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
10月9日,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舉(ju) 辦“知識產(chan) 權這十年”專(zhuan) 題新聞發布會(hui) ,發布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知識產(chan) 權事業(ye) 發展的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革,並就有關(guan) 問題回答媒體(ti) 提問。
我國知識產(chan) 權事業(ye)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副局長胡文輝表示,這十年,知識產(chan) 權助力優(you) 化營商環境更加有力,知識產(chan) 權法律製度不斷完善,保護力度不斷增強,“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入。民法典確立了依法保護知識產(chan) 權的重大法律原則。知識產(chan) 權保護社會(hui) 滿意度從(cong) 2012年的63.69分提升至2021年的80.61分,進步巨大。專(zhuan) 利商標申請實現證書(shu) “電來電往”,公告公報信息實現“掌上查詢”,首批知識產(chan) 權公共服務事項清單集中發布,為(wei) 市場主體(ti) 享受便捷高效的知識產(chan) 權服務提供了指引。
這十年,知識產(chan) 權激勵創新創造更加有力,知識產(chan) 權創造量質齊升。2012年至2021年,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累計授權發明專(zhuan) 利395.3萬(wan) 件,年均增長13.8%,累計注冊(ce) 商標3556.3萬(wan) 件,年均增長25.5%。
這十年,知識產(chan) 權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更加有力,知識產(chan) 權運用效益加速顯現。2012年至2021年,累計評出中國專(zhuan) 利金獎310項,獲獎項目新增銷售額超過2.5萬(wan) 億(yi) 元。2012年至2021年,我國知識產(chan) 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累計2.19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13.7%,其中出口年均增長31.2%,超過進口增速近20個(ge) 百分點。知識產(chan) 權有力支撐了創新型經濟、品牌經濟、區域特色經濟和開放型經濟發展。
這十年,知識產(chan) 權服務對外開放更加有力,知識產(chan) 權國際合作持續深化,中國知識產(chan) 權“朋友圈”不斷壯大。我國成功推動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在中國設立辦事處,近距離為(wei) 中國用戶提供國際體(ti) 係相關(guan) 服務。推動第一個(ge) 在中國簽署並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知識產(chan) 權條約《視聽表演北京條約》正式生效,加入《工業(ye) 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ce) 海牙協定》和《馬拉喀什條約》,成為(wei) 知識產(chan) 權國際規則的堅定維護者、重要參與(yu) 者和積極建設者。
這十年,知識產(chan) 權事業(ye) 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知識產(chan) 權管理體(ti) 製機製加快完善、人才培養(yang) 力度全麵加強、文化環境持續改善,全社會(hui) 尊重和保護知識產(chan) 權的意識明顯提升。
2021年,黨(dang) 中央、國務院印發《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和《“十四五”國家知識產(chan) 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未來知識產(chan) 權事業(ye) 發展作出重大頂層設計,標誌著我國知識產(chan) 權事業(ye)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胡文輝說:“站在新的曆史起點,我們(men) 將深刻領會(hui) 黨(dang) 中央對知識產(chan) 權事業(ye) 的戰略性布局,立足兩(liang) 個(ge) 大局,胸懷‘國之大者’,勇擔時代使命,推動知識產(chan) 權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推進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我國創新大國的國際地位得到進一步夯實
“知識產(chan) 權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核心要素。”據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介紹,截至今年9月,我國國內(nei) (不含港澳台)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達315.4萬(wan) 件,“這是我國強化知識產(chan) 權保護和運用,紮實推進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取得的豐(feng) 碩成果。”
目前,我國有效發明專(zhuan) 利實現量質齊升,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進一步鞏固,數字技術領域專(zhuan) 利所占比重快速提高。
記者了解到,隨著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加快,我國創新主體(ti) 創新創造熱情高漲,國內(nei) (不含港澳台)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分別於(yu) 2016年6月和2020年7月達到第一個(ge) 和第二個(ge) 100萬(wan) 件,至今年7月僅(jin) 用兩(liang) 年時間突破300萬(wan) 件。
同時,截至2022年7月,國內(nei) 擁有有效發明專(zhuan) 利的企業(ye) 達32.6萬(wan) 家,擁有有效發明專(zhuan) 利208.6萬(wan) 件,占國內(nei) 總量的68.5%,相比第一個(ge) 100萬(wan) 件、第二個(ge) 100萬(wan) 件時分別提高5.1個(ge) 百分點和1.1個(ge) 百分點。目前,我國擁有有效發明專(zhuan) 利的企業(ye) 數量主要聚集在龍頭企業(ye) 和高新技術企業(ye) 。截至2022年7月,我國15.6萬(wan) 家高新技術企業(ye) 擁有133.9萬(wan) 件有效發明專(zhuan) 利,占國內(nei) 企業(ye) 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的64.2%。
“國內(nei)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數量的突破,也進一步夯實了我國創新大國的國際地位。”葛樹說。
創新加快成長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引擎
2022年9月29日,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發布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的排名已上升至第11位,較去年再提升一位,穩居中高收入經濟體(ti) 之首。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表示,中國取得的成績顯示了一個(ge) 國家將創新作為(wei) 增長引擎並給予大量關(guan) 注的效果。中國以非常全麵的方式建設創新生態係統,這是中國成功的一個(ge) 重要因素。
“這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排名連續第10年穩步上升,已經累計提升了23位,展示出我國知識產(chan) 權綜合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顯著進步,也印證了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據胡文輝介紹,《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共設7大類81項細分指標。我國在國內(nei) 市場規模、本國人專(zhuan) 利申請、勞動力產(chan) 值增長等9項指標上排名全球第一;在國內(nei) 產(chan) 業(ye) 多元化、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情況等指標上名列前茅,特別是世界領先的五大科技集群我國獨占兩(liang) 席,“這意味著我國的創新與(yu) 發展呈現出良好的正向關(guan) 係,創新加快成長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引擎。”
十年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嚴(yan) 格保護知識產(chan) 權,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知識產(chan) 權發展之路。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從(cong) 2012年的1.03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2.79萬(wan) 億(yi) 元,國內(nei) (不含港澳台)每萬(wan) 人口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從(cong) 3.2件提升至19.1件,知識產(chan) 權保護社會(hui) 滿意度從(cong) 63.69分提升到了80.61分。
“下一步,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將繼續強化知識產(chan) 權保護力度,進一步激發全社會(hui) 創新創造活力,努力推動我國在更多領域實現創新突破。”胡文輝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