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漂洋過海
以往千裏迢迢回國,才能品嚐到家鄉(xiang) 的味道。如今近在咫尺,就可飽嚐中華老字號美食。就拿多倫(lun) 多來說吧,中華老字號“全聚德”、百年老店“狗不理”,早已開到了咱們(men) 的家門口。即使因新冠肺炎疫情不便外出,也可點外賣,安坐家裏品嚐經典中國美食。
要說這份口福,也是幾年前才降臨(lin) 的。2016年,“狗不理”漂洋過海來到了加拿大,第一間落戶在多倫(lun) 多北麵的列治文山市,經過3年打拚,又在市中心的唐人街開了第二間。而全聚德的烤鴨,在2017年“飛”到了加拿大,首間坐落在多倫(lun) 多北側(ce) 的萬(wan) 錦市,3年摸索之後,溫哥華店正式迎客。
全聚德剛登陸楓葉國第一年時,盡管朋友圈中好評如潮,但我始終不敢造訪。並非懷疑百年老店的烤製技藝,而是擔心選材不當影響胃口。眾(zhong) 所周知,全聚德的烤鴨用的是以填喂方法育肥的北京填鴨,對鴨子的生長時間有嚴(yan) 格的要求。可目前中國的肉製品不能出口到加拿大,在本地能找到合適的替代品嗎?再說鴨餅也很有講究,加拿大有正宗的荷葉餅嗎?
2018年秋天,帶著以上疑問,周末與(yu) 家人來到本市的全聚德。門臉古色古香,氣派不凡,金光閃閃的大字曆經了一個(ge) 半世紀的滄桑,它比加拿大建國時間還長了3歲。室內(nei) 環境典雅,牆上懸掛的黑底金字老匾格外醒目。我們(men) 一家四口坐下點餐、喝茶,那時長子畢業(ye) 後才工作,聽他講職場上的新鮮事兒(er) ,饒有趣味。
閑聊時,隻見英俊的師傅推著小車而來,熟練地拿起一把明晃晃的餐刀,準備現場片鴨。剛出爐的烤鴨通體(ti) 紅豔、油光閃閃,肉還沒到嘴裏,香味已隨著熱氣順著鼻孔鑽進心裏了。俗話說,烤鴨製作技巧一半在烤、一半在片。大約兩(liang) 分半鍾後,師傅將整鴨片完,剛好108刀,隨後裝入盤內(nei) 。
男服務員先端來鴨皮和瘦肉。薄如蟬翼的鴨皮蘸上砂糖,入口即化;粉嫩的瘦肉蘸上甜麵醬,酥而不膩。瞬間,我仿佛回到了北京的全聚德——中加兩(liang) 地的美味不相伯仲啊,我趕忙向服務員打聽其中緣由。原來曆經多次技術攻關(guan) ,最終選用加拿大的“楓葉鴨”來代替北京填鴨。楓葉鴨的個(ge) 頭比北京填鴨略大,皮薄瘦肉多,通常在西餐料理中會(hui) 用到鴨胸及鴨腿。通過反複試驗,廚師們(men) 找到了楓葉鴨與(yu) 北京填鴨在脂肪含量以及水分上的差異,通過改進製鴨工藝等方法,達到全聚德烤鴨色呈棗紅、皮脆肉嫩、鮮美酥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的出品標準。並且,烤鴨師傅都是北京總部直派過來進行操作和培訓的。
我的第一個(ge) 疑問迎刃而解,即使鴨坯的品種變了,仍能保證原汁原味。全聚德的掛爐烤鴨技藝早在2008年就被列為(wei) “非遺”,果然名副其實。不難看出,民族品牌開發海外市場並不易,不僅(jin) 需要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還需具備極強的創新精神。
師傅還向我們(men) 展示了“盛世牡丹”擺盤技藝——一朵牡丹由16片鴨肉組成,外層7片、中層5片、裏層3片,中間有一片鴨肉做花心;片片有肉、帶皮,薄厚均勻,再配上綠葉菜造型的枝條和葉子,在盤角處還有一枚印章造型的裝飾。
盛世牡丹引來陣陣喝彩,剛上大二的小兒(er) 子根本不忍心動筷子,生怕破壞了這件藝術品……
正式享用烤鴨時更有講究,要用荷葉餅卷鴨片,輔以甜麵醬、黃瓜、蔥絲(si) 等食用。清代《順天府誌》早有記載:“烤鴨子,以片兒(er) 餑餑夾食之。”沒有麵餅的烤鴨即使烤得再透,在品嚐時也會(hui) 感到油膩;卷上麵餅再吃,才會(hui) 覺得烤鴨倍兒(er) 香。
本人漂洋過海30載,在歐美的多個(ge) 城市品嚐過烤鴨,味道雖不及全聚德,大部分倒也能湊合,就是沒有碰上過滿意的麵餅。不是太厚,就是太薄;不是幹硬得咬不動,就是濕黏在一起分不開。
思忖間,冒著熱氣的小蒸籠已經上桌,我快速取了一張荷葉餅卷鴨片,緩緩送入口內(nei) 。餅薄如紙,綿軟潔白,嚼之富有彈性,令我拍案叫絕!我馬上再取了一張,握成一團,再鬆開手,麵餅快速複原。我又隔著麵餅看手機,圖案和標題清晰可見——這可是上乘的荷葉餅啊,與(yu) 北京全聚德的一模一樣。
這當口,胸前佩戴名牌的高總經理路過,他笑眯眯地說:“您可是地道的美食家啊!”原來這荷葉餅真是從(cong) 國內(nei) 用冷凍集裝箱海運過來的,大約每兩(liang) 個(ge) 月運一次。鴨餅一律由全聚德的麵點師手工製作,直徑均為(wei) 15厘米。
美滋滋地用完餐,我有些後悔了,沒有早點兒(er) 來此大快朵頤,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兩(liang) 周後,長子帶了好幾撥朋友來到全聚德。大夥(huo) 吃得不亦樂(le) 乎,爭(zheng) 先恐後拍照,廣發朋友圈。
時間剛踏入2019年,好友盛兄邀我們(men) 全家新年相聚,地點就選在“狗不理”。他是天津人,喜好這一口;再說店已開張3年,我們(men) 全家也沒光顧過,不妨一試。那是一個(ge) 晴朗的中午,我們(men) 兩(liang) 家三代十多個(ge) 人,來到附近的狗不理。剛坐下,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就對店名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英文名沒用漢語拚音Goubuli,而是用發音相近的英文Go Believe,如直譯是“去相信”,大概是便於(yu) 外國人記憶吧。
兄弟倆(lia) 更關(guan) 心的是中文店名——開頭為(wei) 啥是“狗”呢?它可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啊。他們(men) 都學過一點中文,但都屬於(yu) “有限公司”,雖能生硬地讀出“狗不理”,卻不了解其中的含義(yi) 。年邁的盛伯伯知識淵博,繪聲繪色地道出了“狗子賣包子,不理人”的傳(chuan) 說。
談笑之際,熱氣騰騰的包子已經端上了桌,不走形、不掉底、不漏油,個(ge) 個(ge) 呈菊花狀。我先嚐了一個(ge) 傳(chuan) 統豬肉包,輕輕咬一小口皮,將湯汁吸飲下肚,再吃皮和餡,皮薄、韌勁足,肉香四溢,入嘴口感柔軟,肥而不膩。
一個(ge) 包子下肚,盛兄趕忙問我感覺如何,答曰:“就是這個(ge) 味!”在我看來,它與(yu) 天津總店的味道幾乎一樣。屈指一算,我唯一一次赴津還是16年前,為(wei) 處理一部長篇小說的定稿。也是一個(ge) 中午,幾位編輯帶我去品嚐百年老店的包子,天津人的好客和包子的美味,至今難忘。
我邊吃邊向鄭總經理打聽,這可口包子的奧秘到底在哪兒(er) ?原來為(wei) 了讓海外的鄉(xiang) 親(qin) 品嚐到地道的包子,總店派遣經驗豐(feng) 富的“非遺”第七代傳(chuan) 人到多倫(lun) 多主理。他們(men) 選購本地上好的麵粉,從(cong) 不買(mai) 超市裏的肉碎,而是選本地產(chan) 的鮮豬肉,按七分瘦三分肥的比例剁碎製成肉餡,攪拌均勻後加上適量的水、排骨湯和肚湯,佐以香油、醬油、薑末、蔥末。為(wei) 了保證包子的新鮮度,堅持現場製售。
我又試了海鮮時蔬包、津味素包、醬肉辣白菜包,種類有別,同樣美味;妻兒(er) 與(yu) 我的感覺相同,完全是吃一口就停不下來的節奏。長子邊吃邊拍視頻,實時發布到社交媒體(ti) 上;小兒(er) 子當即決(jue) 定,下次高中同窗聚會(hui) 就選這兒(er) 。
從(cong) 此,全聚德、狗不理成了我們(men) 家聚餐的好去處。遺憾的是,長子在兩(liang) 年前跳槽到洛杉磯工作,那兒(er) 沒有全聚德,而狗不理離住處較遠;小兒(er) 子去年畢業(ye) 後赴西雅圖任職,那裏既沒有全聚德,也沒有狗不理。對於(yu) 兩(liang) 個(ge) “吃貨”來說,可謂美中不足。今年元旦,他們(men) 回家過節,但因疫情無法外出用餐,不免遺憾。
3月下旬,多倫(lun) 多可以外出用餐了,我和太太迫不及待去這兩(liang) 家餐廳打牙祭。兩(liang) 年沒來打卡,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在全聚德用晚餐時,巧遇高總。他說自營線上點單平台上線一年來生意不錯,渥太華店預計上半年開張,到時加拿大就有3間了,再加上澳大利亞(ya) 兩(liang) 間、日本兩(liang) 間、緬甸一間,海外門店越來越多。那天中午,剛進入狗不理的大堂,迎麵就碰上了鄭總,他說最近忙得腳不沾地,因為(wei) 今年要在多倫(lun) 多開3家店,看好疫情後的經濟複蘇。
從(cong) 兩(liang) 位“拚命三郎”身上,我欣喜地看到,疫情並沒有阻礙老字號品牌在海外發展的步伐。其實,他們(men) 開拓國際市場並非輕而易舉(ju) ,為(wei) 了節省運輸成本,首先要解決(jue) 食材的本地化,製作工藝精益求精,如果沒有“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精神,出海之路難以成功。
全聚德、狗不理用地道的中國美食,為(wei) 海外遊子解了鄉(xiang) 愁,也讓在海外長大的華人親(qin) 身體(ti) 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並激起傳(chuan) 播老字號美食的熱情,這豈不是一舉(ju) 多得?孫 博(加拿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