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丘成桐:培養本土人才 閃耀中國天空
在清華大學的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丘成桐位於(yu) 二樓走廊盡頭的辦公室總是敞著門,學生隨時可以找他討論問題。他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個(ge)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模型雕塑。
年少時,丘成桐的理想是,“成為(wei) 一個(ge) 好的數學家,希望中國年輕人也能在世界上成為(wei) 好的學者”。成年後,28歲的他開創了一個(ge) 嶄新的領域——幾何分析學,他33歲獲得菲爾茲(zi) 獎,成為(wei) 這個(ge) 數學領域國際最高獎項的首位華人得主。從(cong) 2021年起,丘成桐擔任清華大學求真書(shu) 院院長,目標是在10年後,培養(yang) 一批人才成長為(wei) 世界一流的數學家。
數學的璀璨星空從(cong) 不缺乏天才,丘成桐的天分與(yu) 勤奮無須贅言,從(cong) 青絲(si) 到白發,從(cong) 成為(wei) 數學家到培養(yang) 數學家,他初心不改,熱愛依舊;但他現在更希望看到的是,那些與(yu) 數學相逢便矢誌不渝的少年聚在一起,閃耀中國的天空。
任何最前沿學科都要用到數學
作為(wei) 幾何分析學的奠基人,丘成桐學術成就的關(guan) 鍵詞——“卡拉比猜想”“正質量猜想”“高維閔科夫斯基問題”“三維流形極小曲麵”……這讓很多人感覺“字都認識,連起來就不認識了”。
丘成桐願意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自己的工作:“我做幾何為(wei) 主,也做微分方程,用方程來描述幾何的表現。數學公式難懂,但所有的公式都是在用量化的方法來描述大自然,這是很漂亮的事情。比如研究黑洞,我們(men) 用方程描述和構造黑洞,嚐試推導出整個(ge) 宇宙的結構……”
丘成桐說,數學是基礎學科之基礎,當下任何最前沿的學科,都要用到數學,“沒有數學,就沒有現代科學”。
“智能手機、互聯網,都離不開數學;文科生懂一點數學邏輯,整理文獻更高效;數學本身很漂亮,隻要你懂得欣賞,數學對寫(xie) 文章也有幫助……”在丘成桐眼中,數學美麗(li) 動人,其他學科的學者也要懂數學。
有些年輕人擔心,學習(xi) 數學這樣一門“基礎學科”,就業(ye) 會(hui) 不會(hui) 遇冷。對此,丘成桐說:“一些社交媒體(ti) 上說學數學不好找工作,都是假的。恰恰相反,數學學得好,在20多歲時就能得到很好的職位。哈佛大學裏的長聘教授,教數學的很多不到30歲,而其他學科往往要到40歲以後。”
丘成桐這麽(me) 說,有著絕對的自信,因為(wei) 他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證——他成為(wei) 斯坦福大學數學教授時不過27歲。
對數學的興(xing) 趣來源於(yu) 哲學
今年73歲的丘成桐出生於(yu) 廣東(dong) 汕頭,成長於(yu) 香港。母親(qin) 來自書(shu) 香門第,受傳(chuan) 統文化熏陶;父親(qin) 熱愛西方哲學,尤其對古希臘哲學很感興(xing) 趣。在丘成桐小時候,父親(qin) 任教於(yu) 香港的香江書(shu) 院和崇基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經常請學者、學生來家裏討論。當他們(men) 講到希臘的數學時,丘成桐發現很多哲學家本身就是數學家,這讓他開始覺得“挺有意思”。可以說,丘成桐對數學的興(xing) 趣來源於(yu) 哲學。
丘成桐在中學第一次學到平麵幾何,覺得“平麵幾何很漂亮”,“很多學生可能對抽象的學問不太適應,但我從(cong) 小就聽哲學,雖然沒能成為(wei) 哲學家,但很適應這種抽象思維……我就開始慢慢想讀數學了”。
1964年,還在上中學的丘成桐在一本雜誌上看到數學家陳省身撰寫(xie) 的文章《學算四十年》,講述了他學數學的曆程。
“當時我也不懂他研究的東(dong) 西,但是印象很深刻。陳先生是伯克利(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位了不起的大數學家,而當時的我根本無法想象一個(ge) 中國學者能在世界上獲得如此重要的地位,原來中國的科學家也可以在海外出人頭地。”丘成桐說,“那我也可以做這個(ge) 事情。”
19歲時,丘成桐來到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研究生。20世紀70年代的伯克利分校是世界微分幾何的中心,雲(yun) 集眾(zhong) 多學者和年輕學子。在這裏,丘成桐師從(cong) 陳省身。作為(wei) 前輩和導師的陳省身認為(wei) ,丘成桐“21歲畢業(ye) 時就注定要改變數學的麵貌”。
1978年,29歲的丘成桐受邀在世界數學家大會(hui) 上作一個(ge) 小時的報告,這一報告代表了20世紀80年代前後微分幾何的研究方向、方法及其主流,此時距離他赴美求學尚不過10年。
除了興(xing) 趣與(yu) 勤奮,成為(wei) 數學家還需要“經曆”
在大眾(zhong) 眼裏,數學家總是與(yu) “天才”聯係在一起。但丘成桐覺得,“數學不能完全沒有天分,但天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興(xing) 趣,是你看到有意義(yi) 的數學問題時很興(xing) 奮。然後,還要勤奮,因為(wei) 做研究需要長年累月的投入,但強烈的興(xing) 趣才能支撐你的勤奮。”
有了興(xing) 趣與(yu) 勤奮,丘成桐認為(wei) 還需要“經曆”,“就像文學,作家如果沒有豐(feng) 富的社會(hui) 經驗,就寫(xie) 不出一部好小說;做數學同樣需要經曆,如果我沒遇到有學問的前輩,一直待在一個(ge) 地方,接觸不到重要的學習(xi) 材料,無法參加大型的國際學術會(hui) 議,那也不會(hui) 成為(wei) 一流的數學家”。
丘成桐說:“當然有時候我也有些運氣,但運氣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當我遇到一位數學家時,剛好可以跟他請教我正在思考的問題。”
求真書(shu) 院的高遠目標,注定需要不一樣的培養(yang) 方法。“這些學生將來是要成為(wei) 領軍(jun) 數學家的。我們(men) 訓練好他們(men) 的基本功,並讓他們(men) 花很多功夫去做研究;引進國外最好的數學家授課,隻有一流的大師才能培養(yang) 出一流的學者。”丘成桐說,人才本土培養(yang) 本土成長才是我們(men) 的根。
他不僅(jin) 為(wei) 學生們(men) 講授數學曆史課,還把求真書(shu) 院的年輕學子推上講台,向各地中學生講授數學史。他堅信,“好的數學家必須要有宏觀的眼光,懂得曆史才能懂得數學學問的來源,才能知道學科往何處發展”。
丘成桐高興(xing) 地看到,現在數學專(zhuan) 業(ye) 的本科生水平與(yu) 1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進步,“今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的畢業(ye) 論文,有的已經達到世界水平”。為(wei) 了鼓勵本科生,丘成桐在今年7月舉(ju) 行的2022年第九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hui) (ICCM)上特別設立了“創意本科論文獎”。
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所在地——靜齋,始建於(yu) 1932年,離“荷塘月色”不過百米之遙。在丘成桐眼中,數學和荷塘月色一樣漂亮,而眼前的學生,就像當年的自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