段,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此次以音樂(le) 劇的形式將《江姐》搬上舞台,是探索紅色經典創新表達的一次嚐試。

  “曆嚴(yan) 寒紅梅不敗,經烈火紅岩永生”。經典如何常演常新?這離不開傳(chuan) 承與(yu) 創新。我過去15年來演了超過100場歌劇《江姐》,江姐有勇有謀、有情有義(yi) ,對革命對信仰無比堅定,對敵人對叛徒冷若冰霜,對愛人對孩子滿腔柔情,她身上強烈的革命英雄主義(yi) 、革命浪漫主義(yi) 有穿越時空的永恒價(jia) 值,永遠給人以啟迪和鼓舞,值得每個(ge) 時代的年輕人認識和了解。這是紅色經典傳(chuan) 承的堅實基礎。

  時代在發展,觀眾(zhong) 的審美需求也在改變。音樂(le) 劇《江姐》創作的初衷,就是讓年輕人更好地了解紅岩精神、讀懂紅岩精神。音樂(le) 劇的特點是年輕化、時代感。此次音樂(le) 劇從(cong) 劇本到音樂(le) 、舞台美學、表演等,都遵循創作規律進行了大膽創新。

  音樂(le) 創作方麵,采用流行音樂(le) 的寫(xie) 法,融入搖滾、民歌等元素,音樂(le) 風格多樣、色彩斑斕。在現場樂(le) 隊演奏下,20首緊貼劇情的唱段時而激越、時而溫情,《同根生》《起來》《紅梅花》等歌曲旋律悠揚,打動人心。

  舞台美學方麵,三層的可升降舞台空間富於(yu) 變幻,燈光和多媒體(ti) 背景畫麵的運用,在劇場營造出沉浸式體(ti) 驗。表演上,大量舞蹈段落的運用極具抒情色彩,尤其是反複6次出現的紅衣舞者,是獨具匠心的詩意語匯,表達著希望、美好和信仰。

  音樂(le) 劇《江姐》由北京電影學院師生參與(yu) 創作,我們(men) 多次到重慶實地采風,挖掘江姐真實的故事。音樂(le) 劇在北京電影學院試演期間,得到了學生們(men) 的熱情響應,有學生留言“深受震撼”“要在現代語境下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承紅色血脈”。

  探索紅色經典的創新表達,是時代賦予文藝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我們(men) 要守正創新,努力創作更多集思想深度、審美高度於(yu) 一體(ti) 的文藝作品,致敬經典,致敬時代。

  (作者為(wei) 北京電影學院教師)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