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非凡的變革 巨大的跨越——從“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看新時代經濟建設

發布時間:2022-10-09 11:19: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題:非凡的變革 巨大的跨越——從(cong) “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看新時代經濟建設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戴小河、王琳琳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把握大勢,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在黨(dang) 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全景式、多角度展現了這十年我國經濟建設的巨大變化與(yu) 嶄新麵貌。

  我國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取得新成就

  在中央綜合展區經濟建設主題區,一艘中國經濟“奇跡”號巨輪模型展示了這十年的發展成就: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53.9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114.4萬(wan) 億(yi) 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1.65萬(wan) 元增長到3.51萬(wan) 元;貨物進出口總額從(cong) 24.4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39.1萬(wan) 億(yi) 元;製造業(ye) 增加值從(cong) 16.98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31.4萬(wan) 億(yi) 元……

  在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堅持新發展理念,中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之路。

  一張柱狀圖展示了2012年至2021年財政收入情況,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cong) 11.73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5萬(wan) 億(yi) 元。十年來,我國財政政策效能提升,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銀行工作人員到貸款企業(ye) 上門服務、稅務部門工作人員輔導企業(ye) 員工辦理減稅降費業(ye) 務,展覽中講述的一個(ge) 個(ge) 百姓身邊事,讓經濟發展的強勁脈動變得更加可知、可感。

  持續推進減稅降費,2012年以來新增減稅降費金額超過8.8萬(wan) 億(yi) 元,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ye) 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金融支持實體(ti) 經濟力度增強。截至今年4月末,全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38.8萬(wan) 億(yi) 元,是2012年末的3.35倍。

  黑龍江展區築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單元引人注目,北大荒農(nong) 墾集團大豆收儲(chu) 的豐(feng) 收場景喜人。

  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各項政策協同發力,糧食、能源等重要物資保供穩價(jia) 有力有效,我國經濟基本盤進一步穩固。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糧食產(chan) 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近十年來,我國以年均約2.9%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撐了6.2%的國民經濟增長;發電裝機超過24億(yi) 千瓦,人均電力裝機由2014年的1千瓦增長至1.7千瓦。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麵落實“六保”任務,製定一係列紓困惠企政策,出台多項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促進投資消費、穩定外貿外資、穩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等措施。

  億(yi) 戶市場主體(ti) 是穩經濟的底氣所在。全國市場主體(ti) 突破1.6億(yi) 戶,帶動就業(ye) 近3億(yi) 人,2013年以來新增的涉稅市場主體(ti) 去年納稅達到4.76萬(wan) 億(yi) 元,這有力印證了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2022年上半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2.5%,二季度經濟實現正增長,6月份開始主要經濟指標全麵回升……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我國成為(wei) 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ge) 恢複增長的主要經濟體(ti) 。

  經濟發展內(nei) 生動力和活力不斷增強

  河鋼集團智能無人化料場裏看不到一名工人,取料機正在進行取料作業(ye) ;杭鋼雲(yun) 計算數據中心成為(wei) 鋼鐵基地轉型的重大落地項目;山東(dong) 省兗(yan) 州礦業(ye) 集團北宿煤礦轉型為(wei) 兗(yan) 煤藍天潔淨能源有限公司……一幅幅照片記錄了各地去產(chan) 能、調結構的火熱實踐。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創新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是經濟能夠爬坡過坎的關(guan) 鍵。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要求,供給體(ti) 係質量不斷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明顯增強,實現更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

  一汽解放重型卡車在吉林省長春市總裝下線,再次見證了一汽解放加快產(chan) 品迭代和技術更新,國有企業(ye) 充分發揮“頂梁柱”作用,持續做強做優(you) 做大;江蘇恒力化纖智能車間裏機器人自動作業(ye) 的場景,折射出民營經濟成為(wei) 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ti) 。

  這十年,國資國企改革完成頂層設計,國有經濟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持續推進,非公有製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you) 化,民營企業(ye) 數量從(cong) 1085萬(wan) 戶增長到4457萬(wan) 戶。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我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新的變化,10年來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cong) 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

  神舟載人飛船返回艙、芯片模塊、智能工業(ye) 六軸機器人、5G技術應用、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演示……一個(ge) 個(ge) 科技感十足的實物、模型,體(ti) 現了創新驅動帶來的巨大動能。

  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ti) 功能區戰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有機銜接起來,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走進河北展區,圖片中雄安新區容東(dong) 片區塔吊林立,一棟棟建築拔地而起,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座承載著“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未來之城,正日新月異拔節生長。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先行示範區、海南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上海浦東(dong) 打造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各項重點任務紮實推進,成功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先行示範作用進一步彰顯。

  產(chan) 業(ye) 邁向中高端,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新動能。我國製造業(ye) 增加值規模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優(you) 化,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不斷壯大。

  一張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分布概覽圖格外醒目:截至2021年底,已培育4萬(wan) 多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4762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其中超六成屬於(yu) 工業(ye) 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行業(ye) 十年以上,超八成進入了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鏈,超九成成為(wei) 國內(nei) 外知名大企業(ye) 配套專(zhuan) 家。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光明前景

  重慶展區動態展示了一家人圍坐吃火鍋的溫馨場景,城市的“煙火氣”折射出內(nei) 需潛力正不斷釋放;山東(dong) 展區的麵膜、鮮花餅、牙膏、酒、咖啡等依托牡丹資源開發的產(chan) 品,反映了消費供給品質不斷提高,個(ge) 性化、多樣化消費成為(wei) 主流。

  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與(yu) 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

  我國已經形成100多萬(wan) 億(yi) 元經濟總量、14億(yi) 多人口、4億(yi) 左右中等收入群體(ti) 的強大內(nei) 需市場。基於(yu) 國內(nei) 大市場形成的強大生產(chan) 能力,能夠促進全球要素資源整合創新,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最大化發揮。

  在貴州展區,看似簡單的一把木吉他,背後卻凝聚著千萬(wan) 個(ge) 家庭的致富夢。作為(wei) 全國乃至全球最為(wei) 集中的吉他生產(chan) 基地,貴州省正安縣每年有600多萬(wan) 把吉他銷往世界各地。

  上海展區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影像,是新時代中國不斷擴大開放的生動縮影。一個(ge) 月後,全球首個(ge) 以進口為(wei) 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hui) 將再次在上海舉(ju) 行,這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要舉(ju) 措。

  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nei) 大循環效率和水平,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一張攝於(yu) 成都國際鐵路港的圖片,展示了中歐班列作為(wei) 陸路運輸的“鋼鐵駝隊”。截至今年5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55493列,運送貨物480萬(wan) 標箱。我國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約11.8萬(wan) 億(yi) 美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過1400億(yi) 美元。

  以全景視頻立體(ti) 展示的山東(dong) 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凸顯了港口聯通國內(nei) 國際市場的重要功能。目前我國已與(yu) 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主要港口建立了海運航線聯係。規模巨大、內(nei) 暢外聯的水運體(ti) 係,有力保障了我國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和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

  這十年,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廣東(dong) 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公共服務中心實行“守信快批”審批,企業(ye) 經營者僅(jin) 用1小時就領到營業(ye) 執照;安徽省蕪湖港集裝箱碼頭與(yu) 上海洋山港實行“聯動接卸、視同一港”新型海關(guan) 監管模式……一個(ge) 個(ge) 生動實踐,聚焦企業(ye) 開辦、運營、退出全流程各環節的痛點難點問題,推動業(ye) 務流程再造,大幅提高市場主體(ti) 辦事的便利度和可預期性。

  10月8日,觀眾(zhong) 在室外展區觀看中國建造的超高建築集錦模型,以上海中心大廈、深圳平安國際金融中心、重慶陸海國際中心等標誌性城市建築組成的集群,集中展現綠色智慧建造理念和技術,充分體(ti) 現“中國建造”以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為(wei) 人民拓展幸福空間的使命任務。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cong) 2013年的第96位躍升至最新的第31位;引資規模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2021年實際使用外資1.15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較2012年增長62.9%;10年來,服務業(ye) 增加值增長1.49倍,服務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長6.1%。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