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釘子一樣,牢牢釘在祖國的邊防線上”
察隅位於(yu) 喜馬拉雅和橫斷山脈交界的藏東(dong) 南高山峽穀區,這裏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600米,交通不便、人跡罕至,崇山峻嶺間,溪流冰冷刺骨,沼澤暗藏危險,螞蝗肆虐嗜血……
國慶前夕,西藏軍(jun) 區某邊防團米古邊防營五連官兵在連長王奉爽的帶領下,再次向密林深處某點位挺進,執行大雪封山前的最後一次巡邏任務。
一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men) 的隊伍向太陽……”伴隨著威武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軍(jun) 歌,巡邏誓師大會(hui) 結束。隊伍解散後,王奉爽立即召集各小組長組織沙盤推演、明確巡邏途中的注意事項。
這段單程65公裏的巡邏路,往返一趟需要7天6夜,“絕望坡”“刀鋒山”等令人膽寒的地名如影隨“行”,巡邏途中,官兵們(men) 要翻越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攀登兩(liang) 段近70度的峭壁、橫穿10餘(yu) 公裏長的沼澤地……盡管路途艱險,但連隊官兵都爭(zheng) 先恐後申請踏上這條巡邏路。
“每次巡邏,最讓我頭疼的不是路有多艱險,而是選誰參加。”王奉爽說,“每次看到那些落選戰士失落的眼神,心裏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歉意。”
前兩(liang) 天,12名新戰士找到王奉爽,懇請去執行這次巡邏任務。原來,考慮到深秋氣溫驟降和降雨頻繁的實際,此次任務安排的都是經驗豐(feng) 富的老兵參加,沒有將新戰士納入巡邏名單。
“走一趟察隅的雪山、沼澤,我們(men) 的青春才可以更驕傲更閃光!”禁不住新戰士的軟磨硬泡,在經過嚴(yan) 格的考核後,連隊最終遴選了6名新戰士參加這次巡邏任務。
“除了攀登繩、砍刀、拐杖和雨衣,其他生活用品能少帶就少帶。牙膏牙刷不用帶,用口香糖替代就行;鞋子穿一雙,睡前用火烤幹;喝水帶上空的礦泉水瓶,路上接山泉水飲用……”二級上士胡康林一邊幫助新戰士清理個(ge) 人物資,一邊細心地叮囑著。
胡康林的老家在四川巴中,受紅軍(jun) 精神的熏陶,從(cong) 小他就希望參軍(jun) 。12年前,他入伍後如願來到西藏邊防,新訓結束後,主動要求分配到條件艱苦的邊防連隊。
下連沒多久,胡康林就順利通過選拔考核,被批準參加巡邏任務。按慣例,第一次巡邏隻需背上個(ge) 人物資跟著隊伍了解情況、熟悉地形,而他卻主動要求和老兵一樣攜帶裝備、物資。
異常艱辛的7天6夜給了這名年輕士兵一個(ge) 刻骨銘心的“下馬威”:崎嶇的山路、險惡的峭壁、刺骨的冰河、危機四伏的密林……隨著海拔升高,空氣變得稀薄,風雪鋪天蓋地而來,胡康林漸漸感到體(ti) 力不支。在一截濕滑路段,胡康林不小心腳下一滑,整個(ge) 人順著山勢往下翻滾。
“快伸手抓個(ge) 東(dong) 西!”戰友們(men) 齊聲大喊提醒他。慌亂(luan) 中,胡康林用手抓住了全是硬刺的灌木,在戰友合力救助下躲過一劫,但整個(ge) 手掌已是血肉模糊。
從(cong) 第一次踏上這條生死巡邏路開始,胡康林已先後數十次巡邏某點位,多次與(yu) 死神擦肩而過。胡康林的微信個(ge) 性簽名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這位性格豪爽的老兵說,戍邊衛國,吃苦當歌,將青春年華留給了這條邊防線讓他感到驕傲和自豪。
二
天剛破曉,晨曦初露,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巡邏隊伍踏上征程。
巡邏車像一葉孤舟,在峰回路轉中“漂移”。盤山公路非常顛簸,官兵們(men) 打趣地稱之為(wei) 巡邏“三級跳”:“車在路上跳,人在車上跳,心在嗓子眼跳。”
兩(liang) 個(ge) 小時後,巡邏車抵達公路的盡頭,剩餘(yu) 40多公裏的路程,官兵們(men) 隻能在每人負重近30公斤的情況下徒步完成。
大約經過半小時的跋涉,巡邏分隊被一片亂(luan) 石堆擋住了去路。從(cong) 前的通行痕跡被施工機械破壞得已經不見蹤跡,漫山鬆動的巨石讓人瞬間緊張起來。
“搜索組探路!各組跟上!”為(wei) 保險起見,王奉爽決(jue) 定讓經驗豐(feng) 富的尖兵班班長楊國光探路。楊國光一手牽著軍(jun) 犬貝貝,一手握住武器在巨石間緩慢挪動。盡管已經數次走過這一危險地帶,他還是不敢有一點大意。當到達指定位置時,官兵們(men) 累得已是滿頭大汗。
大約經過1個(ge) 小時探險,巡邏分隊順利通過這一地段,簡單調整後,官兵們(men) 繼續進發。
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隨著海拔越來越高,天空中雨雪交加,山上氣溫驟降。一起參加巡邏的該團副團長唐宜修不時提醒大家注意腳下,但第一次執行巡邏任務的新戰士王源還是不慎跌倒摔傷(shang) ,軍(jun) 醫張林洪迅速為(wei) 他處理了傷(shang) 口。當王奉爽詢問他是否能夠堅持時,王源堅定地說:“雖然傷(shang) 口很疼,但我不害怕,也絕不會(hui) 退縮,一定會(hui) 堅持到底。”
接下來的沼澤地路段,看似風景如畫,實則暗藏危險,稍有不慎就會(hui) 陷入泥潭。新戰士答依騰不小心偏離路線,陷入齊胸深沼澤,慢慢地往下沉,幸好官兵們(men) 救助及時,才沒有發生危險。回望身後那一片平靜的沼澤,答依騰不免心有餘(yu) 悸,驚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走進密林,班長骨幹們(men) 分布在隊伍兩(liang) 側(ce) ,提醒大家避開沿途的荊棘。穿過一片灌木林時,新戰士羅興(xing) 旺不小心踩進厚厚的淤泥裏,官兵們(men) 齊心協力才將他“拔”了出來。
“很多新戰士第一次走上這條巡邏路時,多少都有點‘崩潰’,多走幾次就習(xi) 慣了。”休息間隙,王奉爽說,無論道路多麽(me) 艱險,官兵們(men) 一定會(hui) 到點到位,“一石一峰都是主權,一草一木都是家園”的信念早已根植於(yu) 心、固化於(yu) 行。
三
第二天清晨,巡邏官兵又上路了。繼續向前走,一條5米寬的溪流攔住了巡邏分隊的去路。由於(yu) 連降大雨,原本幾尺寬的小溪,已變成咆哮的激流。
老兵們(men) 爭(zheng) 著探路,一級上士韋曉飛斬釘截鐵地說:“我去吧,這裏我熟悉!”他把保險繩係在腰上,讓戰友緊緊攥住。河水有齊腰深,他被湍急的河水衝(chong) 得踉踉蹌蹌,韋曉飛咬牙一點點挪到了對岸。隨後把繩子綁在樹上,保護戰友們(men) 涉水渡河。
分隊行至又一條湍急的河流前,一座獨木橋呈現在官兵麵前。奔騰的河水猛烈地拍打著水中的礁石,呼嘯的大風讓整座橋身不停晃動。王奉爽整隊,大聲喊道:“王恩銀。”全體(ti) 官兵齊聲答:“到!”
2010年,巡邏途中連降大雨,泥石流和雪崩衝(chong) 斷了巡邏路,隻有一棵被刮倒的大樹可供通行。連隊尖兵班戰士王恩銀在幫助戰友建立安全通道時,被滾落的大石砸入懸崖下的冰河中,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用碎石堆砌而成的“墓碑”,矗立在英雄犧牲的地方。戰友們(men) 此後每次巡邏經過這裏,都會(hui) 呼喊英雄的名字。
“脫帽……默哀……向英雄敬禮!”簡單的祭奠儀(yi) 式後,王奉爽帶領巡邏官兵重溫入黨(dang) 誓詞。
細雨打在臉上,隊伍中的胡康林眼角有些濕潤,“在這條巡邏路上,帶著共同的信念走下去,就是對戰友最好的紀念。”胡康林說。
四
再往前走是巡邏路上必經的螞蟥區,官兵們(men) 紮緊褲腿袖口,將風油精塗在裸露的皮膚上。盡管做了嚴(yan) 密防護,下士付勃文還是遭遇了螞蟥“攻擊”。
胡康林點燃一支煙,挨個(ge) 去燙灼吸附在付勃文手臂上的螞蟥。幾秒鍾後,這些狡猾的家夥(huo) 掉落在地,付勃文手臂上的傷(shang) 口頓時鮮血直流。
再過幾個(ge) 月,老兵胡康林就可能離開察隅,這次也許是他最後一次參加巡邏了。一路上,他詳細地給新戰士們(men) 介紹巡邏經驗,像兄長一樣照顧著年輕的戰士們(men) 。
巡邏途中的一天,是下士宋開洪21歲的生日,胡康林提前給他準備了驚喜,大家用大果凍代替蛋糕,用打火機代替蠟燭,唱起了生日歌,宋開洪感動得熱淚盈眶:“巡邏路上,與(yu) 祖國母親(qin) 一同慶生,這是我一生中最有意義(yi) 的生日。”
這條漫長而艱辛的巡邏路,穿越山川河流,鐫刻著老兵的青春歲月,也見證著新兵的成長。王奉爽說:“越是節日,巡邏執勤就越不能放鬆,我們(men) 要像釘子一樣,牢牢釘在祖國的邊防線上,構築起祖國的鋼鐵長城。”
即將到達巡邏點位時,官兵們(men) 在刺骨的溪水中衝(chong) 洗掉身上的淤泥,軍(jun) 容嚴(yan) 整地登頂某山口,抵達此次巡邏的目的地。
其實,官兵們(men) 所說的目標點位,隻是由一塊巨石組成的山崖。王奉爽說:“這裏沒有界碑,我們(men) 每次來到這裏,都會(hui) 在石頭上寫(xie) 下‘中國’兩(liang) 個(ge) 大字。”
高山之上,細雨之中,官兵們(men) 精神抖擻地麵向首都北京的方向,展開國旗宣示主權:“邊防有我在,請祖國和人民放心!”鏗鏘誓言,久久回響在群山間。
何勇 張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