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初秋望孔城

發布時間:2022-10-13 16:26:00來源: 光明網

  吳春富文/圖

  在一條曲形鄉(xiang) 道下方,有一片闊大的呈階梯狀的嫩黃稻田。秋陽下,稻穗煥發出讓人歡喜的光澤。

  稻田遠處隱約可見一排山峰,其中最高一座是享有“喬(qiao) 林碧澗景惟嘉,山氣溟蒙若翠華”美譽的桐梓山,秋意將層林盡染,也讓它罩上了一層若隱若現的嫩黃。

  這片稻田位於(yu) 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鎮鐵山村。放眼望去,除了遠處的山,近處也是一幀精巧布局的畫麵——左邊是一個(ge) 被綠蔭掩映幾乎看不見人家的村莊,右邊是一棟別致的農(nong) 家小樓,兩(liang) 排如蘑菇狀的綠樹夾在小樓與(yu) 稻田之間。阡陌縱橫,色彩斑斕,仿佛神仙遺落凡間的畫板,讓人一下子聯想起電視裏看到的農(nong) 場風光。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liang) 人者耳。”宋代文人蘇軾如是說。的確,最美的風景就在身邊,隻是平日裏我們(men) 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一份“閑心”。就像這片稻田,年年歲歲皆如此,看似平常,卻因有心人的發現而成為(wei) 網紅打卡地,一批批人來到這裏尋覓鄉(xiang) 愁、親(qin) 近自然。站在鄉(xiang) 道邊,或是走在田埂上,沐浴和煦秋陽,感受徐徐清風,吮吸稻穀芳香,田園風光之美給人帶來別樣感受。

  在孔城鎮,像這樣的網紅打卡點有多處,位於(yu) 南口村的“三生園”就是其中之一。“三生園”集農(nong) 田觀光、林下養(yang) 殖及采摘、農(nong) 家樂(le) 餐飲於(yu) 一體(ti) ,桐城派鼻祖戴名世為(wei) 方便村民出行而捐資修建的南山橋就位於(yu) 園內(nei) 。這些與(yu) 桐城派相關(guan) 的古建遺存,增添了“三生園”的曆史底蘊。

  孔城是一座水鎮,孔城河與(yu) 菜子湖、長江相連,沿岸各地船隻運送的貨物在此集散,也讓孔城成為(wei) 連接巢湖與(yu) 長江地區的重要水陸商埠。孔城錦湖旁,外牆斑駁的“方家倉(cang) ”就曾是存放外運糧食的大糧倉(cang) 。

  光陰流轉,孔城鎮雖已不再承擔昔日水陸碼頭的功能,但依舊呈現出生機勃勃的麵貌。恰逢瓜果飄香之季,在孔城鎮清水塘村,“金海農(nong) 莊”的50畝(mu) 黃桃剛采摘結束,40畝(mu) 黃梨又緊跟著成熟,吸引一撥撥遊客。近年來,孔城鎮以具有1800多年曆史的孔城老街為(wei) 龍頭,以農(nong) 田風光為(wei) 依托,推動“旅遊+現代特色農(nong) 業(ye) ”發展模式。通過農(nong) 田觀光、瓜果采摘等一係列農(nong) 業(ye) 體(ti) 驗項目,促進農(nong) 業(ye) 與(yu) 旅遊業(ye) 的深度融合,打造以鄉(xiang) 村觀光遊、鄉(xiang) 村生活體(ti) 驗遊為(wei) 主的精品路徑,帶動農(nong) 民增收,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