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將廣場舞納入評獎範圍
光明網訊(記者 王一涵) 9月29日,在文化和旅遊部召開2022年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上,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鍾華介紹了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群眾(zhong) 文化活動及群星獎有關(guan) 情況。在答記者問環節,鍾華表示,“廣場舞”是本屆群星獎首次納入的門類之一,是藝術節活動的一大亮點。
為(wei) 順應群眾(zhong) 文化活動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今年修訂了《群星獎評獎辦法》,將深受群眾(zhong) 喜愛的廣場舞、群眾(zhong) 合唱納入了評獎範圍。鍾華表示,本屆群星獎廣場舞決(jue) 賽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比賽與(yu) 展演相結合、惠民活動與(yu) 互動交流相結合方式在寧夏銀川舉(ju) 辦,來自全國的33支廣場舞隊伍入圍決(jue) 賽。
從(cong) 參賽作品來看,本屆群星獎廣場舞形式豐(feng) 富、風格多變、簡單易學、熱情奔放。比如,寧夏報送的《塞上兒(er) 女心向黨(dang) 》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黃羊錢鞭”為(wei) 主要道具,吸收寧夏民間歌舞元素,用輕快爽朗的旋律、質樸火熱的表演,彰顯新時代塞上兒(er) 女樂(le) 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內(nei) 蒙古報送的《森林中的考考樂(le) 》以鄂溫克族舞蹈最具特色的“跟靠步”為(wei) 主要動作進行創作,表達鄂溫克人對山林的眷戀與(yu) 感恩之情;山西報送的《人說山西好風光》以山西民歌為(wei) 背景音樂(le) ,悠揚的曲調中融入山西民間舞蹈動作,描繪出山西好風光的絢爛畫卷。
從(cong) 參賽選手來看,演員構成涵蓋麵廣、各具特色。上海報送的《弄堂煙霞》帶著濃濃的海派風格,是一支平均年齡58歲的“阿姨舞團”;雲(yun) 南報送的《馬纓花》融合彝族山歌、彝族煙盒舞元素,爺孫共舞、三代同台;山東(dong) 報送的《大河之聲》隊伍成員來自各行各業(ye) ,涵蓋農(nong) 民、快遞小哥、建築工人、司機、電商老板等。本屆群星獎參賽選手年紀最小的17歲、最大的70歲,參賽隊伍通過精心打磨的作品和飽滿的熱情,彰顯廣場舞的時代新氣象。
鍾華還表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群星獎的引領示範作用,持續開展“舞出中國紅”全國廣場舞示範展示活動,並聯合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開展廣場舞作品征集展示、雲(yun) 上課堂等係列活動,推動優(you) 秀廣場舞作品深度惠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