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繁榮(和音·大國外交砥礪前行⑤)

發布時間:2022-10-12 16:33:00來源: 人民日報

  老撾人民的鐵路夢成為(wei) 現實,柬埔寨進入“高速公路時代”,馬爾代夫有了跨海大橋,白俄羅斯有了自己的轎車製造業(ye) ,非洲有了電氣化鐵路和輕軌……一個(ge) 個(ge) 互利共贏的故事,正是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的生動寫(xie) 照。

  2013年金秋,習(xi) 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曆經9年耕耘,從(cong) 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習(xi) 近平主席指出:“中國的發展得益於(yu) 國際社會(hui) ,也願為(wei) 國際社會(hui) 提供更多公共產(chan) 品。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9年來,世界日益清晰地看到,“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yu) 中國,機會(hui) 和成果屬於(yu) 世界。

  共建“一帶一路”是促進全球開放合作、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方案,標注了國際經濟合作的新高度。共建“一帶一路”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不斷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持續為(wei) 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動力。在保護主義(yi) 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的背景下,中國主動擴大對外開放,攜手各方共建“一帶一路”,充分展現引領開放合作的大國格局和擔當。在和平赤字、發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無減,人類社會(hui) 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的當下,共建“一帶一路”所展現的天下情懷、開放氣度、共贏精神,更加凸顯其時代價(jia) 值。

  “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中歐班列成為(wei) 貫通亞(ya) 歐大陸的國際運輸大動脈,促進沿線各國經濟深度融合的規則標準“軟聯通”不斷推進。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1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貨物貿易額近11萬(wan) 億(yi) 美元,雙向投資超過2300億(yi) 美元,加強聯通帶來的發展機遇充分顯現。在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看來,當前全球化麵臨(lin) 各種問題和挑戰,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將成為(wei) 全球化未來的引擎。

  共建“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實踐,書(shu) 寫(xie) 了全球發展史的新篇章。人類社會(hui) 越來越朝著安危與(yu) 共、榮損相依的命運共同體(ti) 邁進。共建“一帶一路”順應這一曆史大勢,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摒棄製度模式偏見,超越意識形態藩籬,想的是自己要過好、也要讓別人過好,信的是眾(zhong) 人拾柴火焰高、互幫互助走得遠。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各方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繼續前行,向國際社會(hui) 傳(chuan) 遞了信心和力量,為(wei) 全球抗疫合作和經濟複蘇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核心理念已被寫(xie) 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ya) 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國際組織和多邊機構重要文件,充分說明這是一個(ge) 凝聚廣泛合作共識的國際公共產(chan) 品。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共建“一帶一路”跨越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明,迄今已有140多個(ge) 國家和30多個(ge) 國際組織共同參與(yu) 。從(cong) 數字絲(si) 綢之路、創新絲(si) 綢之路到綠色絲(si) 綢之路、健康絲(si) 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內(nei) 涵不斷豐(feng) 富,互利合作的活力不斷釋放。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大批項目落地,讓越來越多共建國家的民眾(zhong) 從(cong) 中受益,靠雙手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命運;中國與(yu) 共建國家啟動50多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建設,不少國家開始擁有當地“製造”和“智造”……共建“一帶一路”緊緊抓住發展這個(ge) 最大公約數,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助力打造一個(ge) 更加美好的未來。國際人士認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具體(ti) 行動,是中國為(wei) 人類走向共同發展繁榮作出的重大貢獻。

  共建“一帶一路”承載著人們(men) 對文明交流的渴望、對和平安寧的期盼、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繼續擔當文明溝通的使者,成為(wei) 拉近國家間關(guan) 係的紐帶,幫助各國共享發展成果,打造甘苦與(yu) 共、命運相連的發展共同體(ti) 。中國將繼續與(yu) 各方一道,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打造造福各國人民的世紀工程,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