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博有史以來最大特展開展 展現“和合”中國之美
【解說】10月8日,作為(wei) 遼寧省博物館史上規模最大的特展,“和合中國”展覽正式開展。旨在通過古意盎然、彬蔚稱盛的文物之美,解讀“和合”文化所蘊涵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hui) 觀、道德觀,展現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和合”精神、文明價(jia) 值,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賡續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在“和合”文化傳(chuan) 承與(yu) 涵養(yang) 中增強文化自信。其中多件國寶級文物的共同展出令人大飽眼福。
【解說】此次展覽共分四個(ge) 部分,分別是“天人合一”、“人心和善”、“和而不同”、“協和萬(wan) 邦”。從(cong) 四個(ge) 角度詮釋了中國自古以來的“和合”精神。因此,展覽並非單純的堆砌國寶文物,而是策展人精挑細選,充分掌握文物的內(nei) 涵之後分門別類的呈現在觀眾(zhong) 眼前。其中《北宋宋徽宗草書(shu) 千字文卷》,這件千古名卷就展示了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對於(yu) 青少年“和合”文化的培養(yang) 。
【同期】遼寧省博物館黨(dang) 委書(shu) 記 劉寧
這次我們(men) 選這個(ge) 千字文,除了它的藝術價(jia) 值之外,然後它的內(nei) 容,特別是天玄地黃,我們(men) 從(cong) 認知世界,最開始,因為(wei) 小朋友從(cong) 朗誦它,背誦它的時候,就在他(小朋友)的印象裏、在他的腦海裏,深深紮根下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對世界的認識,對宇宙的認識,對社會(hui) ,對自身的價(jia) 值的認識。
【解說】展覽中,除了《北宋宋徽宗草書(shu) 千字文卷》這樣硬核的文化長卷外,如被稱為(wei) “絲(si) 綢路上的幹飯人”的“胡人吃餅騎駝俑”,以及有“雄鷹”傍身的“赭地聯珠鷹紋錦片”的聯袂展出就共示了中國的“協和萬(wan) 邦”。
【同期】遼寧省博物館學術研究部文博館員 馬卉
旁邊的這一件叫做“赭地聯珠鷹紋錦片”,這個(ge) 就是這次展覽當中能夠反映出來絲(si) 綢之路的互通、互鑒這樣的主題的,我們(men) 看到的這個(ge) 鷹這個(ge) 形象,是西域的這個(ge) 鷹的形象。那上麵的連珠紋是在我們(men) 中國古代,就在陶器上麵就有發現。比如說在這個(ge) 馬家窯的馬廠類型陶器就有當中就有這種連珠紋,但是隨著絲(si) 綢之路開通以及交流,將連珠紋應用在了絲(si) 織品之上,也形成了一種風格,所以在這個(ge) 隋唐時期特別的盛行。因此我們(men) 現在能夠在新疆地區以及青海地區,看到有這樣的連珠紋就比較常見。
【解說】據悉,此次展覽由國家文物局與(yu) 中共遼寧省委宣傳(chuan) 部共同主辦;展期三個(ge) 月。
(記者 禹瑞齋 沈陽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