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古城年輕人:這碗“複古”麵條熱騰騰
“老板,要一碗紅湯麵……”金秋時節,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閶門遺址上爬滿的爬山虎已由綠泛紅。一大清早,三五成群的食客湧入閶門邊南新路77號的裕麵堂。
1995年出生的姚文擎迎來送往,諳熟老蘇州客人們(men) 的“行話”。所謂“寬湯”在蘇州話裏就是麵湯多一些的意思。而“一串頭”則是煮麵條時短暫汆燙,甚至夾生時就撈出。此時,麵條的口感頗硬。
姚文擎說,許多老蘇州人非常喜歡“一串頭”。
蘇州古城對於(yu) 姚文擎來說別樣親(qin) 切。他生於(yu) 斯,長於(yu) 斯。從(cong) 小,姚文擎一家就居住在閶門附近。清早,他總會(hui) 隨父母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
姚文擎的父親(qin) 姚明傑今年52歲,經營了半輩子的中餐生意。他熱衷於(yu) 研究蘇式飲食習(xi) 慣。
2016年,姚文擎的太姥姥已有90歲高齡。在臨(lin) 終之際,她把幾張破舊的照片和紙片交給父子倆(lia) 。
閱讀後,他們(men) 才發現,這是祖輩的一段曆史。清光緒二年,吳縣人鬱根土在蘇州閶門外的南濠創立了一家麵館,因誠實經營,童叟無欺,深受姑蘇百姓喜愛,久而久之,其製作的湯麵被姑蘇人稱為(wei) “鬱麵”。
這碗“鬱麵”到了姚文擎這裏已曆經5代人。“從(cong) 前,太姥姥從(cong) 來沒有跟我們(men) 說過這個(ge) 事情。”姚文擎回憶說,太姥姥生前年事已高,記憶力大不如前。但她在臨(lin) 終前,反複交代希望麵館重新開張。
此後兩(liang) 年間,姚文擎與(yu) 父親(qin) 翻遍史料查找祖上經營麵館的蛛絲(si) 馬跡。他們(men) 也聯係了地方文史單位,從(cong) 地方誌中盡力將老字號的曆史拚湊完整。
古時的閶門一帶,盛極一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更是將其譽為(wei) “最是紅塵中一等富貴風流之地”。翻閱史料後,姚文擎發現,鬱根土的鬱麵“入口柔滑而勁道,其湯回味賽瓊漿,輔以澆頭丁香排,謂之一絕”,因而“雖麵有多樣,然弱水三千,客獨喜鬱麵”。
由於(yu) 鬱麵的口碑,當時的內(nei) 閣中書(shu) 尤先甲回歸故裏,慕名而至,品嚐過後覺得回味無窮,名不虛傳(chuan) ,欣然為(wei) 其題下“裕麵堂”的牌匾。
按照太姥姥記錄的傳(chuan) 統製作技藝,姚文擎嚐試著製作一碗“鬱麵”,結果做出來的麵條口味卻不理想。但父子二人並未放棄。2017年,他們(men) 注冊(ce) 了“裕麵堂”的商標,並跑遍蘇浙滬一帶的麵館學習(xi) ,改良祖傳(chuan) 的老方子。
畢業(ye) 於(yu) 蘇州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zhuan) 業(ye) 的姚文擎在此之前從(cong) 沒接觸過做麵。“一切都是從(cong) 零學起、從(cong) 零開始。”在姚文擎看來,老蘇州人講究“不時不食”,在挑選食材時十分講究應季、時令、新鮮。
比如,三蝦麵就是指一碗麵的澆頭裏分別有蝦腦、蝦籽與(yu) 蝦尾。如何製作彈滑的蝦尾就是保障一碗三蝦麵“出彩”的關(guan) 鍵。挑選上好的太湖蝦,姚文擎煮了幾次,蝦尾都達不到彈滑軟嫩的感覺。
從(cong) 精於(yu) 蘇式麵的老師傅那裏,姚文擎學習(xi) 到一個(ge) 重要的工序——漿蝦仁。姚文擎經過反複“實驗”,最終確定將蝦仁、雞蛋和生粉反複抓勻,並在冰箱裏冷藏4~5個(ge) 小時的做法最能保證蝦仁“Q彈”。
經過兩(liang) 年多的準備,裕麵堂正式開業(ye) 。姚文擎希望麵館能夠再現蘇式生活獨有的“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的雅致。
食客品嚐三蝦麵時,姚文擎也會(hui) 為(wei) 他們(men) 準備精致的蘇式糕點、小嫩薑等。“品嚐過小嫩薑,再吃一口三蝦麵,口齒間就充滿了鮮香,有豐(feng) 富的味覺層次。”一次一次的嚐試,讓姚文擎很有底氣。
蘇州的“老饕”大多喜歡趕一碗“頭湯麵”,這時的骨湯濃鬱、麵湯清亮,正應了那一句“蘇州的早晨從(cong) 一碗麵開始”。這意味著裕麵堂的師傅們(men) 淩晨3點就要守候在熬湯的鍋爐旁,以保證食客們(men) 可以在早晨7點吃到“頭湯麵”。
每天清晨,隻要沒有額外的工作,姚文擎總會(hui) 一大早來到店裏。他十分重視顧客的意見。一次,一位“老蘇州”對他說,蘇式麵條在不同的季節,麵湯裏豬油的比例是不一樣的。
冬天天氣很冷,麵湯裏豬油的比例要增加,要讓食客吃起來暖融融的,湯色呈深褐色。夏天豬油要少,在悶熱的天氣裏,食客追求的是一碗清淡的麵條。此時的湯色呈琥珀色。姚文擎將食客的意見詳細記錄了下來。
作為(wei) 一名古城青年,姚文擎發現,十多年來,姑蘇古城一直保持著粉牆黛瓦的蘇式建築特色。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為(wei) 古城注入新活力。他也開始在抖音、小紅書(shu) 等平台推廣古城文化、蘇式麵食。短視頻總播放量超3億(yi) 、點讚數超千萬(wan) 。
“我們(men) 會(hui) 在店內(nei) 增添眾(zhong) 多古色古香的蘇式元素,如蘇州團扇、雙麵刺繡等非遺手工藝品,此外定期還會(hui) 有蘇州評彈表演,與(yu) 現代都市風格互補相融。”姚文擎說。此外,他也加入蘇州姑蘇區青商會(hui) ,並與(yu) 團姑蘇區委等“互動頻頻”。
他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可以成為(wei) 消費“主力軍(jun) ”,讓蘇式麵食傳(chuan) 下去。
如今,他的麵館一天要下700餘(yu) 斤麵條、共計2000多碗。顧客中“四五十歲的老蘇州人是‘主力’”,可喜的是蘇州年輕人甚至外國人,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麵館裏。
麵條出鍋時,姚文擎用觀音鬥將麵置入碗中。手腕快速翻舞間,麵條形成了平滑的“鯉魚背”。
熱汽氤氳間,姚文擎聽到店裏悠揚的蘇州評彈。樂(le) 聲與(yu) 美味交融,他說這就是獨屬於(yu) 蘇州古城的浪漫。
陸地 尤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