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淨增超1億戶 市場主體匯聚發展澎湃動力
市場主體(ti) 是經濟的力量載體(ti) ,保市場主體(ti) 就是保社會(hui) 生產(chan) 力。聚沙成塔,積水成淵,在經濟發展的磅礴浪潮中,千萬(wan) 市場主體(ti) 如同涓涓細流匯成江河,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動能。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營商環境持續優(you) 化,一項項惠企政策精準落地,為(wei) 廣大市場主體(ti) 提供了茁壯成長的空間,我國市場主體(ti) 總量實現曆史性突破。截至2022年8月底,登記在冊(ce) 市場主體(ti) 達1.63億(yi) 戶,相比2012年底的5500萬(wan) 戶淨增超1億(yi) 戶,年均增幅12%。其中,企業(ye) 從(cong) 1300多萬(wan) 戶增加至5100多萬(wan) 戶,個(ge) 體(ti) 工商戶從(cong) 4060萬(wan) 戶增加至1.09億(yi) 戶,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由不足70萬(wan) 戶增長至222.5萬(wan) 戶,增長了2倍多。這些強有力的數據印證了中國經濟的蓬勃生機和強大韌性。
各類市場主體(ti) 競相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繼續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著力破除製約民營企業(ye) 發展的各種壁壘,給民營企業(ye) 發展創造廣闊市場空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在“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方針的指引下,我國多種所有製市場主體(ti) 競相發展。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民營企業(ye) 從(cong) 2012年底的1000多萬(wan) 戶增長到4700多萬(wan) 戶,翻了兩(liang) 番多,民營企業(ye) 占比由不足8成提高到9成多。民營企業(ye) 的整體(ti) 實力也大為(wei) 增強,不斷有民營企業(ye) 進入世界500強。
十年來,不管國際風雲(yun) 如何變幻,我國依然是吸引國際投資的熱土。我國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對外商投資全麵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管理模式,製定實施《外商投資法》對外商投資給予充分的法治保障。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外資企業(ye) 數量已從(cong) 2012年底的44.1萬(wan) 戶增長到66.8萬(wan) 戶,增加51.5%。
這十年,不僅(jin) 是市場主體(ti) 總量持續增長的十年,也是其結構和質量不斷調優(you) 的十年。
改革,讓市場主體(ti) 活力充分迸發。我國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隨著各地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各項政策措施落實,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市場主體(ti) 實現高質量發展。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第一、二、三產(chan) 業(ye) 市場主體(ti) 數量比為(wei) 5∶10∶85,第三產(chan) 業(ye) 占據主導地位。
創新,帶來取之不竭的前行動力。以數字經濟、智能產(chan) 業(ye) 為(wei) 代表的新經濟形態迅速發展,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登記在冊(ce) “四新經濟”企業(ye) 達2300多萬(wan) 戶,占全部企業(ye) 的46.4%;“四新經濟”年新設企業(ye) 由2012年的74萬(wan) 戶持續增長至2021年的384萬(wan) 戶,不斷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zheng) 力提升積蓄新動能。
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
“以前開辦企業(ye) 需要到市場監管、銀行、稅務、人社等多個(ge) 部門窗口或網站分別申請填報,流程煩瑣;現在一個(ge) ‘一網通平台’同步辦理多個(ge) 事項,半天就完成了,很快就能拿到營業(ye) 執照。”廣東(dong) 視源電子公司副總裁鍾誌強說,2021年,他們(men) 多次辦理了子公司開辦業(ye) 務,對服務的變化深有感觸。
削減審批事項,為(wei) 市場主體(ti) 鬆綁減負;推進商事製度改革,放寬市場準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辦事更加便捷高效……在市場主體(ti) 發展壯大的背後,是持續優(you) 化的營商環境為(wei) 其提供的“優(you) 質土壤”。
2014年3月,商事製度改革全麵實施,開啟了我國“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此後,注冊(ce) 資本實繳製改為(wei) 認繳製、簡化住所登記、名稱自主申報等一係列改革舉(ju) 措有效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先照後證”“多證合一”“證照分離”、全程電子化、注銷便利化等改革大幅削減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極大提升了注冊(ce) 的便利化程度。
改革以來,我國企業(ye) 平均開辦時間由1個(ge) 多月壓縮至4個(ge) 工作日以內(nei) ;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cong) 第96位躍升至最新的第31位;開辦企業(ye) 便利度排名從(cong) 150位之後大幅躍升至第27位。我國成為(wei) 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ti) 之一。
健全企業(ye) 信用監管機製,加大知識產(chan) 權保護,反不正當競爭(zheng) ……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zheng) 環境,讓市場主體(ti) 更加規範、更具活力、更可持續。近年來,市場監管體(ti) 製機製不斷完善,監管效能不斷提升,穩定透明可預期的製度環境,成為(wei) 維護市場主體(ti) 合法權益、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的基礎。
惠企政策持續發力
今年5月,邱傑在深圳的咖啡店開業(ye) 了。“回顧創業(ye) 過程,我最感謝兩(liang) 項幫扶政策:一是免租金,二是免稅。”他說。
市場主體(ti) “青山常在”,是經濟行穩致遠的根基所在。近年來,麵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內(nei) 外形勢挑戰,黨(dang) 中央、國務院把“六穩”“六保”作為(wei) 宏觀經濟的政策取向,緊密聯係微觀主體(ti) ,在稅收、金融、就業(ye) 、社保等方麵出台一攬子幫扶措施,一係列“組合拳”讓惠企政策紅利及時足額到達各類市場主體(ti) ,為(wei) 市場主體(ti) 強信心、增活力。2020年以來,我國市場主體(ti) 繼續保持增長,淨增3700多萬(wan) 戶,占過去十年淨增總量的35%,經濟展現更大韌性。
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推出33條具體(ti) 舉(ju) 措。地方版“一攬子穩經濟政策措施”隨之迅速出台——北京“穩經濟45條”、浙江“穩經濟38條”、甘肅“穩經濟53條”、廣東(dong) “穩經濟131條”。更大力度增值稅留抵退稅、緩繳社保費、加大普惠小微貸款力度、小微企業(ye) 普惠減稅降費、減免物業(ye) 房租……各大市場主體(ti) 迎來政策“及時雨”,一係列實實在在的紅利落入“口袋”。
今年3月實施的《市場主體(ti) 登記管理條例》首設了歇業(ye) 製度,為(wei) 短期經營困難的企業(ye) 設置了“緩衝(chong) 區”,讓市場主體(ti) “留得青山”,積蓄後續發展力量。各地方各部門結合企業(ye) 實際運營需求,在保障物流暢通、降低經營成本、助力開拓市場等方麵也采取了一係列配套措施。這些助企惠企政策措施,不僅(jin) 解急難,更為(wei) 市場主體(ti) 的長遠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