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原創民族歌劇《山海情》:鋪展遷徙長卷,唱響脫貧史詩

發布時間:2022-10-09 16:4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 高凱)國家大劇院根據同名電視劇改編推出的原創民族歌劇《山海情》日前登上舞台,該劇聚焦上世紀90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人民的脫貧變遷史,傳(chuan) 揚了脫貧攻堅英模的事跡和精神,展現出一幅中國當代社會(hui) 曆史變遷、滄海桑田的波瀾畫卷。

  歌劇的上半場講述了“吊莊移民”政策指導下,西海固貧困百姓克服重重困難,搬遷到銀川附近的平原;下半場講述了在東(dong) 西部協作製度的保障下,福建援寧團隊幫扶寧夏百姓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走出貧困,建設閩寧村(後改名為(wei) 閩寧鎮)新家園。

  該劇首演中,呂嘉攜手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管弦樂(le) 團與(yu) 主演們(men) 一同全情投入,以高水準的演唱、演奏,飽含真情的表演,打動了全場觀眾(zhong) 。

  該劇開場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的唱段《苦脊甲天下》,唱詞與(yu) 旋律句句戳心,形象地展現了西海固地區“十年九幹旱,路遠溝連連”的地理環境,刻畫出生活悲苦、出路難尋的百姓群像。飾演得福的男高音歌唱家王宏偉(wei) ,把西北漢子的率真、青年幹部的堅韌和魄力,塑造得深入人心。

  女高音歌唱家龔爽嗓音甜美,表演生動,把水花從(cong) 渴望愛情的小女孩,轉變為(wei) 堅強女性的這一過程,塑造得極有層次。從(cong) 水花的唱段裏,似乎能聽到作曲家對這個(ge) 角色的偏愛。孟衛東(dong) 把最美的旋律寫(xie) 給了水花,其中,《花兒(er) 三唱》是水花最具代表性的唱段,朗朗上口的旋律在劇中多次出現,在不同的情境中唱出不同的情緒,唯美而觸人心弦。

  為(wei) 了塑造真實可感的人物,導演王筱頔要求所有演員在對白部分使用方言,而對於(yu) 飾演福建援寧幹部陳金山的金鄭建來說,要在滿台的西北口音中,用剛學會(hui) 的閩普完成台詞,如同逆水行舟,難度可想而知。金鄭建飾演的陳金山充滿正義(yi) ,又頗具幽默,他的唱段《走遍西北的山》,唱出了閩與(yu) 寧兩(liang) 地的山海情深,也道盡了濃濃的家國情懷。

  有別於(yu) 電視劇的多景別、多視點、多線性的敘事方式,歌劇《山海情》力求在舞台方寸間有序地承載“天高地闊”的空間立意,突破舞台的局限去傳(chuan) 達更多的信息。

  該劇舞美設計季喬(qiao) 有著豐(feng) 富的視覺經驗,他吸收、融入寧夏的自然景觀與(yu) 人文元素,運用“詩化”的空間語態,打造廣博的戲劇意境。舞台空間被他分為(wei) 二大區域,前區與(yu) 後區。前區是現實主義(yi) 的表達,使用寫(xie) 實的微縮景觀,表現過去的生活場景;後區則是人文關(guan) 照的表達,使用3米高的斜坡轉台,寫(xie) 意地表達“致富之路”。斜坡麵做了淺浮雕處理,以賀蘭(lan) 山脈的肌理結合寧夏岩畫的特點,由下而上雕刻了從(cong) 原始時期直至綠水青山的新生活。斜坡側(ce) 麵,則以深雕的方法鑄刻了遷徙過程中的不同瞬間,以及跋涉搬遷、耕耘勞作的百姓群像。

  此外,多媒體(ti) 材質的運用克製而簡潔,在兩(liang) 塊冰屏間展示出天地朗闊的寧夏氣象。多媒體(ti) 影像與(yu) 實景的多維景別轉換、疊加,給觀眾(zhong) 們(men) 帶來了想象力並使其沉浸於(yu) 戲劇中。(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