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件事一次辦”成地方政務服務“標配”

發布時間:2022-10-10 14:2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前,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打造政務服務升級版的指導意見》。前不久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明確提出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舉(ju) 措。會(hui) 議決(jue) 定,到今年底,各地要全部實現企業(ye) 開辦、企業(ye) 準營等5項市場主體(ti) 政務服務一次辦,及新生兒(er) 出生、公民婚育等8項個(ge) 人政務服務一次辦。

  政務服務,是評價(jia) 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也直接關(guan) 係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感和滿意度。2021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把“一件事一次辦”上升為(wei) 國家製度性舉(ju) 措。

  一年多來,各地積極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推動便民利企服務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全國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也開辟“一件事一次辦”專(zhuan) 區,“一件事一次辦”成為(wei) 更多地方政務服務的“標配”。

  從(cong) 出生到退休——

  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便利

  “想不到辦理證件這麽(me) 方便!”天津濱海新區曹先生的第二個(ge) 小孩近日在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出生。與(yu) 之前來回奔波不同,這一次,曹先生拿出手機在“津心辦”APP上提交了新生兒(er) “出生一件事”聯辦申請。

  “第一個(ge) 孩子出生時,辦理出生證、社保卡、戶口本等證件,都要跑不同的部門,填寫(xie) 多套材料。”曹先生坦言,有時一趟還不一定辦下來。現在隻需在手機上填一套表格,小孩的所有證件手續都能辦利索。

  更多與(yu) 群眾(zhong) 相關(guan) 的政務服務事項從(cong) “一堆事”變為(wei) “一件事”,由“多次跑”變為(wei) “一次辦”。今年7月,山東(dong) 青島的李老師正式從(cong) 學校退休。辦退休手續時,她隻提交了獨生子女證,填了一份表。“原以為(wei) 辦好得等一陣子,結果幾天後單位就通知手續辦完了。”李老師說。

  這得益於(yu) 青島近來推行的事業(ye) 單位人員退休業(ye) 務“一件事”辦理。據了解,以往涉及人社、醫保、公積金等多部門的業(ye) 務,如今整合為(wei) 一個(ge) 平台辦理。這意味著,公積金、醫保業(ye) 務也能同步辦理。

  “真好!真快!”李老師連連誇讚,“提交申報沒多久,8月份的養(yang) 老金、獨生子女一次性補貼、住房公積金、醫保金等各項待遇都陸續到賬了。”

  在湖南寧鄉(xiang) ,居民李女士今年5月辦理了新購二手房過戶手續。“水電氣咋過戶呢?”李女士心裏琢磨:若按“老規矩”,辦理不動產(chan) 轉移登記,需準備3套材料,分別提交供水、供電、供氣部門,太麻煩了。

  後來,李女士聽說在“智慧寧鄉(xiang) ”APP上提交材料就能實現水電氣聯動過戶。她打開APP,找到“一件事一次辦”模塊,申請了水電氣聯動過戶。不到10分鍾,過戶手續便完成了。

  一方麵,政務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另一方麵,人民群眾(zhong) 對各種政務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尤其對與(yu) 自身關(guan) 係密切的事項能否“一件事一次辦”充滿期待。

  “人們(men) 到政府部門辦事過程中的感受、遭遇和經曆被稱為(wei) ‘行政負擔’,包括為(wei) 辦事而搜索信息、查詢要求和熟悉流程的成本,在通勤、請假、準備材料、中介服務等環節上的成本等。”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說,“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的推進,可以很好地解決(jue) 群眾(zhong) 在公共服務和民生領域的“急難愁盼”,實質性降低行政負擔,為(wei) 大家提供便利。

  從(cong) 開辦到拓展業(ye) 務——

  為(wei) 企業(ye) 優(you) 化營商環境

  2021年6月,尚亦城(北京)智慧融媒公司法人陳先生打算在北京開一家書(shu) 店。此前陳先生就自身情況進行了谘詢,當得知把所有手續辦完至少需要跑四次大廳時,著急開業(ye) 的他犯了難。

  正當陳先生發愁之際,北京市經開區實施“一業(ye) 一證”改革,即把出版物零售許可、設立出版物出租企業(ye) 備案、食品經營許可3個(ge) 許可證縮減為(wei) 1張綜合許可證,申請表單從(cong) 3份精簡為(wei) 1份,申報材料從(cong) 29份減少到7份,辦理時間從(cong) 25個(ge) 工作日縮短為(wei) 5個(ge) 工作日。

  “聽到這個(ge) 消息,我按照一次性告知單要求準備了材料,沒想到過來辦的當天就搞定啦!”陳先生在政務服務大廳提交材料半個(ge) 多小時後,便領到綜合許可證。

  不久前,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ti) 製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明確進一步優(you) 化涉企服務,要求聚焦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辦好一件事”,積極推行企業(ye) 開辦注銷、不動產(chan) 登記、招工用工等高頻事項集成化辦理,進一步減少辦事環節。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hui) 學院副教授劉冰認為(wei) ,“一件事一次辦”將為(wei) 企業(ye) 提供更優(you) 越的營商環境,節約成本將轉化為(wei) 經濟效益,促進企業(ye) 高質量發展。對中小微企業(ye) 而言,意義(yi) 更大,有助於(yu) 其專(zhuan) 注生產(chan) 經營,提升企業(ye) 盈利能力。

  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方興(xing) 未艾。馬亮認為(wei) ,新技術廣泛應用,“秒批”“不見麵審批”日益流行,一批城市也在積極打造“無證明城市”,政務服務質量有望實現質的提升。

  今年上半年,廣東(dong) 番禺的王先生想開拓國際市場,但由於(yu) 在外出差,無法到番禺區政務中心辦理獲取對外貿易資質的相關(guan) 業(ye) 務。這可咋辦?

  這點困難沒有難倒王先生。通過“曉屋”小程序搜索,他發現出差地附近有一間“政務曉屋”。掃碼走進“曉屋”,王先生與(yu) 番禺區各部門的“雲(yun) 坐席”進行交流,順利完成了申請。

  “以前需要跑4個(ge) 部門,現在來‘曉屋’一趟就都辦好了!”王先生說,即便出差在外,隻要有“曉屋”,也能一次辦妥。

  “政務曉屋”,是利用5G+VR技術手段,提供遠程視頻連線服務,以不見麵、非接觸、雲(yun) 端批的方式,實現業(ye) 務“就近辦、全域辦、跨省辦”的智慧政務服務場所。目前,番禺區已布設“曉屋”84台,可辦本地服務事項3000多項,依托北京、廣東(dong) 、浙江等12個(ge) 省20個(ge) 市設置的178台“曉屋”,可辦全國事項近2.3萬(wan) 項。

  從(cong) 數據共享到統一標準——

  讓更多人享受改革紅利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ti) 化政務服務能力評估報告(2022)》顯示,我國16個(ge) 省份和12個(ge) 重點城市的一體(ti) 化政務服務能力總體(ti) 指數為(wei) “非常高”,在服務成效度、辦理成熟度、方式完備度、事項覆蓋度和指南準確度等方麵有顯著提升。

  除了讓群眾(zhong) 和企業(ye) 少跑腿,“一件事一次辦”也為(wei) 政府部門減少了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劉冰看來,“一件事一次辦”的事項由少變多,基層工作人員重複錄入填報材料的狀況將緩解,他們(men) 能把更多精力用於(yu) 服務本身。技術賦能、數據共享、業(ye) 務協同也將加快數字政府建設。

  雖然“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在各地取得不錯效果,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仍麵臨(lin) 一些挑戰。

  馬亮指出,一些地方對“一件事一次辦”的理解存在偏差,往往對其進行人為(wei) 切割。看似每一段是一次辦,但連在一起仍要跑多次。他舉(ju) 例說,“出生一件事”包括入院檢查、住院服務、出院報銷、疫苗接種、醫療保險、戶籍登記等一攬子事。“一件事一次辦”的本意是這一攬子事一次辦,而非其中每個(ge) 事項一次辦。

  “‘一件事一次辦’的根本在於(yu) 跨層級、跨地區、跨部門、跨係統的數據共享,使群眾(zhong) 和企業(ye) 的關(guan) 鍵底層數據能夠互聯互通,能在任一窗口或端口全國通用,為(wei) 一次辦成事提供基礎支撐。”馬亮說,目前數據共享不足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了“一件事一次辦”。他建議加強和創新數據治理,實現數據的高效共享和有序開發利用。

  劉冰也有類似看法:“各地區數字能力參差不齊,有些地方數字化基礎設施、數據質量及共享水平還相對落後。”如果數據暫時難以實現高效共享,可以提升“互操作性”有效整合辦事流程,通過簡化數據調用機製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一次辦理。

  針對很多政務服務事項一地一策、缺乏統一標準的問題,馬亮認為(wei) ,要進一步加強政務服務的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使不同地區和部門的政務服務統一標準。

  “一件事一次辦”的深入推進有賴於(yu) 新技術應用,需要借助智能手機、自助服務機等設備設施。“在實踐推廣中,有可能會(hui) 給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較低人群等帶來不便,形成‘數字鴻溝’。”劉冰建議在開通線上通道的同時,也要保持足夠數量、廣泛覆蓋的線下辦事渠道,讓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ti) 共享“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紅利。

  各地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

  上海

  建設“一網通辦”全方位服務體(ti) 係

  2021年初,上海發布《深化“一網通辦”改革構建全方位服務體(ti) 係工作方案》。方案提出,2021年底前,實現從(cong) “可用”向“好用”轉變。圍繞個(ge) 人事項和企業(ye) 經營全周期服務,拓展和優(you) 化公共服務、便民服務。實現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全覆蓋,推出10項示範性公共服務場景應用;“隨申辦”月活躍用戶數突破1300萬(wan) 。2022年底前,實現從(cong) “好用”向“愛用”轉變。形成協同高效的服務運行體(ti) 係,公共數據與(yu) 社會(hui) 數據融合,充分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進服務從(cong) “直通”到“直達”。2023年底前,實現從(cong) “愛用”向“常用”轉變。“一網通辦”全方位服務體(ti) 係基本建成,為(wei) 群眾(zhong) 和企業(ye) 提供智能化、個(ge) 性化、高質量的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隨申辦”月活躍用戶數突破1500萬(wan) 。

  湖南

  聚焦個(ge) 人、企業(ye) 、項目3個(ge) 全生命周期

  今年9月14日,湖南省委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十八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湖南省深化“一網通辦”打造“一件事一次辦”升級版攻堅行動方案》,圍繞“一件事一次辦”的技術支撐升級、服務範圍拓展、辦事質效提升等3個(ge) 方麵提出改革舉(ju) 措。方案提出,強化係統集成和數據共享、電子證照應用,開發數字場景應用,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更好滿足企業(ye) 、群眾(zhong) 多樣化、便捷化辦事需求。

  2019年3月以來,湖南共發布300件“一件事一次辦”事項。方案提出,在此基礎上,聚焦個(ge) 人、企業(ye) 、項目3個(ge) 全生命周期,推出26個(ge) 主題式、套餐式場景應用,推動更多跨部門、跨層級事項集成化辦理。

  浙江

  辦好“一件事”有了工作指南

  2021年初,浙江省發布《群眾(zhong) 和企業(ye) 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工作指南》,推進“一件事”改革要素均等化、質量目標化、方法規範化,不斷滿足群眾(zhong) 和企業(ye) 個(ge) 性化、多元化的辦事需求,進一步提升機關(guan) 運行效能。據了解,群眾(zhong) 全生命周期包括出生、上學、就業(ye) 、婚育、置業(ye) 、救助、就醫、退休、養(yang) 老、身後等。企業(ye) 全生命周期包括企業(ye) 開辦、場地獲得、員工招聘、生產(chan) 經營、權益保護、清算注銷等。以出生“一件事”為(wei) 例,目前聯辦事項包括出生醫學證明辦理、預防接種證辦理、戶口登記、醫保參保登記、社保卡辦理、生育保險待遇審核等事項,所需的申請材料包括浙江省出生“一件事”辦理登記表、新生兒(er) 父母雙方居民身份證、新生兒(er) 擬落戶方居民戶口簿、新生兒(er) 父母結婚證等。

  山東(dong)

  實施政務服務“雙全雙百”工程

  2021年4月,山東(dong) 省發布《政務服務“雙全雙百”工程實施方案》。方案提出,2021年底前,圍繞企業(ye) 開辦、準營、運營、退出等階段,個(ge) 人出生、教育、工作、養(yang) 老等階段,各推出不少於(yu) 100項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辦事需求大、關(guan) 聯度強、辦理頻率高的事項,實現極簡辦、集成辦、全域辦,提升企業(ye) 和群眾(zhong) 獲得感和滿意度。重點任務包括簡化事項辦理流程、優(you) 化場景集成服務、編製工作規範、強化數據共享應用、線上線下協同推進等。

  廣東(dong)

  推出高頻“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

  今年初,《廣東(dong) 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2022年工作要點》發布,提出深化政務服務事項管理。在全省各級推出高頻“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在教育、民政、商事登記、人才引進等領域探索高頻事項秒批、秒辦。優(you) 化升級省政務服務事項管理係統,建設全省事項運營中心,推動各類係統對接聯通,實現電子證照免提交全流程閉環管理,有序推進“四少一快”政務服務優(you) 化。

  近年來,廣東(dong) 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管理和流程優(you) 化,拓展“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截至今年8月底,廣東(dong) 政務服務網已上線10954個(ge) “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涵蓋出生、學習(xi) 、就業(ye) 創業(ye) 、企業(ye) 開辦、經營、注銷等重點領域,其中可網辦的超1萬(wan) 個(ge) ,網辦率超94%。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