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追星就追子弟兵

發布時間:2022-10-13 11:2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9月27日,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一名小朋友趴在爸爸背上,參觀“領航強軍(jun) 向複興(xing) ——新時代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成就展”。

  8月30日下午,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領航強軍(jun) 向複興(xing) ——新時代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成就展”現場,一名參觀的小朋友踮著腳尖拍照。

  8月30日下午,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領航強軍(jun) 向複興(xing) ——新時代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成就展”現場,參觀的觀眾(zhong) 席地而坐,觀看視頻。

  9月27日,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參觀“領航強軍(jun) 向複興(xing) ——新時代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成就展”的部隊官兵在黨(dang) 旗前拍照。

  8月30日下午,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領航強軍(jun) 向複興(xing) ——新時代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成就展”現場,觀眾(zhong) 們(men) 在模型區參觀。

  8月30日下午,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一名在“領航強軍(jun) 向複興(xing) ——新時代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成就展”現場參觀的小朋友在雕塑前敬禮合影。

  10月的北京天氣轉涼,而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內(nei) ,觀眾(zhong) 來看展的熱情依舊高漲。在“領航強軍(jun) 向複興(xing) ——新時代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成就展”展廳,每天來參觀展覽的觀眾(zhong) 絡繹不絕,不少家長特意帶孩子前來打卡,三五成群的大學生則爭(zheng) 相在門口擺放的遼寧艦、殲-20等“大國重器”模型前拍照留念。

  大學畢業(ye) 生吳淞江在網上看到開展的消息後,特意提前幾天預約了門票趕來。再過兩(liang) 個(ge) 月他就要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了,吳淞江說,在考前來觀展,就是想看一看新時代國家和人民軍(jun) 隊的發展變化,“給自己加油打氣”。

  “看到人民軍(jun) 隊不斷發展壯大,祖國越來越強大,心中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吳淞江說,他大二的時候報名參軍(jun) 入伍,兩(liang) 年後退役回到校園繼續學業(ye) 。如今看到序廳裏的大屏幕上播放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的畫麵,吳淞江一下子被“點燃”了。這名90後小夥(huo) 兒(er) 激動地說:“強軍(jun) 興(xing) 軍(jun) 是我們(men) 每一名中國青年的責任。無論我是軍(jun) 人還是學生,都會(hui) 努力奮鬥,盡最大可能為(wei) 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站在“戰鬥一線的堅強堡壘”場景前,國防大學軍(jun) 事文化學院學員鍾美琪同樣感到“熱血沸騰”。這個(ge) 年輕的姑娘出生於(yu) 2001年,2019年高中一畢業(ye) 便報名參軍(jun) ,來到她從(cong) 小心心念念的軍(jun) 營,成為(wei) 一名特種兵,後來又作為(wei) 文藝輕騎兵跟隨部隊走上西藏邊防線。看到展牆上懸掛著來自邊防一線的照片,鏡頭裏的官兵們(men) 爬冰臥雪,巡邏在祖國的邊防線上,這些圖片讓鍾美琪想起自己在高原駐訓的日子,“當時缺氧覺得很痛苦,但現在感覺特別自豪”。

  “守衛祖國的大好河山是我們(men) 這代年輕人的使命和責任。”指著牆上的照片,鍾美琪堅定地說,“作為(wei) 一名學員,我一定好好學習(xi) ,增強本領。將來我還要回到一線部隊去,成為(wei) 他們(men) 中的一員。”

  在步槍模擬射擊體(ti) 驗區,“砰砰”的槍聲接連響起,逼真的模擬射擊係統將觀眾(zhong) 帶到硝煙彌漫的演訓場,讓不少“熱血青年”過足了癮。旁邊的輕武器展區,新式槍械掛滿了一整麵展牆。新型9毫米手槍、新型12.7毫米高精度狙擊步槍……不少觀眾(zhong) 在此流連忘返,驚歎於(yu) 我軍(jun) 武器裝備發展取得的矚目成就。

  六年級小學生袁一樂(le) 在這裏停留良久,還特意借來小姨的手機,拍下每一支槍的細節,“怕回去忘了,每一種槍都要仔細看一看。”袁一樂(le) 說,他最崇拜軍(jun) 人,做夢常夢到“槍和打仗的事”。這次“一口氣看到這麽(me) 多先進的槍”,讓他更期盼長大後能去參軍(jun) ,“和照片裏的哥哥姐姐們(men) 一樣衝(chong) 鋒陷陣”。

  11歲的小學生葉儒霖更喜歡我軍(jun) 主戰裝備模型台。他是一名小軍(jun) 迷,還曾自己嚐試做過遼寧艦的模型。如今在模型台上,等比例縮放的山東(dong) 艦、遼寧艦雙航母編隊模型,呈現劈波斬浪的姿態,上方殲-20、運-20等多型戰機模型列陣長空,來自陸軍(jun) 、海軍(jun) 、空軍(jun) 、火箭軍(jun) 等多個(ge) 軍(jun) 兵種在內(nei) 的主戰裝備模型一齊亮相,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人民軍(jun) 隊武器裝備建設跨越式發展取得的成就。

  “航母真是太帥了!”終於(yu) 看到標準的航母模型,葉儒林揮舞拳頭激動地說。這名個(ge) 頭尚小的孩子站在人群中,指著麵前的殲-15戰機模型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我以後要當飛行員,去航母上開飛機!”

  “帶孩子來看展,就是想讓他深入了解人民軍(jun) 隊這些年的發展成就,培養(yang) 他們(men) 的愛國主義(yi) 精神。”葉儒林的媽媽劉女士說,“一代代年輕人傳(chuan) 承紅色基因,接續奮鬥,祖國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在“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單元,站在杜富國被炸爛的排雷服前,80後媽媽楊雪給兒(er) 子講述了掃雷英雄的故事。聽完媽媽的講述,6歲的竇洋楊問媽媽,“杜富國的身體(ti) 怎麽(me) 樣了,眼睛還可以看見嗎?”

  “他已經康複出院,但是眼睛看不見了,我一會(hui) 兒(er) 領你去看他的照片。”楊雪輕聲回答。竇洋楊聽後沉默了片刻,低下頭悄悄抹去眼角的淚花。

  “想讓他多了解一些中國軍(jun) 人為(wei) 國家犧牲奉獻的故事,長大後繼承發揚這種精神。”楊雪說,無論兒(er) 子以後選擇什麽(me) 職業(ye) ,都希望他有責任有擔當,在祖國需要的時候能夠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

  “為(wei) 了祖國和人民,我隨時準備像一名戰士一樣出征。”在“愛我人民愛我軍(jun) ”展區,正在讀研究生一年級的馬協麗(li) 麵對一麵麵軍(jun) 隊援鄂醫療隊隊旗立下莊嚴(yan) 誓言。她學的專(zhuan) 業(ye) 是中醫,2020年年初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馬協麗(li) 的老師和不少師兄師姐都曾奔赴武漢抗疫一線,回來後給她講了不少軍(jun) 隊援鄂醫療隊武漢抗疫的故事。如今他們(men) 的家書(shu) 、請戰書(shu) 就擺放在展櫃裏,馬協麗(li) 一字一句地認真閱讀,“感覺強烈的家國情懷撲麵而來”。

  “越是危險的地方,越有中國軍(jun) 人衝(chong) 鋒在前。他們(men) 的忘我精神令人敬佩,也值得所有人學習(xi) 。”馬協麗(li) 說,“雖然自己不是軍(jun) 人,但作為(wei) 一名年輕人、一名中國人,我也要像他們(men) 一樣,一旦祖國有需要,我必定義(yi) 無反顧”。

  “向解放軍(jun) 叔叔學習(xi) ,長大後我也要做一名優(you) 秀的軍(jun) 人。”展廳出口的觀眾(zhong) 留言簿上,一名8歲小男孩在觀展後,留下歪歪扭扭的字跡。隨後一頁,一名21歲的年輕大學生工整地寫(xie) 下自己的心聲:“少年報國,少年強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鄭天然 見習(xi) 記者 杜佳冰 寫(xie) 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 攝影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