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守護文化根脈 讓“非遺”綻放迷人光彩

發布時間:2022-10-24 14:40: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蘭(lan) 州10月17日消息(記者邸文炯 通訊員李鶯)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中國人“記得住的鄉(xiang) 愁”,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張掖地處河西走廊中部,是古絲(si) 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這裏不僅(jin) 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chan) ,還有許多凝結著先輩智慧、彰顯著曆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張掖市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5項(河西寶卷、裕固族服飾、裕固族婚俗、裕固族民歌、甘州小調)、省級非遺項目33項、市級非遺項目128項、縣區級非遺項目385項;有國家級傳(chuan) 承人5人、省級傳(chuan) 承人56人、市級傳(chuan) 承人394人、縣級傳(chuan) 承人447人,保護項目涵蓋民間文學、音樂(le) 、舞蹈、戲劇、曲藝、競技、美術、手工技藝、傳(chuan) 統醫藥和民俗等門類。

  近年來,張掖市實施重點非遺項目保護工程,爭(zheng) 取非遺項目資金、傳(chuan) 承人保護經費1000多萬(wan) 元,對河西寶卷、裕固族民歌、九曲黃河燈陣等國家級和省級項目進行了係統性保護。同時,整理編輯出版了《張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名錄》《張掖民俗》《綠水青山·新張掖》等書(shu) 籍30多部(套),實施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拍攝製作《張掖非遺》微紀錄片18個(ge) ,高台鐵芯子等省級項目專(zhuan) 題片3個(ge) ,國家級非遺項目裕固族婚俗紀實片《西茂的婚禮》1部。2022年,爭(zheng) 取甘州小調、裕固族服飾2個(ge) 國家級項目保護資金100萬(wan) 元,向省廳推薦第六批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4人,其中3人通過省廳評審已上報文化和旅遊部。向省廳推薦申報省級非遺工坊2家,推薦1名傳(chuan) 承人3個(ge) 項目參加2022黃河非遺大展。

  張掖市積極推進“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建設。依托豐(feng) 富的非遺資源,成功申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1個(ge)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明花鄉(xiang) :裕固族傳(chuan) 統民俗),“甘肅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4個(ge) (高台縣宣化鎮:秦腔演唱、民俗表演,民樂(le) 縣豐(feng) 樂(le) 鎮:八仙燈會(hui) 戲,肅南縣明花鄉(xiang) :裕固族傳(chuan) 統民俗,甘州區:甘州小調)。

  張掖市把保護傳(chuan) 承活動作為(wei) 彰顯地方特色的有效載體(ti) ,不斷挖掘文化內(nei) 涵,豐(feng) 富活動形式,推出了一批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符合時代特征的精品活動,對推動張掖非遺文化旅遊融合創新、助力張掖發展文旅行業(ye) 會(hui) 展經濟、促進“非遺+旅遊”引領業(ye) 態升級、豐(feng) 富優(you) 質文旅產(chan) 品供給、實現文旅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今年以來,全市60多家非遺傳(chuan) 習(xi) 所依托短視頻平台開展線上線下傳(chuan) 習(xi) 活動100多期,甘州九曲黃河燈陣、民樂(le) 民間社火、山丹耍龍等12個(ge) 非遺項目、60多名非遺傳(chuan) 承人累計線上發布教學短視頻1000多條次,瀏覽點擊量達1000多萬(wan) 人次。依托省級非遺工坊和各級非遺傳(chuan) 習(xi) 所,每年開展非遺手工技藝培訓班300多期,帶動就業(ye) 2000多人。

  據了解,全市共有非遺文化企業(ye) 100多家,研發生產(chan) 手工藝品、文化旅遊商品1000多種,玉雕、傳(chuan) 統民族服飾製作、烙畫、剪紙、刺繡等工藝品製作規模逐年擴大,並作為(wei) 旅遊特色商品和非遺文創產(chan) 品在重點景區展示展銷。在張掖舉(ju) 辦的2022年甘肅省“非遺購物節”吸引全省59家非遺工坊參加,銷售額達220多萬(wan) 元。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