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圖像畫卷展時代風華
張見、齊鳴、李玉旺、李朋幫、李丹、管海龍
時代風尚與(yu) 社會(hui) 語境的演進,曆來是文化藝術發展的關(guan) 鍵因素與(yu) 重要條件。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美術事業(ye) 蓬勃發展,在創作、教育、研究、展覽、傳(chuan) 播等領域都取得諸多重要成果,特別在表現社會(hui) 發展、人民生活、脫貧攻堅、生態文明、軍(jun) 事國防、科技發展等內(nei) 容題材上,湧現出了一批藝術水準高、創作手法新、主題立意深的時代力作與(yu) 美術佳作,更在美術創作本體(ti) 層麵顯現了藝術創作與(yu) 觀念的創新。
精品力作湧現
近10年來,美術界舉(ju) 辦了許多具有重要影響力與(yu) 權威性的國家級大展,如全國美展以及由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和其他學術機構主辦的各類全國範圍的美術展覽,圍繞不同畫種舉(ju) 辦的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漆畫、陶藝、漫畫、連環畫、綜合材料、實驗藝術等全國性專(zhuan) 題展覽等。在這些國家級大展中,五年一度的全國美展無疑是其中最具影響力與(yu) 風向標意義(yi) 的展示平台。2014年以“熔鑄中國氣派,塑造國家形象”為(wei) 學術旨歸的第十二屆全國美展,2019年旨在“彰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中華審美風範”的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都以匯聚展現具有新時代氣質的美術佳作,引發觀者強烈的審美共鳴。一些畫作所展示的農(nong) 民工、消防員、部隊官兵、快遞小哥、都市青年等形象,以貼近的視角呈現當代城市生活的深刻變化;一些作品聚焦農(nong) 村電商、鄉(xiang) 鎮發展、大國重器等新時代中國社會(hui) 的宏闊場景,以細致觀察和精微描繪展現中國社會(hui) 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些源於(yu) 生活的作品顯現出新時代中國美術的外部環境和內(nei) 部生態正在發生改變,既在全球視野中彰顯文化自信,更以植根於(yu) 中華文化根脈與(yu) 現實土壤的美術作品,講述正在發生的當代中國故事。
精品力作的產(chan) 生不隻限於(yu) 全國美展。近些年來,以美術創作展現中國社會(hui) 的曆史與(yu) 現實主題,日漸受到廣泛關(guan) 注。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級美術創作工程相繼立項推進,不斷湧現出高水準的主題性美術佳作,對美術創作的橫向拓寬與(yu) 縱深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由中國文聯、財政部、文化部聯合推出的“中華文明曆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2012年啟動、2016年完成並舉(ju) 辦展覽;2017年起,文化部、財政部推出“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以現實題材創作為(wei) 主,兼顧曆史題材創作,展現了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輝煌曆程;2018年,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由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中央黨(dang) 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文聯主辦的“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ju) 辦;2018年啟動、2021年完成的“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更是推出了一批優(you) 秀的黨(dang) 史主題美術作品。在美術創作層麵,如何在以寫(xie) 實風格為(wei) 主的主題性創作格局中,拓展新的藝術語言,如油畫的表現性語言、中國畫的寫(xie) 意風格;如何在敘事方式上,進一步實現宏大敘事、家國敘事與(yu) 個(ge) 人生命體(ti) 驗敘事的有機融合;如何處理好曆史真實與(yu) 藝術真實的關(guan) 係,進而選擇相應的表現手法等,都成為(wei) 當下美術家、特別是中青年一代美術創作者麵對的實際課題。
在新近舉(ju) 辦的國家級美術活動中,由文化和旅遊部聯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美術作品展,匯總展示近5年來優(you) 秀美術作品,呈現了新時代美術創作的朝氣與(yu) 活力。與(yu) 此同時,為(wei) 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展示新時代新氣象,由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中國文聯主辦,於(yu) 2022年國慶節當日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開幕的“築夢——我們(men) 的新時代美術攝影作品展”,更成為(wei) 近年來美術、攝影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潛心創作優(you) 秀成果的集中展示。在各類主題創作項目工程的引領帶動下,美術創作呈現出推陳出新、關(guan) 注過程、拓展疆域等特點,也將新時代的主題性美術創作引入全新的發展階段。以工程帶動創作,以佳構映現時代。這些表現重大曆史事件與(yu) 社會(hui) 現實生活的作品所匯成的,不僅(jin) 是一個(ge) 視覺的、圖像的曆史,同時更是一個(ge) 藝術意象的寶庫,共同展現了美術創作在新時代社會(hui) 文化語境中所承擔的使命。
除了國家級美術創作工程對重大曆史與(yu) 現實題材的引領,如何以視覺藝術的語言展現脫貧攻堅的磅礴進程,以美術創作的手法呈現時代變遷,也成為(wei) 美術家們(men) 新的創作課題。諸多優(you) 秀作品以人物群像展現各地脫貧攻堅的具體(ti) 場景,中國畫作品如張見等創作的《助夢》,張小磊的《扶貧行動進涼山》,都以傳(chuan) 統工筆畫語言,展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大涼山彝族群眾(zhong) 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時代畫卷;油畫作品如郭健濂、褚朱炯的《互聯網的春天——農(nong) 村電商》,傅紀中、張曉駿的《直播助農(nong) ——協調推進城鄉(xiang) 統籌發展》,則以現實主義(yi) 的筆觸,生動展現互聯網時代電商經濟給農(nong) 民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美術家認識到,在主題性藝術表達上,美術創作既要超越簡單的概念圖解,以小見大、求真重藝,更要守正創新,這樣才能創作出禁得住品咂、耐得住推敲的藝術佳作。
影響貢獻提升
從(cong) 美術創作到各類展覽,從(cong) 媒體(ti) 傳(chuan) 播到學術活動,回望近10年來美術創作的發展曆程,筆者認為(wei) 主要呈現出以下5個(ge) 方麵的特點與(yu) 趨向——
其一,藝術性與(yu) 敘事性的深度結合和學術呈現。從(cong) 創作論的角度思考藝術創作規律與(yu) 主題表達深度的關(guan) 係成為(wei) 重要課題:如何以美術本體(ti) 語匯和視覺藝術語言,從(cong) 還原曆史的厚度和細節的深度,去展現曆史事件、人物形象;如何實現曆史真實與(yu) 藝術真實的統一、深化寫(xie) 實性與(yu) 抒情性相結合的藝術探索;如何以藝術化的圖像敘事手法講述曆史現實主題,呈現民眾(zhong) 生活的真實細節與(yu) 時代新變,這些都成為(wei) 當下各門類美術創作的難點與(yu) 焦點。
其二,推陳出新,研創互促,力求突破“模板化”,強調創作的主動性與(yu) 作者意識。新時代美術創作更為(wei) 重視創作草圖和藝術本體(ti) 層麵創作過程的錘煉,尊重藝術創作的規律,從(cong) 創作機製層麵解決(jue) 具體(ti) 問題。如“《中華家園》美術創作項目”“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等都舉(ju) 辦了數輪創作草圖觀摩會(hui) 。
其三,美術門類的多向發展、表現手法的多樣呈現,多元視覺敘事手法和多種藝術表現手法的守正創新。諸多大型主題展覽都涉及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綜合材料藝術、新媒體(ti) 藝術等多種美術門類,在作品圖式的表現手法上也呈現出形式創新的特色;與(yu) 此同時,各畫種門類之間藝術手法與(yu) 觀念的相互借鑒與(yu) 融合,以及各美術門類藝術語言本體(ti) 的多樣性、獨特性,也使新的時代語境下的美術創作表達更為(wei) 深入、立體(ti) 與(yu) 豐(feng) 富。從(cong) 題材內(nei) 容、思想立意到風格樣式,如何在秉持藝術品質與(yu) 曆史意識的同時,與(yu) 時代脈搏共振,重返藝術表現的曆史情境與(yu) 社會(hui) 現場尋求真情實感的表達,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四,融媒體(ti) 時代新的呈現方式,給予新時代社會(hui) 美育與(yu) 美術創作以更廣闊的視野和機遇。以專(zhuan) 題節目《美術經典中的黨(dang) 史》《美術裏的中國》《藝術裏的奧林匹克》《詩畫中國》以及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詩《偉(wei) 大征程》為(wei) 代表,跨媒介、跨學科的視聽融創與(yu) 積極探索,為(wei) 媒體(ti) 時代的美術呈現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可能。史實線索與(yu) 美術表達的疊合、交融,家國敘事與(yu) 美術解讀的同時出場,既在曆史文脈的時空呈現上順應了社會(hui) 與(yu) 時代發展的規律節奏,也在學理上豐(feng) 富拓展了曆史題材美術創作及其欣賞解讀的內(nei) 涵與(yu) 外延,為(wei) 新時代社會(hui) 美育和美術的大眾(zhong) 傳(chuan) 播開拓了新的領域。
其五,中青年作者漸成各畫種門類創作的主力,顯現出可貴的創作活力和探索精神。諸多國家級創作工程項目以培訓創研班的形式,將創作、研究與(yu) 教學緊密結合,尤其對中青年美術創作者集中開展創作觀摩和輔導,力求在推出優(you) 秀作品的同時,培養(yang) 一批美術創作青年人才。很多主題性美術創作,都來自專(zhuan) 業(ye) 美術院校、綜合大學美術院係的中青年教師和各地畫院的中青年畫家,他們(men) 通過對中外經典美術作品創作經驗的汲取學習(xi) ,不斷探尋以視覺語言表現革命曆史與(yu) 社會(hui) 現實主題的方法,為(wei) 新時代美術創作注入了鮮活的生機和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從(cong) 這10年的重要美術展覽、學術活動與(yu) 相關(guan) 現象來看,一些新的現象與(yu) 趨向值得關(guan) 注:美術在國家發展、社會(hui) 生活中的影響力和貢獻力愈趨提升,美術創作手法在多元發展的格局中繼續走向深入,並在跨媒介展示中得到創新升華;美術展覽形態與(yu) 策劃觀念在傳(chuan) 統形式的基礎上繼續拓新,美術理論與(yu) 文藝評論得到重視和發展;青年美術人才與(yu) 新人佳作輩出,藝術機製和文藝發展方向也在總結闡發中明晰。這些現象充分印證了,圖像畫卷是銘記曆史、和鳴時代的重要方式,更是承載家國發展曆程富有詩意的視覺篇章。正是這些風格多元的美術作品,不斷挖掘和升華著時代的精神內(nei) 涵,描繪著社會(hui) 發展與(yu) 人民生活日新月異的氣象,推動著美術創作從(cong) “高原”邁向“高峰”的步履,同時也在提升著美術作為(wei) 圖像表達對社會(hui) 發展的巨大貢獻和未來價(jia) 值。
(作者係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於(yu) 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