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龍江豐收好年景

發布時間:2022-10-10 11:31:00來源: 光明日報

  深秋,廣袤的黑土地上稻穗飄香、玉米金黃、大豆“搖鈴”。在北大荒集團洪河農(nong) 場有限公司,種植戶李豔海正駕駛著機車進行拾禾作業(ye) ,收割機在大格田裏來回馳騁,將金黃的稻穗攬入懷中。

  麵對疫情帶來的挑戰,洪河農(nong) 場大打科技牌,通過良種良法的配套、農(nong) 機農(nong) 藝的結合,今年63.53萬(wan) 畝(mu) 水稻迎來豐(feng) 收,預計總產(chan) 量達7.6億(yi) 斤。

  洪河農(nong) 場有限公司農(nong) 業(ye) 發展部總經理陳宏民介紹,近年來,農(nong) 場以提高單位麵積的土地利用率為(wei) 標準,實施格田擴大、縮埂增田、水田擴邊整形,大幅降低了人工和機械作業(ye) 成本,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進一步提升。

  在北大荒集團九三分公司尖山農(nong) 場大豆田裏,數台大豆收割機正在作業(ye) ——吞下大豆秸稈,吐出顆粒飽滿、金黃圓滾的大豆。

  “國家政策好,種大豆有種植和輪作補貼,職工的積極性特別高。農(nong) 場實行統種統收,種子、化肥、農(nong) 藥價(jia) 格低不說,質量還有保證。”農(nong) 場第一管理區種植戶王兵說,今年他擴種了100畝(mu) 地,預計增收5萬(wan) 元。

  2022年,為(wei) 響應國家“穩糧擴豆”號召,黑龍江實施大豆產(chan) 能提升工程,新增大豆種植麵積1000餘(yu) 萬(wan) 畝(mu) ,為(wei) 提高國產(chan) 大豆自給率奉獻力量。

  北大荒集團九三分公司今年擴種大豆36萬(wan) 畝(mu) ,大豆種植麵積達256.18萬(wan) 畝(mu) ,是近年來種植麵積最大的一年。“預計今年大豆單產(chan) 可突破400斤,總產(chan) 有望突破50萬(wan) 噸。”公司農(nong) 業(ye) 發展部總經理嶽遠林說。

  種子是農(nong) 業(ye) 發展的“芯片”,優(you) 質豆種是大豆高質高產(chan) 的基本保證。綏化市明水縣從(cong) 選種優(you) 質良種入手,采用秸稈還田、秋起大壟、精量播種、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技術手段,實現大豆高產(chan) 、優(you) 質、高效。

  地處烏(wu) 蘇裏江畔的虎林市是全國糧食生產(chan) 大縣,玉米、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種植麵積有710多萬(wan) 畝(mu) 。在虎林市東(dong) 誠鎮複勇紅小豆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墾地合作千畝(mu) 示範田裏,3台大型收割機並駕齊驅,在800多米的大長壟上各顯神通,金燦燦的玉米堆成小山。

  “國家各種惠農(nong) 政策讓大夥(huo) 兒(er) 心裏更有底兒(er) ,願意多種糧、種好糧。”複勇紅小豆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閆允勇說,今年合作社托管麵積擴大到1.8萬(wan) 畝(mu) ,服務85戶農(nong) 戶。

  “近年來,虎林市積極探索土地托管服務工作,依托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等,加快農(nong) 田碎片化治理,解決(jue) 小農(nong) 經濟經營方式粗放、生產(chan) 效率低下等問題。”虎林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周坤山介紹,今年,市裏與(yu) 墾區農(nong) 場合作,有效推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過程的專(zhuan) 業(ye) 化、機械化、集約化,讓小農(nong) 戶搭上現代大農(nong) 業(ye) 快車。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