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非凡十年:中國的十個維度

發布時間:2022-10-12 16:36:00來源: 新華社

  2012年——2022年,行進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征程上,中國人民書(shu) 寫(xie) 下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時代篇章。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采取一係列戰略性舉(ju) 措,推進一係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係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係列標誌性成果,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一項項重點工程、一個(ge) 個(ge) 國之重器、一次次創新突破……新時代的偉(wei) 大變革中,不同維度的獨特標識記錄下中國的非凡十年。

  中國高度

  這是對夢想的攀登。

  8848.86米!2020年5月27日,五星紅旗再次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頂。

  成功登頂的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與(yu) 珠峰大本營連線,實時傳(chuan) 播高清視頻畫麵。

  5G信號如何抵達世界之巔?

  2020年4月,從(cong) 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出發,40名鋪設組成員肩扛傳(chuan) 輸光纜,帶著46頭犛牛組成的運輸隊,在冰川山路跋涉,運送近8噸的建設物資,完成特種傳(chuan) 輸光纜鋪設。

  海拔6500米——4月30日下午,世界海拔最高的5G基站投入使用。加上此前在海拔5300米、5800米建成的基站,5G信號已實現對珠峰北坡登山路線及峰頂的覆蓋。

  刷新高度的,不隻是5G信號。

  世界海拔最高的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穿行於(yu) 雪域高原,最高海拔3650米;

  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四川稻城亞(ya) 丁機場,海拔4411米;

  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車站——青藏鐵路唐古拉站,海拔5068米;

  世界海拔最高的並網光伏電站——西藏羊易光伏電站,海拔4700米;

  ……

  中國的發展達到嶄新高度——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總量從(cong) 53.9萬(wan) 億(yi) 元提升到114.4萬(wan) 億(yi) 元,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6300美元提高到超過1.2萬(wan) 美元,多年對世界經濟貢獻率超過30%。

  追求、抵達、再出發,中國人向上攀登的腳步不會(hui) 停歇。

  中國速度

  2021年,時速600公裏高速磁浮交通係統在青島下線,中國繼續引領世界鐵路技術的突破;“九章”“祖衝(chong) 之號”問世讓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

  速度,折射科技實力的提升——

  2021年12月10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長征係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正式刷新為(wei) “400”。37年、7年半、4年多、33個(ge) 月,這是長征係列運載火箭4個(ge) “百次發射”所花費的時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不斷加快。

  速度,凝聚發展進步的動力——

  光纖網絡接入帶寬實現從(cong) 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數級增長,移動網絡實現從(cong) “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領”的跨越,實現全國行政村“村村通寬帶”……10年來,我國信息通信業(ye) 實現迭代跨越,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速度,彰顯社會(hui) 製度的優(you) 勢——

  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在10多天時間裏拔地而起,在最短時間內(nei) 實現了醫療資源和物資供應從(cong) 緊缺向動態平衡的提升,第一時間研發出核酸檢測試劑盒……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次次快速出擊,體(ti) 現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也是中國製度優(you) 勢的生動寫(xie) 照。

  中國跨度

  經過近300天的飛行、4億(yi) 公裏的奔赴,“天問一號”成功“落火”;

  嫦娥四號首探月背,距地球約38萬(wan) 公裏;

  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運行於(yu) 平均高度為(wei) 517公裏的太陽同步軌道……

  “探火”“奔月”“逐日”,跨越星球是我們(men) 從(cong) 未停止的腳步。

  跨度,丈量著時間與(yu) 空間,更記錄下新時代中國奮力前行的鏗鏘步伐。

  放眼神州,以“跨越”實現“聯通”。一個(ge) 個(ge) 重大項目,跨越山川,跨越江海,讓流動的中國更顯活力。

  伶仃洋上,總長約55公裏的港珠澳大橋宛若一條巨龍,一橋飛架三地。

  天山之上,烏(wu) 尉公路“咽喉”工程——全長22.1公裏的天山勝利隧道正加緊施工。建成後,這條“雪域天路”將穿越天山,成為(wei) 貫通南北疆的幸福之路。

  放眼神州,以“創新”促進“跨越”。一個(ge) 個(ge) 高技術產(chan) 品,成為(wei) 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注腳。

  2022年9月,C919大型客機成功獲頒型號合格證,成為(wei) 我國大飛機事業(ye) 的重要裏程碑。C919立項至今15年,攻克無數艱難險阻,見證中國航空工業(ye) 的跨越。

  10年來,我國高技術產(chan) 品質量更優(you) 。在一批中央企業(ye) 攻關(guan) 帶動下,中國高鐵、載人航天、北鬥導航等大國重器成為(wei) 國家新名片。

  中國精度

  2020年12月6日清晨,一份“宇宙快遞”正在交接。21秒內(nei) ,一“抱”一“抓”,一次堪稱“教科書(shu) 式”的交會(hui) 對接,讓曆經千難萬(wan) 險采集到的月球樣品一氣嗬成踏上來地球的路。

  “太空穿針”驚險浪漫,背後有百公裏測量範圍內(nei) 、測距精度達0.2米的微波雷達保駕護航。

  國之重器,累積於(yu) 每一次對精度的追求。0.01毫米,這是極小徑銑刀的直徑,僅(jin) 相當於(yu) 八分之一頭發絲(si) 粗細;±0.06角秒,這是納米時柵的最高測量精度,相當於(yu) 360度圓周內(nei) 任意1度的六萬(wan) 分之一,達到現有檢測儀(yi) 器水平的極限。

  致廣大而盡精微。

  涉及9000多萬(wan) 人的脫貧攻堅,需要前所未有的精準到人——近2000萬(wan) 人次進村入戶,開展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需要規模巨大的精準組織——戶戶有責任人,村村有幫扶隊;需要實事求是的精準施策——根據不同致貧原因實施“六個(ge) 精準”“五個(ge) 一批”,因地製宜、因人施策。

  翻開擘畫中國2021年到2025年發展的“十四五”規劃,“大”文件中卻有不少“細”安排: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下降10%,每千人口擁有注冊(ce) 護士數提高到3.8人……

  天下大事,必作於(yu) 細。這是中國追夢路上的鮮明特色。

  中國深度

  世界最深的實驗室在哪裏?

  四川涼山,錦屏山隧道中部,2400米地下,有一處安靜地點——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

  建設深地實驗室,曾是發達國家的專(zhuan) 利。本世紀初,錦屏大河灣建起兩(liang) 座水電站,後來隧道貫通。正在尋找暗物質研究場地的清華大學,聯係到國投集團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希望利用隧道開展研究。僅(jin) 用一年半時間,實驗室建成。

  與(yu) 國際其他的地下實驗室相比,這座實驗室岩石覆蓋最深、宇宙線通量最小、可用空間大,正助力我國在暗物質和天體(ti) 物理研究領域進入全球第一方陣。

  在這裏,中國高校取得近30項暗物質研究成果;世界最強流深地核天體(ti) 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測量靈敏度、統計精度、曝光量等均在國際領先。

  中國不斷向未知的空間開拓,向科技的極限求索,挺進深海、進軍(jun) 深地、探索深空——

  深海——2020年,我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地球第四極”馬裏亞(ya) 納海溝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2021年,我國首個(ge) 自營勘探開發的1500米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投產(chan) ,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邁向“超深水”。

  深井——2022年,塔裏木盆地,中國石油首口超9000米的深井鳴笛開鑽,標誌中國石油超深井鑽井能力更進一步。

  深空——“中國天眼”,把中國空間測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軌道延伸至太陽係外緣;由佳木斯深空測控站、喀什深空測控站、阿根廷深空測控站組成的中國深空測控網,測控覆蓋率達90%以上。

  中國力度

  金沙江上,白鶴灘水電站,一座拱形大壩橫亙(gen) 在高聳的山穀間,承受1650萬(wan) 噸的最大水推力。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將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送入太空。這個(ge) 被稱為(wei) “胖五”的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起飛重量約85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噸級。

  湖南株洲,單機功率28800千瓦、牽引力2280千牛的“神24”電力機車,能在12‰的坡道上牽引1萬(wan) 噸貨物列車……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根本動力仍然是全麵深化改革。”

  全麵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jun) 。10年來,我國改革全麵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各領域基礎性製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曆史性變革、係統性重塑、整體(ti) 性重構。

  全麵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讓各類市場主體(ti) 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去發展經濟、創造財富。我國市場主體(ti) 總數突破1.6億(yi) 戶,帶動就業(ye) 近3億(yi) 人,成為(wei) 經濟發展動力源。

  從(cong) 農(nong) 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到宅基地製度改革試點,一係列製度創新催生巨大內(nei) 生動力。從(cong) 司法體(ti) 製、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到改革完善住房製度、醫藥衛生體(ti) 製,一批批改革實招聚焦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增進人民福祉。

  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外商投資法和優(you) 化營商環境條例施行,取消外資逐案審批製;授權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外商投資企業(ye) 注冊(ce) 登記,通關(guan) 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構建廣交會(hui) 、進博會(hui) 、服貿會(hui) 等經貿平台……中國以開放姿態擁抱世界,激活自身發展的澎湃春潮,為(wei) 全球經濟注入強大動能。

  中國厚度

  黑土地,被稱為(wei) “耕地中的大熊貓”,在自然條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層需要200年至400年。近年,我國東(dong) 北地區正在進行黑土地“保衛戰”,通過推廣農(nong) 業(ye) 科技等措施,夯實“大國糧倉(cang) ”根基。以黑土麵積最大的黑龍江省為(wei) 例,根據多年監測數據,黑土區旱地平均耕層厚度由19.8厘米加深到23.3厘米。

  底子厚,底氣才能足。土地如此,發展亦然。

  今日中國,正在厚植創新的基礎。10年來,我國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從(cong) 2012年的1.03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2.79萬(wan) 億(yi) 元,其中基礎研究經費的增長曲線迅速上揚,2021年為(wei) 1817億(yi) 元,年均增長15.4%。

  今日中國,正在傳(chuan) 承創新厚重的文化。10年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成果豐(feng) 碩;《複興(xing) 文庫》《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出版,熔古鑄今、激活經典;博物館熱、文物熱、非遺熱紛紛興(xing) 起,國潮國風成為(wei) 新時尚……

  今日中國,正在打造雄厚的實力。我國建成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ye) 體(ti) 係,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全部工業(ye) 門類,使我國實體(ti) 經濟底盤更穩、產(chan) 業(ye) 升級根基更牢,220多種工業(ye) 產(chan) 品產(chan) 量居世界首位。我國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網絡零售市場。

  厚積薄發,才能走得更遠。中國人將繼續踔厲奮發、腳踏實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奠定更為(wei) 雄厚的物質基礎。

  中國密度

  今年,一款新的動力電池在中國問世,能量密度達到255瓦時/千克,可實現整車1000公裏續航。

  2012年至2021年,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麵積下降40.85%,國土經濟密度明顯提高。

  小到電池能量密度,大到國土經濟密度,提升意味著什麽(me) ?

  簡言之,質量高了,含金量高了。

  所謂“寸土寸金”,今天的中國,各地各部門、各行各業(ye) 不斷探索,讓“寸土產(chan) 出更多的金”。

  “密度”提升,從(cong) 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入手。“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jia) 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hui) 效益”,已成為(wei) 中國人的普遍共識和努力方向。與(yu) 2012年相比,2021年我國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水耗強度分別下降26.4%、34.4%、45%,主要資源產(chan) 出率提高約58%。

  “密度”提升,關(guan) 鍵在於(yu) 創新能力。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1位,比2012年躍升23位,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無論是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新產(chan) 業(ye) ,還是布局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等新賽道,都是各地切實轉變發展方式、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注解。

  “密度”提升,需要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突破了電池、電機、電控等關(guan) 鍵技術,建立了上下遊貫通的完整產(chan) 業(ye) 體(ti) 係。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連續7年世界第一。借助新能源賽道,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換道超車”的願望正走向現實。

  中國廣度

  2022年7月,地處歐洲東(dong) 南部的克羅地亞(ya) ,一座長2440米、寬22.5米的公路斜拉橋佩列沙茨大橋通車,克羅地亞(ya) 總理普連科維奇稱讚這座橋“實現了將克羅地亞(ya) 南北領土連為(wei) 一體(ti) 的夙願”。

  4年前,由中國路橋公司牽頭的中國企業(ye) 聯合體(ti) 中標大橋項目,這是中國企業(ye) 首次中標歐盟基金項目。

  像佩列沙茨大橋這樣的工程,正成為(wei) 中國貢獻的嶄新地標……

  在希臘,中遠海運集團運營的比雷埃夫斯港,不僅(jin) 是希臘最大港口,也是全球發展最快的集裝箱港口之一。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馬爾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塞爾維亞(ya) 斯梅代雷沃鋼廠重現輝煌,蒙內(nei) 鐵路讓非洲運輸更便捷……

  在這個(ge) 藍色星球,中國與(yu) 世界更加聯通——

  平均每分鍾有7300多萬(wan) 元人民幣的貨物在中國和世界之間吞吐;

  平均每天有40多列火車在中國與(yu) 約200個(ge) 歐洲城市間穿梭;

  從(cong) 共建“一帶一路”到國家級“展會(hui) 矩陣”,從(cong) 門類齊全的“世界工廠”到商機無限的“世界市場”,中國發展惠及全球。

  今天的中國,“朋友圈”擴大。中國建交國總數增至181個(ge) ,同11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夥(huo) 伴關(guan) 係,夥(huo) 伴關(guan) 係網絡覆蓋全球。

  中國溫度

  從(cong) 百姓不斷改善的生活,最能感受中國發展的溫度。

  大涼山腹地,絕壁千仞。一座2556級的鋼鐵“天梯”,讓“懸崖村”告別下山需要爬17段危險藤梯的曆史,村民搬下“懸崖”,開啟新生活。

  曆時8年艱苦卓絕的奮鬥,現行標準下9899萬(wan)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中國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在中華大地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實現人們(men) 的美好願望,正不斷取得新進展。

  3.5億(yi) 人次的農(nong) 村學生,吃上營養(yang) 均衡的餐食,這得益於(yu) 我國實施的營養(yang) 改善計劃;

  10.4億(yi) 人參加基本養(yang) 老保險,退休人員的養(yang) 老金水平不斷提高。近3700萬(wan) 老年人正在享受老年人高齡津貼、養(yang) 老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等;

  13.6億(yi) 人參保基本醫療保險,能用更低的價(jia) 格、用上更多的新藥好藥,不少人開始享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便利……

  這樣的溫暖,日漸充盈著中國人生活的不同切麵。推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中國人將有更暖心的日子。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